陈玉婷;胡海平
目的:探析肛裂患者采取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肛裂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78.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1.4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用于肛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确切的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作者:汪洪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顺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使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治疗,对照组产妇采用催产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产后2h 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和面色潮红等,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孕栓联合宫缩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病房中的风险因素,同时提出有价值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产妇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管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100例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0%,护理风险事件为9例,占9%,护理投诉为7例,占7%;研究组10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护理风险事件为1例,占1%,护理投诉为0例,占0%;对照组100例产妇顺产的有42例,占42%,研究组100例产妇顺产的有60例,占60%;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科病房中的风险因素对产妇进行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顺产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以及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董秀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开展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情况的效果。方法:采集辖区2012年5个居民小区30-65岁3841人,按健康状况分为两组,健康组3310人,有病史组531人,跟踪3年得出结果。结果:接受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的居民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与复发率在降低。结论:开展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为有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8~2015.8期间96例急性期脑梗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48例、单一组48例。单一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效率为95.8%,单一组为81.3%,单一组较联合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单一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好,P<0.05。结论: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患者治疗,采用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患者恢复快、疗效好、凝血功能恢复好。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颅脑损伤伴有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护理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我院颅脑损伤伴糖尿病患者64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及营养护理,对比两组间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好转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压疮、消化道出血、便秘的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通过早期营养护理及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
作者:赵兴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治疗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在对健康知识和治疗总有效率两方面的数据显示,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效果好,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也比对照组短。结论: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早在1992年7月1日,美国就已经提出了数字图书馆这个概念。初的目的是将有形载体的信息转变成数字信息,再通过数字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给读者。这样,即快捷,又便于检索。
作者:董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64例肩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20例,患者病情缓解的10例,评价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病情痊愈的14例,病情缓解的12例,评价有效率为91.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苏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王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6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43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在血压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稳定(P>0.05);在生理、心理、疼痛以及社会四项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姚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i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对策。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心脏病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本组患者均实施手术疗法,并在术后为其应用艾贝尔双腔导管,均经右侧颈静脉进行置管,回顾分析本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对策。结果:在术后护理过程中,9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03%,分别为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与拔管后渗血,其中导管阻塞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高。结论:对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后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朱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1月共计214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07例,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此外,对试验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胰岛素用量、餐后2h 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对照组在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明显高于试验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低血糖、羊水过多、剖腹产、早产、流产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极大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配合舒适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我院来进行治疗的患者有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肩胛骨骨折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0%,远远高于实验组患者的60%,并且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感染、愈合畸形、钢板松动、钢板断裂的情况,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实验组患者。结论:与保守治疗方式相比,肩胛骨骨折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可行性较高,能够促进肩胛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会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患者38例,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评分及疼痛分级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存在显著差异(t=4.635,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的患者为14例(73.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例(42.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6,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重复人工流产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减轻其术后疼痛,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高加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我职工总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临床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本医院检验科2014年工作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并展开评分,研究本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现状。结果:虽然本医院检验科已经初步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其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以患者满意度、室间质评(EQA)等方面尤为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检验质量的提高。结论:从临床视角看,建立规范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全面提高医院检验科工作质量,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医学资料,为提高临床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余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校医护理干预控制和预防小学生近视及沙眼的效果。方法:将我校2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学生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学生的近视、沙眼情况。结果:观察组近视率22.00%、沙眼率19.00%低于对照组的41.00%、37.00%,护理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医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小学生近视、沙眼,有利于控制近视、沙眼情况的发展,值得推广。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由于儿童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儿童龋病低龄化、严重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中大量年龄低,龋坏严重的患儿,就诊时配合程度低,不合作,针对这些“非合作患儿”,见的方法有束缚下治疗,药物镇静法和全身麻醉法。部分家长对于镇静全麻治疗的接受程度以及价格、病情、等待时间等因素存在顾虑,选择束缚下进行口腔治疗。束缚下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儿,但存在的安全隐患常常会被低估与忽视。本文重点讨论束缚下治疗在临床使用的护理要点,包括口腔治疗前充分的心理沟通,人员的准备,完善的用物准备、治疗中采用TSD等方法进行行为管理,穿线及尾勾法防止器械误吞,以及治疗后的全身护理、心理疏导。使用正确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保障治疗安全。
作者:林巧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200例患者与同期来该院实行血液检验的健康者100例。将健康血液检验者作为为对照组,研究分析对照组、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群体的血液中的RDW,MCH,RBC, Hb,RBC/MVCV,M CV指标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 指标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但是RDW指标高于另外两组中<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RBC,RBC/MCV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对照组的MCH,MCV检验结果发现均高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P<0.05)。结论:在贫血诊断过程中依据血液检验中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凤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3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术治疗和石膏固定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7例中,失访3例,随访4例,结果优1例,良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50%。手术组26例,优2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0%。结论:非手术组由于患者经济原因和/或心理原因拒绝手术,明显导致治疗效果低于手术组。说明所有因踝穴解剖结构改变导致距骨斜行移位或半脱位的踝关节骨折都具有手术治疗的指征。以骨折解剖复位,恢复距骨和踝穴的解剖关系,从而容许踝关节早期活动和骨折愈合,预防关节炎的发生为目的。手术时机在肿胀未显和肿胀完全消退时为宜。但由于地区差异,患者经济和/或心理因素是提高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效果的一个挑战。
作者:白有海;海生琪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