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南;赵爱霞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i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价值予以探讨和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常规方法对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补锌治疗对6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锌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儿童补锌治疗效果是显著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补锌治疗的效果极为显著,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申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起病隐匿,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仅占肝癌患者10%。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是目前公认的中晚期肝癌和肝癌术后复发者首选的姑息性治疗方法,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并发症,如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栓塞综合征。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不适、痛苦,对疾病的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做好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栓塞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做一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淑新;王艳华;张学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儿童急性阑尾炎病人中抽取50例,随机分为B组26例,A组24例,B组接受腹腔镜手术,A组病人接受开腹手术。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观察跟比较。结果:B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比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阑尾炎病人,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感染率低,可以取得一个非常显著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其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能提高病人身体康复速度,帮助病人尽早出院,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勇;吕晓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肺炎患儿82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1例试验组患者以及41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的70.73%(29/41);(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肺炎患儿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古桑拉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取法将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循证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有着显著的效果,能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润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试论特步他林、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特步他林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特步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特步他林、布地奈德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冯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选取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75%,观察组满意率为96.4%,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恢提高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于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3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SA 水平,治疗前期两组患者P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time)和总生存时间(Os time),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便携式睡眠监测定位仪和多道睡眠监测同步检查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接治的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多道睡眠监测与便携式睡眠监测对其进行同步监测,对比两种不同监测方法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此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结果:经统计发现,30例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经多道睡眠监测发现重度患者14例,中度患者9例,轻度患者7例;经便携式睡眠监测发现重度13例,中度8例,轻度9例,。其中便携式睡眠监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多道睡眠监测诊断率达到86.7%(26/3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种监测方式的各项监测结果对比发现,在AHI、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方面(AH),差异显著(P<0.05),而在SAO2≤90%和低通气指数(HI)、总睡眠时间、平均动脉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便携式睡眠监测定位仪在操作过程中具有简便性、准确性,相比于多道睡眠监测而言,更适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监测。
作者:郭月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n=30)和联合组(n=30),给予放疗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给予联合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放疗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与放疗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放疗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毒副反应,可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推广运用。
作者:王玉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在对妇产科疾病进行治疗时给予患者米非司酮药物,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64例妇产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终止妊娠的治疗中,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1.9%,在紧急避孕方面,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86.8%,在对子宫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效率达到了85.4%,在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效率达到了81.3%。结论: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米非司酮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高且并未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应用并推广。
作者:龚启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共74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其艾司唑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接受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之后,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3.5%。观察组患者接受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之后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和帕金森病评定评分,较之对照组患者的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和帕金森病评定评分都比较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时,可以采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的治疗方法,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阿不力克木·库尔班;斯地克·牙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有72例(96.0%),护理有效的有74例(98.67%),对照组护理满意的有67例(89.33%),护理有效的有70例(93.33%),两者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间20例换双髋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调查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方式。结果:20例患者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发生,发生率为5.0%。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3.7±20.1)分,明显高于患者护理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天麻素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静滴和补阳还五汤加成内服,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TC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春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无痛胃肠镜用于消化内科临床的疗效情况。方法:选择2015.04-2016.04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诊治的96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胃肠道检查;研究组患者采取无痛胃肠镜检查。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92%(35/48)明显小于研究组患者的100%(48/4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1.25%(15/48)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的10.42%(5/4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胃肠镜用于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可作为临床检查的佳选择。
作者:杜家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输精管吻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自愿行输精管结扎术患者30例,输精管结扎术后2-5年15例,6-9年的10例,10-12年5例,采用显微输精管吻合术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继发性不育症,探讨临床使用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精子数量为3000~4000万/ml,占50%;10例在4100~6000万/ml,占33.3%;5例大于6000万/ml占16.7%。术后患者平均精子活力为1级占3.3%,2级占6.7%,3级占53.3%,4级占36.7%。30例患者中生育指数为0者占10%,生育指数为0~1者占23.3%,生育指数大于1者占66.7%。30例患者中精子复通率为29例,占96.7%。结论:采用显微输精管结扎术后继发性不育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代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锦屏县小学生与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掌握情况,评价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成果,为持续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的中心完小4~6年级小学生及家庭主妇,采用统一调查表格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小学生调查问卷528份,家庭主妇调查问卷271份,对“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回答正确率为91.24%,对“预防缺碘好的方法是什么”回答正确率为86.23%,对“袋装盐上图案是什么含义”回答正确率为93.87%;家庭主妇与小学生正确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2.01%和8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6);不同年龄的家庭主妇回答问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P=0.035),而不同年龄小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P=0.01)。结论:家庭主妇与小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掌握与年龄和授教育程度相关;应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全人群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的关键措施。
作者:龙令杏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