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 EC-1-B)凋亡

田莉;李伟宏

关键词:莪术油注射液, 凋亡, bax基因, bcl-2 基因
摘要:目的:探究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注射液处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MTT法检测不同时间段HEC-1-B细胞的凋亡率,Real Time RT-PCR检测不同浓度处理后bax基因和bcl-2基因转录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莪术油注射液浓度增高和时间的延长,HEC-1-B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的增高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bcl-2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莪术油注射液通过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促进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凋亡,剂量越大,时间越长,促凋亡作用越明显。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间质性肺炎患者110例,然后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然后从血清Ⅲ-C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高分辨CT病变等角度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Ⅲ-C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高分辨CT病变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于间质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纤维化症状,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成立静疗小组,注重培训,提高静疗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事件加以有效的预防,以使护理风险得以降低。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无静疗小组参与;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患者200例作为试验组,由静疗小组进行输液管理。对两组各项情况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输液途径更优,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更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静疗小组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管理效果,对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程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32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结果:本组132例急腹症患者均在不能明确术前诊断的情况下行腹腔镜探查术,结果130例术中明确诊断。患者手术时间为55-120min,手术切口长度5-9cm,术中出血量为40-150mL,术后住院时间5-10d。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安全有效,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劲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速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肺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给予疗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汪静;卢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1月共计214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07例,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此外,对试验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胰岛素用量、餐后2h 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对照组在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明显高于试验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低血糖、羊水过多、剖腹产、早产、流产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极大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配合舒适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反馈式健康教育宣教在初治“三无”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反馈式健康教育宣教在初治“三无”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这段时期收治的60例初治“三无”肺结核的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宣教,实验组患者给予反馈式健康教育宣教,观察两组患者饮食、服药以及复查等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能够自己合理饮食、正确掌握服药时间和服药剂量、定期复查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宣教在初治“三无”肺结核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宛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尖锐湿疣皮损患者(实验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两组观察对象的 Hedgehog (Hh)信号通路及P53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20例尖锐湿疣皮损患者阳性表达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皮损的表达上升说明Hedgehog(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着尖锐湿疣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作者:朱文胜;冯世军;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85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为综合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综合组采用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综合组的治疗康复率为54.76%、有效率为40.48%、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康复率48.84%、有效率32.56%和总有效率81.40%(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锦屏县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锦屏县小学生与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掌握情况,评价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成果,为持续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的中心完小4~6年级小学生及家庭主妇,采用统一调查表格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小学生调查问卷528份,家庭主妇调查问卷271份,对“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回答正确率为91.24%,对“预防缺碘好的方法是什么”回答正确率为86.23%,对“袋装盐上图案是什么含义”回答正确率为93.87%;家庭主妇与小学生正确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2.01%和8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6);不同年龄的家庭主妇回答问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P=0.035),而不同年龄小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P=0.01)。结论:家庭主妇与小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掌握与年龄和授教育程度相关;应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全人群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的关键措施。

    作者:龙令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对实施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患者的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进行相应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患者90例,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调查,调查记录患者术后妊娠及痛经改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通过对患者随访,比较81例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状况,69例患者均有所改善;术后43例不孕患者中22例成功妊娠,治疗前后差异明显,经统计学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经及不孕状况,对于想要保有生育能力的患者是一种很好地措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姜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试论培哚普利与坎地沙坦倍增剂量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试论培哚普利与坎地沙坦倍增剂量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3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三组各为41人,常规组采取单纯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培哚普利组采取培哚普利治疗,治疗的前两周每天4mg,之后调整为每天8mg;坎地沙坦组采取地沙坦治疗,治疗的前两周每天4mg,之后调整为每天8mg,对比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培哚普利组的左室质量指数、血清脑钠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坎地沙坦组左室质量指数、血清脑钠肽有所下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9%;培哚普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坎地沙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坎地沙坦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左室肥厚,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松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取法将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循证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住院天数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有着显著的效果,能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润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奥美拉唑肠溶片对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肠溶片对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预防胃肠道反应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呕吐、恶心预防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呕吐、恶心预防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在预防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陈安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影响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

    全口义齿的起源早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人们用木头、象牙、手骨等材料来制作义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全口义齿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颌架、基托和义齿材料均在不断改进,义齿的制作方法也已经趋于完善[1]。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牙齿修复问题也成为了口腔科研究的重点,全口义齿是修复牙列缺失的重要途径,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与多重因素有关,本文将对影响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统一概述。

    作者:孙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肺炎患儿82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1例试验组患者以及41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的70.73%(29/41);(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肺炎患儿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古桑拉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像学表型的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使用影像学表型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CT检查资料将其分为A、E、M型三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测定,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三组的FEV1指标、RV/TLC指标、FEV1%Pre指标、CAT评分以及CR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各项指标改善程度A型均明显优于M型、E型;M型明显优于E型。结论:本研究在影像学基础上对不同表型的不同治疗均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水平,但在不同分型中其改善程度不一;尤其在E型患者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联合用药干预。影像学表型临床治疗的针对性较强,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作者:陈叶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观察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我院来进行治疗的患者有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肩胛骨骨折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优良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80%,远远高于实验组患者的60%,并且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感染、愈合畸形、钢板松动、钢板断裂的情况,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实验组患者。结论:与保守治疗方式相比,肩胛骨骨折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可行性较高,能够促进肩胛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会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脊液革兰染色阳性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53例革兰染色阳性的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53例脑脊液革兰染色阳性标本中,培养阳性标本348份,培养阳性率98.5%;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36份占67.82%,革兰氏阴性菌105份占30.17%,真菌7份占2.01%;革兰氏阳性菌中以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药物敏感性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强。结论:我院从脑脊液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并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有极强的敏感性,本次研究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经验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何均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作为基础,实施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SDS与SAS评分等对比具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临床护理措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作者:赵跃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