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吕晓洁
目的:观察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经颅多普勒(TCD)进行临床评估。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发现对照组大脑血流速度下降,观察组大脑血流速度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6个月后效果更为明显。结论: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大脑血流量,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强;陈慧芳;徐晓晶;熊虎;范煜华;陈世振;贾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行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将120例分组后行不同疗法,即:对照组(二甲双胍)、实验组(瑞格列奈、二甲双胍),预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缓解率为96.7%,高于83.3%的对照组,有区别,P<0.05;实验组预后血糖、血红蛋白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借助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作用突出,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疾病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赵咏梅;赵星;刘勇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临床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31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后,定期进行随访,密切观察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并加以统计和分析。结果:各种副作用的发生率依次为消化道症状192(60.95%)例,肝损伤97(30.79%)例,皮疹87(27.62%)例,疲劳、乏力41(13.02%)例,脱发33(10.48%)例,外周神经炎11(3.49%)例,脂肪分布异常8(2.54%)例,骨髓抑制5(1.59%)例,乳酸酸中毒2(0.63%)例,胰腺炎1(0.32%)例。发生时间<30d的副作用包括消化道症状、皮疹,疲劳、乏力,骨髓抑制等。发生时间<3个月的副作用包括肝损伤和胰腺炎。发生时间<24个月的副作用包括脱发,外周神经炎和乳酸酸中毒等。发生时间>24个月的副作用为脂肪分布异常。结论:临床医生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副作用,针对出现严重副作用患者,应及时进行干预,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袁其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处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MT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HEC-1-B细胞的凋亡率,Real Time RT-PCR检测不同浓度处理后bax基因和bcl-2基因转录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莪术油注射液浓度增高和时间的延长,HEC-1-B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的增高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bcl-2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促进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剂量越大,时间越长,促凋亡作用越明显。
作者:田莉;李伟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背景:微创技术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微创治疗技术方法中以椎体骨水泥增强、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中放疗联合椎体成形三大类技术为主。目的总结研究上述三类微创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优缺点等。方法:利用网络以“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为关键词查阅大量数据,并从中选取适合研究的典型病例进行总结研究。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增强技术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增强了椎体稳定性,有效率高达80%,但是骨水泥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虽然能够杀伤肿瘤细胞,但是不能增强椎体稳定性。由此可见,两种技术各有利弊,若将其结合,即在术中进行放疗或者向病灶植入含放射性且对人体并无较大伤害的物质,理论上来说既能增强稳定性,又能杀伤肿瘤细胞,但是由于该技术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病例较少,而且缺乏长期跟踪调查,目前并不能认为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治疗。由于每位患者患病情况不尽相同,经联合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同,尤其是出现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高,容易导致神经压迫加重,甚至神经损伤。由此观之,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完善合理的微创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方法。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合肥地区儿童肠道病毒EV71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怀疑为手足口病住院和门诊标本3222例,进行病原学核酸检测,对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测3222例标本,其中2870例为阳性,阳性标本中EV71阳性1061例,占37%,流行高峰时间为5月至9月之间。患儿年龄多小于4岁。结论: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合肥地区儿童患手足口病主要肠道病毒EV71感染为主,流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患儿年龄偏小。
作者:卓佳佳;苏晓霁;程邦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分析激光联合口服妥赛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对自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激光治疗,在观察组采用激光联合口服妥塞敏进行治疗。待疗程结束后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统计对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于激光治疗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有2位患者对服用妥塞敏产生轻微不良反应,但是耐受性强,且在疗程结束后完全消失。结论:在使用激光联合口服妥赛敏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明显优于仅使用激光进行常规治疗,虽然有极少部分患者在服用妥塞敏的过程中产生过轻微不良反应但其耐受性强,在整个过程总并未对患者产生任何阻碍治疗的影响。因此,激光联合口服妥赛敏方式治疗黄褐斑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及运用。
作者:杨海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1月共计214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07例,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此外,对试验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胰岛素用量、餐后2h 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对照组在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明显高于试验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低血糖、羊水过多、剖腹产、早产、流产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极大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配合舒适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n=30)和联合组(n=30),给予放疗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给予联合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放疗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与放疗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放疗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毒副反应,可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推广运用。
作者:王玉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硝基咪唑类药物在口腔冠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78例口腔冠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塞克硝唑、替硝唑进行治疗,调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痊愈的25例,病情缓解的13例,评估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病情痊愈的21例,病情缓解的16例,评估有效率为94.9%,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1例胃肠反应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有2例胃肠反应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硝基咪唑类药物在口腔冠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病程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话回访研究组、社区教育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使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为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使用社区系统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则不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一年后,比较三组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病情的复发率、再次入院的比率及其PSP评分和PANSS评分。结果:在患者出院一年后,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PSP评分、PAN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和社区系统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均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明显地改善其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其中,进行社区系统教育的患者,其精神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4.5~2015.8,年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比个性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组中止疱时间为2.1d,结痂时间为3.6d,止痛时间为5.0d;对照组中止疱时间为2.4d,结痂时间为4.2d,止痛时间为6.5d。比较发现护理组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痛时间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治疗和护理中效果显著,显著缩短患者止疱、结痂时间,对于患者镇痛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咏梅;陈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精神病患者的拒药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选取我院收治拒药精神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拒药原因,而给予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干预措施。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拒药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倪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9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126例生长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资料,询问病史并做常规检查,了解患儿家庭情况如有无遗传病史,父母的青春发育状况等。结果:上述患儿中,儿童生长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家族系矮小,性早熟,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底下。特发性早熟中男女比例是1∶4∶64。结论:加强对父母亲卫生健康知识的宣教,使生长发育障碍儿童及早就诊,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爱琴;靳学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入院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65例展开分组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同时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入组研究前,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SF-36量表各项功能指标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P>0.05),而通过各自护理干预后,两组均得到一定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更佳,且组间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适当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消除患者内心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值得参考。
作者:张雪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人畜共患。大多数人间狂犬病病例是由于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所致。狂犬病病毒具有很强的神经组织亲和性,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从被咬伤部位周围的神经开始,逐渐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整个病程进展急促,从发病到死亡2天到一周不等。
作者:叶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服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进行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服用缬沙坦的方式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的方式进行治疗,均治疗2个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SCr、甘油三酯变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24h尿蛋白、甘油三酯的含量改善状况较优,两者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SCr的含量改善状况均较优,两者的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体内尿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了肾炎发病状况,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马素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试析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联合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采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晨僵的时间、关节肿胀数减少程度与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韩会;程得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