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红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对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过的急性鼻窦炎患者68例,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予以观察组急性鼻窦炎患者鼻窦炎口服液、匹多莫德分散片、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胶囊进行治疗,予以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观察组34例急性鼻窦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在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9%,观察组急性鼻窦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要高出许多,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好,疗程也大大缩短,并且患者痊愈后的复发率低,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急性鼻窦炎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这种方法可以被大力推广。
作者:罗新南;赵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部队卫生防疫》是预选卫生士官任职培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对卫生员基本理论传授和培养学员进行卫生监督和树立大卫生观念的任务。然而,当前《部队卫生防疫》考试手段滞后,制约着基层部队卫生人才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部队卫生防疫》考试考核的方式进行创新。
作者:杜祖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未有效进行肢体约束、未进行有效的镇静、患者不能耐受及缺乏有效固定等。结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大限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效果。
作者: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开展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情况的效果。方法:采集辖区2012年5个居民小区30-65岁3841人,按健康状况分为两组,健康组3310人,有病史组531人,跟踪3年得出结果。结果:接受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的居民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与复发率在降低。结论:开展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间20例换双髋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调查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方式。结果:20例患者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发生,发生率为5.0%。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3.7±20.1)分,明显高于患者护理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3年4月份至2014年7月份,收治的双腔气囊导尿管64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64例双腔气囊导尿管患者中,2014年试验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临床应用间极易发生尿液外渗、尿路感染等问题,加强对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应用管理,有助于提升其在普外科临床应用成效。
作者:吴子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7例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统计6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67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2%,临床疗效较高;经1-3年的随访后,其中局部复发4例,局部复发率为5.97%,再住院8例,再住院率为11.94%,死亡3例,死亡率为4.48%。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局部复发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低。
作者:齐生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切口与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是观察组,奇数者是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情况、恢复和进食、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术后恢复,安全性等均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采用。
作者:董成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针对ICU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视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中度残疾所占比重分别为62.9%、22.9%,对照组分别占40%、14.3%;观察组重度残疾、植物人、死亡患者分别占8.6%、2.9%、2.9%,对照组分别占11.4%、17.1%、1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4.3%。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证ICU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生命健康的必要手段,综合治疗可以作为治疗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雷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于优质的护理在急诊科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专业某个医院的2010年5月到2012年月这段期间在急诊科收入的的200患者并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资料分析和研究。
作者:梁岐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影响中药贮藏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方法:分析中药贮藏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给予适宜的管理条件和贮藏方法,观察中药的贮藏情况。结果:经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中药的贮藏质量得到保障,效果明显。结论:在详细了解中药贮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贮藏质量,保证中药的药效。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由就诊当天开始空腹服用10 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2个月,经妇科检查及B超对比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对于多发肌瘤的患者,以大肌瘤代表结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为患者进行妇B超及妇科检查,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80%,不同类型肌瘤治疗效果:单发肌壁间肌瘤83.33%,多发肌瘤75%,浆膜下肌瘤75.57%。血红蛋白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出现头晕、恶心的共5例,下腹痛的共3例,程度较轻,停药后立即消失。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法。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合并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36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手术资料。结果: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2例,其中B-Lynch缝合术有2例,宫腔内纱布填塞有25例,术后动脉栓塞有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88%。止血失败的患者,采取子宫切除,止血效果较好。结论:对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合并难治性产后出血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
作者:谢胜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门诊液氮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实施冷冻治疗的85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临床护理满意率以及病情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门诊护理满意率为88.1%(37/42),观察组患者门诊护理满意率为97.67%(42/43),门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11.9%(5/42),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2.33%(1/43),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冷冻治疗尖锐湿疣中的综合护理十分重要,能够提升尖锐湿疣患者的门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提高门诊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王治荣;王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分组护理制度的消化道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00例消化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100例。对于前一组患者,其在治疗期间采用的是我院制定的常规护理模式,而后一组患者则是采用的分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日常的工作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采用分组护理制度的患者无论是在文书的书写合格率还是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分组护理制度之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压疮以及感染情况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该研究中的患者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即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魏延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采用不同宣教方式在入院出生的新生儿出院前,对新生儿父母进行宣教,比较对宣教效果、就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4月至9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父母分对照组(0组)、课件组(A组)、视频组(B组)进行新生儿黄疸宣教,利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宣教效果评分及就医依从性,并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宣教效果A、B两组均好于0组,且B组好于A组;就医依从性A、B两组均好于0组,A、B组无统计学差异,B组合理积极型更多。结论:课件及视频宣教方式,对宣教效果、就医依从性有更好的影响。
作者:韦安荣;贺束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应用羟考酮或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羟考酮复合异丙酚对研究1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研究2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研究1组和研究2组的结肠镜诊疗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的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羟考酮或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庆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全口义齿的起源早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人们用木头、象牙、手骨等材料来制作义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全口义齿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颌架、基托和义齿材料均在不断改进,义齿的制作方法也已经趋于完善[1]。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牙齿修复问题也成为了口腔科研究的重点,全口义齿是修复牙列缺失的重要途径,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与多重因素有关,本文将对影响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一概述。
作者:孙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的日常的护理以及家庭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医院的常规有效治疗,加强日常护理,改正以往不良饮食习惯,改正以往的不良运动习惯。结果:通过长期治疗可以减轻致残率。
作者:乔香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的鼻源性肿瘤,,以提升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40例鼻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首诊于眼科的鼻源性肿瘤患者中,以筛窦囊肿为常见,占比52.5%,其次是鼻咽癌、额筛囊肿、蝶窦囊肿、上颌窦癌。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痛、眼球突出、内眦肿痛、眼睑肿胀、视力降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流泪等症状。结论:鼻腔、鼻窦与眼部紧密关联,局部症状引发时,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快速诊断,对于原因不明者,应及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作者:马公明;轩凤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