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锦屏县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分析

龙令杏

关键词: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小学生, 家庭主妇, 健康教育, 问卷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锦屏县小学生与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掌握情况,评价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成果,为持续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的中心完小4~6年级小学生及家庭主妇,采用统一调查表格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小学生调查问卷528份,家庭主妇调查问卷271份,对“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回答正确率为91.24%,对“预防缺碘好的方法是什么”回答正确率为86.23%,对“袋装盐上图案是什么含义”回答正确率为93.87%;家庭主妇与小学生正确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2.01%和8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6);不同年龄的家庭主妇回答问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P=0.035),而不同年龄小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P=0.01)。结论:家庭主妇与小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掌握与年龄和授教育程度相关;应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全人群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的关键措施。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研究

    教育衔接主要指的是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高中属于基础教育,而大学属于高等教育,两者具有不同的管理部门,彼此之间如果无法好好的沟通和衔接,就会导致二者之间建立一道隔墙,导致教育衔接问题的出现。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内容与方法的衔接。

    作者:先国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癌缺失基因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病理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另选取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LC-1表达情况。结果:DL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4%(22/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2%(P=0.005)和正常肝组织的1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1的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侵袭倾向高低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肿瘤大小、AFP 浓度、纤维包膜及肝硬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DL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侵袭倾向高低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是肝癌预后的不良因素。

    作者:阮嘉后;彭鹏;何坤;胡泽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33例,采取双盲对照方式将患者随机性划分为两组,其中67例采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设置为氯吡格雷组,余下66例则选择常规用药阿司匹林治疗,设置为阿司匹林组,对比疗效临床疗效,统计分析两组用药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2%(64/67),阿司匹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56/66);两组对比,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可首选氯吡格雷,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陈正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9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126例生长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资料,询问病史并做常规检查,了解患儿家庭情况如有无遗传病史,父母的青春发育状况等。结果:上述患儿中,儿童生长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家族系矮小,性早熟,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底下。特发性早熟中男女比例是1∶4∶64。结论:加强对父母亲卫生健康知识的宣教,使生长发育障碍儿童及早就诊,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爱琴;靳学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气道及体位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气道和体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1月间我院ICU中的行亚低温治疗的28例重症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8例患者在治疗和随访2个月期间,共有27例患者存活,死亡率为3.57%。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GCS评分为8~16分,平均11.76±1.84分。治疗前后患者的GCS评分比较,(t=15.1315,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在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的作用,结合正确的气道和体位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常雪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像学表型的临床治疗

    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使用影像学表型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胸CT检查资料将其分为A、E、M型三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测定,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三组的FEV1指标、RV/TLC指标、FEV1%Pre指标、CAT评分以及CR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各项指标改善程度A型均明显优于M型、E型;M型明显优于E型。结论:本研究在影像学基础上对不同表型的不同治疗均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水平,但在不同分型中其改善程度不一;尤其在E型患者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联合用药干预。影像学表型临床治疗的针对性较强,应用价值高,可推广。

    作者:陈叶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指的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三镜(ERCP、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的微创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护理理念在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总结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科39例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

    作者:顾玲玲;沈灵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温针灸配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64例肩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20例,患者病情缓解的10例,评价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病情痊愈的14例,病情缓解的12例,评价有效率为91.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苏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王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肺炎患儿82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1例试验组患者以及41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的70.73%(29/41);(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肺炎患儿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古桑拉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贮藏影响因素及库存管理方法探析

    目的:分析影响中药贮藏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方法:分析中药贮藏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给予适宜的管理条件和贮藏方法,观察中药的贮藏情况。结果:经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中药的贮藏质量得到保障,效果明显。结论:在详细了解中药贮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贮藏质量,保证中药的药效。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婴幼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婴幼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首次行抗癫痫治疗的47例癫痫婴幼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的47例癫痫患儿为对照组。研究组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照组在原有抗癫痫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癫痫治疗的总有效率89.36%,高于对照组65.9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婴幼儿癫痫疗效肯定,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宋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用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用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患者,治疗组3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8.7%,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1%,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形式,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陈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剂量氢氯噻嗪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轻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小剂量氢氯噻嗪(12.5mg)治疗轻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对轻度高血压(收缩压为140-159mmhg,舒张压为90-99mmhg)降压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的10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临床检查诊断结果,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和试验组(小剂量氢氯噻嗪12.5mg),每组各50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国际标准测量血压(mmhg),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小剂量氢氯噻嗪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以及临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血钾,试验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轻度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使用过程中应该检测电解质,以免引起低血钾。

    作者:王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痛肠镜360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了解静脉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比较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360例无痛肠镜(芬太尼1ug/Kg;丙泊酚1-2 mg/Kg,静脉麻醉)与480例常规肠镜的检查成功率及并发症(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腹痛、腹胀、低血糖反应)。结果:无痛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9.7%,并发症10.2%;常规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2.9%;并发症78.4%。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办法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办法。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的237例患者进行研究,探究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是否受置管时间长短、化疗次数以及患者的年龄影响,探讨穿刺前、穿刺过程中、穿刺后的护理中的注意事项。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的患者是否感染与患者的置管时间长短、患者的化疗次数及年龄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当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王娜;濮英娜;景剑;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习惯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习惯性流产患者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习惯性流产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

    作者:李治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皮瓣修复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皮瓣修复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18例,患者均施行皮瓣修复术治疗。结果:其中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50例,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68例,所有移植患者皮瓣均成活,定期随访,足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植皮的部位皮肤耐磨,并且具有保护性感觉,没有破溃。结论:皮瓣修复可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的关键在于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

    作者:马陆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选取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满意率为75%,观察组满意率为96.4%,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恢提高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于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膳食因素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膳食因素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这段时期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的孕妇320例,其中160例为正常妊娠的孕妇,并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160例是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对两组孕妇的膳食进行调查,比较孕妇在妊娠期摄入食物的频率,并分析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与膳食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孕妇在妊娠期的时候摄入的豆类、干果类、奶制品以及具有刺激性饮料的次数高于对照组,这些因素是导致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且摄入鱼类、肉类、禽类、动物内脏、铁和钙的补充剂以及维生素补充剂、水产品和蔬菜的次数低于对照组,且这些膳食因素有利于保护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两组孕妇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的孕妇在饮食方面应多摄入鱼肉禽类、铁、钙以及维生素的补充剂以及血制品,适当的减少奶制品和刺激性饮料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三餐膳食结构的合理,才能够起到减少和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现象的发生的作用。

    作者:王杭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作为基础,实施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SDS与SAS评分等对比具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临床护理措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作者:赵跃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