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合作患儿束缚下口腔治疗的护理

林巧茹

关键词:口腔患儿, 束缚治疗, 护理
摘要:由于儿童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儿童龋病低龄化、严重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中大量年龄低,龋坏严重的患儿,就诊时配合程度低,不合作,针对这些“非合作患儿”,见的方法有束缚下治疗,药物镇静法和全身麻醉法。部分家长对于镇静全麻治疗的接受程度以及价格、病情、等待时间等因素存在顾虑,选择束缚下进行口腔治疗。束缚下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儿,但存在的安全隐患常常会被低估与忽视。本文重点讨论束缚下治疗在临床使用的护理要点,包括口腔治疗前充分的心理沟通,人员的准备,完善的用物准备、治疗中采用TSD等方法进行行为管理,穿线及尾勾法防止器械误吞,以及治疗后的全身护理、心理疏导。使用正确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保障治疗安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护理对阑尾炎患者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阑尾炎患者手术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阑尾炎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治疗组各4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只采用常规传统手术治疗;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阑尾炎患者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阑尾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5%,常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09%;康复护理组各方面治愈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对康复护理对阑尾炎患者手术临床分析,发现其疗效显著意义深远,值得更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在对妇产科疾病进行治疗时给予患者米非司酮药物,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64例妇产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终止妊娠的治疗中,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1.9%,在紧急避孕方面,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6.8%,在对子宫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效率达到了85.4%,在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效率达到了81.3%。结论: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米非司酮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高且并未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应用并推广。

    作者:龚启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开展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急诊PCI要求技术含量极高,需要优良的团队配合和娴熟的技术力量支持,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本文就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1月所行急诊PCI治疗23例体会进行总结。

    作者:肖小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在患者出院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两组的研究调查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新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静疗小组,注重培训,提高静疗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事件加以有效的预防,以使护理风险得以降低。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无静疗小组参与;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患者200例作为试验组,由静疗小组进行输液管理。对两组各项情况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输液途径更优,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更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静疗小组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管理效果,对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程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奥美拉唑肠溶片对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肠溶片对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预防胃肠道反应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呕吐、恶心预防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呕吐、恶心预防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在预防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陈安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工椎间盘置换在颈椎病的应用进展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是颈椎前路减压的经典手术方式,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是其导致融合节段活动度丧失,加剧邻近节段退变。为保留病变节段的部分活动度及减少邻近节段的退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应运而生。随着其设计的不断完善及操作技术的规范和熟练,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与椎间融合术相似或更好的近中期疗效,随着临床应用的普遍,其出现并发症及手术失败病例增多。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及禁忌症,了解其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将大大减少并发症产生。本文主要从假体特性、手术禁忌症及指证、假体置换的疗效及并发症产生及因素等方面综述,较全面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相关应用进展情况。

    作者:魏建军;徐宏光;王弘;周骏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溃疡穿孔护理中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的147例病患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74例),一组为对照组(73例)。然后对观察组的病人采用莫沙必利(5mg×24片/盒)联合铝碳酸镁(0.5 g ×24片/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10 mg×30片/盒)联合铝碳酸镁(0.5 g×24片/盒)治疗。等到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心理状况、疼痛程度以及满意程度。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通过统计发现观察组病人的病康复率比对照组要高,并且在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后遗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例如胃痛、胃出血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也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使得病人康复得更快更完全,并且后遗症和并发症少。

    作者:王永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痛肠镜360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了解静脉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比较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360例无痛肠镜(芬太尼1ug/Kg;丙泊酚1-2 mg/Kg,静脉麻醉)与480例常规肠镜的检查成功率及并发症(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腹痛、腹胀、低血糖反应)。结果:无痛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9.7%,并发症10.2%;常规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2.9%;并发症78.4%。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疤痕子宫晚期妊娠子宫破裂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晚期妊娠子宫破裂诊治。方法:对本院2013-2015年收治的900余例疤痕子宫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发现31例子宫破裂。将31人从现病史、产科检查、辅助检查等方向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2年以内、疤痕子宫次数在2次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上、妊娠多胎的患者发生子宫破裂病例较多。结论:疤痕子宫妊娠时年龄较大患者、多胎患者、距上次妊娠时间较短者发生子宫破裂几率较高,临床应多加注意,辅以必要的检查,经有效的急诊治疗可挽救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潘恩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效果体会

    目的:探究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特从2014年5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选取10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次数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4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25/50),且对照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371±102.4)次]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学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气道及体位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气道和体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1月间我院ICU中的行亚低温治疗的28例重症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8例患者在治疗和随访2个月期间,共有27例患者存活,死亡率为3.57%。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GCS评分为8~16分,平均11.76±1.84分。治疗前后患者的GCS评分比较,(t=15.1315,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在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的作用,结合正确的气道和体位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常雪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10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52/5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47/5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突出,患者的康复效果较为理想,建议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游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盆腔炎汤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炎汤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与对照组的81.08%相比,观察组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显著(P<0.05);其中随访后发现,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为23.33%,与观察组的5.56%比较,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盆腔炎汤口服与灌肠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灌肠的疗效明显要优于口服,且毒副作用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沈爱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合并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处理

    目的:探讨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合并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36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手术资料。结果: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2例,其中B-Lynch缝合术有2例,宫腔内纱布填塞有25例,术后动脉栓塞有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88%。止血失败的患者,采取子宫切除,止血效果较好。结论: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合并难治性产后出血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

    作者:谢胜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治疗中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及射频消融和放射疗法分析

    背景:微创技术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微创治疗技术方法中以椎体骨水泥增强、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中放疗联合椎体成形三大类技术为主。目的总结研究上述三类微创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优缺点等。方法:利用网络以“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为关键词查阅大量数据,并从中选取适合研究的典型病例进行总结研究。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增强技术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增强了椎体稳定性,有效率高达80%,但是骨水泥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虽然能够杀伤肿瘤细胞,但是不能增强椎体稳定性。由此可见,两种技术各有利弊,若将其结合,即在术中进行放疗或者向病灶植入含放射性且对人体并无较大伤害的物质,理论上来说既能增强稳定性,又能杀伤肿瘤细胞,但是由于该技术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病例较少,而且缺乏长期跟踪调查,目前并不能认为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治疗。由于每位患者患病情况不尽相同,经联合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同,尤其是出现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高,容易导致神经压迫加重,甚至神经损伤。由此观之,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完善合理的微创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方法。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提高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我院急诊外科创伤发生死亡患者110例,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创伤死亡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发生死亡患者中50岁及以上患者较多(P<0.01);发生创伤到救治时间间隔在30min及以上死亡91例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创伤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急诊外科作为主要救护力量,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应对临床救护工作。

    作者: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对全体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体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患者手术情况、病情进展、受伤原因、个体差异等方面,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及康复指导规划。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围手术期间,未无1例出现明显心理障碍,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后效果理想,远期康复质量佳。结论: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骨外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良好康复方面有显著影响。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观察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我院来进行治疗的患者有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肩胛骨骨折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0%,远远高于实验组患者的60%,并且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感染、愈合畸形、钢板松动、钢板断裂的情况,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实验组患者。结论:与保守治疗方式相比,肩胛骨骨折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可行性较高,能够促进肩胛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会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