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缺失基因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阮嘉后;彭鹏;何坤;胡泽民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肝癌缺失基因1,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病理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另选取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LC-1表达情况。结果:DL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4%(22/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2%(P=0.005)和正常肝组织的1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1的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侵袭倾向高低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肿瘤大小、AFP 浓度、纤维包膜及肝硬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DL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侵袭倾向高低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是肝癌预后的不良因素。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疤痕子宫晚期妊娠子宫破裂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晚期妊娠子宫破裂诊治。方法:对本院2013-2015年收治的900余例疤痕子宫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发现31例子宫破裂。将31人从现病史、产科检查、辅助检查等方向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2年以内、疤痕子宫次数在2次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上、妊娠多胎的患者发生子宫破裂病例较多。结论:疤痕子宫妊娠时年龄较大患者、多胎患者、距上次妊娠时间较短者发生子宫破裂几率较高,临床应多加注意,辅以必要的检查,经有效的急诊治疗可挽救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潘恩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转变的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新医改给医院里面药剂管理转变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药剂科药物应用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2月开始通过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理论有效指导药剂科管理工作,分析现代化药剂管理手段获得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手段之后,医院用药安全率以及医疗质量提升度明显升高,并且医疗纠纷出现例数也明显减少。结论:采取现代化有效药剂管理方法对药剂科实际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对确保医院用药安全以及提高药物质量非常有利,从而增强医院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市场济体制背景下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医院进一步发展。

    作者:毕敬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开展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际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选择在我院儿科进行临床治疗的320例患者作为调查实验对象,将住院时间在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的160例临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5月到2013年9月的160例临床患者作为干预组,对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照组的16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工作,干预组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工作。通过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上述几组数据比对之后发现,在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三组数据上,都有明显的差异(P<0.05),干预组的数据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病患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上,干预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提高儿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家长的满意程度,积极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叶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肺炎患者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法总结

    目的:总结针对儿童肺炎患者实施的具体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11-2015.11期间收治的238例儿童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及具体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238例儿童肺炎患者,其中178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疾病治愈,30例患儿病情恢复良好,7例患儿病情有所恢复,23例患儿经治疗后病情无进展,疾病治疗有效率为215例(90.34%);本次研究中只有23例患儿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热,并发症发生率为(9.66%)。结论:针对肺炎患儿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遵医嘱为患儿家长进行用药指导,嘱咐其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饮食,以便更好帮助其恢复健康,大部分患儿临床疗效较好且出现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代群;罗冰梅;马茹;梦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3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SA 水平,治疗前期两组患者P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time)和总生存时间(Os time),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阻塞性肺气肿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阻塞性肺气肿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阻塞性肺气肿并呼吸衰竭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单用氨茶碱治疗,联合组实行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综合疗法。持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阻塞性肺气肿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明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翻转课堂教学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为提高我科护理带教的水平,文章就翻转课堂教学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度到我科实习的护理实习人员,上半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理人员做为对照组,下半年在我科实习的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对两组护理实习人员的实习成绩及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人员考试成绩和带教方法满意度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提高了护理实习人员的学习效率,新的授课方式对于护理实习人员的知识培训具有适应性强、可行性高、易接受的特点。

    作者:胡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员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针对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的事实,探索如何在人员紧缺的状况下来提高人员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以有限的人员做好繁重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提高群众满意度。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肛裂患者采取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肛裂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78.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1.4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用于肛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确切的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作者:汪洪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江阴市消除疟疾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市历史上疟疾流行严重,1961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078.3/万,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按照“坚持长期作战,反复斗争,从控制流行到减少危害程度,终达到消除”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了疟疾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1985年以来疟疾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万以下,1998年通过了江苏省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验收。2010年至今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的标准。

    作者:苏国平;华金祥;怀根娣;赵荣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溃疡穿孔护理中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10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52/5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47/5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突出,患者的康复效果较为理想,建议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游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对实施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患者的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进行相应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患者90例,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调查,调查记录患者术后妊娠及痛经改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通过对患者随访,比较81例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状况,69例患者均有所改善;术后43例不孕患者中22例成功妊娠,治疗前后差异明显,经统计学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痛经及不孕状况,对于想要保有生育能力的患者是一种很好地措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姜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膳食因素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膳食因素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这段时期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的孕妇320例,其中160例为正常妊娠的孕妇,并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160例是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对两组孕妇的膳食进行调查,比较孕妇在妊娠期摄入食物的频率,并分析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与膳食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孕妇在妊娠期的时候摄入的豆类、干果类、奶制品以及具有刺激性饮料的次数高于对照组,这些因素是导致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且摄入鱼类、肉类、禽类、动物内脏、铁和钙的补充剂以及维生素补充剂、水产品和蔬菜的次数低于对照组,且这些膳食因素有利于保护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两组孕妇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的孕妇在饮食方面应多摄入鱼肉禽类、铁、钙以及维生素的补充剂以及血制品,适当的减少奶制品和刺激性饮料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三餐膳食结构的合理,才能够起到减少和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现象的发生的作用。

    作者:王杭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缩宫素注射对子宫肌瘤挖除术出血的对比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缩宫素注射在子宫肌瘤挖除术出血中的影响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5年12月间28例进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进行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70.3±11.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5±19.8)m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刘昌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有72例(96.0%),护理有效的有74例(98.67%),对照组护理满意的有67例(89.33%),护理有效的有70例(93.33%),两者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院基层党建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医院基层党建必须坚持的群众路线。

    作者:曹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价值探讨

    目的: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价值予以探讨和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常规方法对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补锌治疗对6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锌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儿童补锌治疗效果是显著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补锌治疗的效果极为显著,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申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降纤酶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降纤酶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79例,采取前瞻性分组研究进行分析,先行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采用降纤酶治疗,对照组39例,行常规纤溶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0%(38/4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32/39),两组对比观察组显疗效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血栓成形急性期应用降纤酶进行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改善机体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正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患者在CT增强检查前焦虑及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CT增强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7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8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焦虑水平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发热呕吐、荨麻疹、肢体颤抖、呼吸困难等副反应的发生几率相比于对照组降低, P<0.05。结论:对CT增强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