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治疗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在对健康知识和治疗总有效率两方面的数据显示,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效果好,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也比对照组短。结论: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施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吲达帕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应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压,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柳志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间质性肺炎患者110例,然后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然后从血清Ⅲ-C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高分辨CT病变等角度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Ⅲ-C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高分辨CT病变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于间质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纤维化症状,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i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为有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8~2015.8期间96例急性期脑梗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48例、单一组48例。单一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效率为95.8%,单一组为81.3%,单一组较联合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单一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好,P<0.05。结论: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患者治疗,采用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患者恢复快、疗效好、凝血功能恢复好。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采取本院2013年7月份至2014年6月份期间本院186例行全麻手术的患儿,对这1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186例患儿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患儿有48例,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5.8%,苏醒期躁动患儿中存在伤口疼痛的有14例,各种不良刺激的有24例,分离焦虑的有10例。经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8%,护理前后相比,苏醒期患儿躁动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疼痛、不良刺激以及分离焦虑是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常见原因,通过分析躁动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有效地降低了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马成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护理措施在改善开颅手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治疗与预后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00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颅内压增高症状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分别测量护理前后两组的颅内压变化,应用GOS评分对其预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的颅内压均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预后优良率为68.0%,高于对照组(36.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压增高是开颅手术后的常见症状,对患者实施精心的降压护理措施,可以颅内压恢复,改善治疗与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齐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未有效进行肢体约束、未进行有效的镇静、患者不能耐受及缺乏有效固定等。结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大限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效果。
作者: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中药、中药活性成分(如多糖、甙类)及中药复方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使紊乱的机体免疫状态恢复正常。本文主要对抗肿瘤中药的特点、作用机制等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邹静;霍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影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工作进行平均划分,然后随机交给两组工作人员,观察组在清洗消毒医疗器械时以我国颁布的相关标准作为工作依据,根据器械情况分别进行人工清洗以及器械清洗,同时将清洗难点的管理进行加强。而对照组则按照以往的标准进行器械清洗,并且清洗方法为手工。结果:观察组器械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小纱布检测血污率比对照组低,差异经相关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为了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应该对操作流程以及清洗方法进行规范。
作者:李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清热祛痰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治疗组低,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口服清热祛痰汤,可以改善患者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颖;方文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处理足部创伤和病症导致的足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式,降低与减缓足残疾与功能不合格的概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3例足各个部位复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有关足背、前足、足跟、踝下等部位的单纯软组织损伤,可以使用局部转移或者旋转皮支皮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游离全厚植皮等方法处理;足底负重区则使用预制皮瓣方法处理;前足、足跟和其它跗骨复合组织损伤使用带血管髂骨加皮瓣组合移植重组;内外踝损伤需要进行重建。结果:123例患者通过1.4至6年的随访,在足平衡承重方面,患者满意程度高,同时耐磨性优良,外型存在优良美观性。根据美国AOFAS踝-足评分规范:优45例,良54例,可20例,差4例;优良率为80.49%。结论:对于足各个部位复杂创伤患者,采用髂骨进行重建再造跖骨损伤特别是多跖骨缺损、跟骨损伤,稳固同时接触地面积较大、承压较小;内外踝则可以采用带筋膜的髂骨与腓骨头重建骨和韧带损伤;组合带血管骨和皮瓣修复损伤方式效果非常明显,拥有恢复足的解剖与生理性能的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吕春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的急诊抢救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急诊抢救与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抢救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子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我职工总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临床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本医院检验科2014年工作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并展开评分,研究本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现状。结果:虽然本医院检验科已经初步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其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以患者满意度、室间质评(EQA)等方面尤为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检验质量的提高。结论:从临床视角看,建立规范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全面提高医院检验科工作质量,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医学资料,为提高临床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余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饮酒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在林区的高寒地带,牧民酗酒情况严重,肝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因此,肝癌的治疗越来越显得重要。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故手术切除部分肝叶是现在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绝大部分肝癌患者一经发现已经为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介入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存期的原则已经成为临床上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现将我院25例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度足月妊娠选择自然分娩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瘢痕子宫再度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孕妇均占据60例。其中对照组行剖宫产手术,而观察组选择自然分娩,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瘢痕子宫再度足月妊娠孕妇的出血量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而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度足月妊娠孕妇满足自然分娩的条件时,可选择自然分娩,能够有效改善母婴的预后,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凤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试论特步他林、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特步他林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特步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特步他林、布地奈德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冯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使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研究组44例以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以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不良反应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腹泻、口干、失眠等不良反应相比于对照组降低好转,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95.45%相比于对照组72.73%得到了较大的提升,P<0.05。结论:通过泮托拉唑的治疗,胃溃疡患者的的副反应率降低,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作者:余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由就诊当天开始空腹服用10 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2个月,经妇科检查及B超对比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对于多发肌瘤的患者,以大肌瘤代表结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为患者进行妇B超及妇科检查,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80%,不同类型肌瘤治疗效果:单发肌壁间肌瘤83.33%,多发肌瘤75%,浆膜下肌瘤75.57%。血红蛋白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出现头晕、恶心的共5例,下腹痛的共3例,程度较轻,停药后立即消失。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法。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针对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的事实,探索如何在人员紧缺的状况下来提高人员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以有限的人员做好繁重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提高群众满意度。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