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转变的探讨

毕敬敏

关键词:新医改, 药剂管理, 转变, 发展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医改给医院里面药剂管理转变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药剂科药物应用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2月开始通过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理论有效指导药剂科管理工作,分析现代化药剂管理手段获得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手段之后,医院用药安全率以及医疗质量提升度明显升高,并且医疗纠纷出现例数也明显减少。结论:采取现代化有效药剂管理方法对药剂科实际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对确保医院用药安全以及提高药物质量非常有利,从而增强医院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市场济体制背景下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医院进一步发展。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门诊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门诊液氮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门诊实施冷冻治疗的85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临床护理满意率以及病情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门诊护理满意率为88.1%(37/42),观察组患者门诊护理满意率为97.67%(42/43),门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为11.9%(5/42),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2.33%(1/43),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冷冻治疗尖锐湿疣中的综合护理十分重要,能够提升尖锐湿疣患者的门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提高门诊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作者:王治荣;王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尖锐湿疣皮损患者(实验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两组观察对象的 Hedgehog (Hh)信号通路及P53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Hedgehog(Hh)信号通路及P53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20例尖锐湿疣皮损患者阳性表达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在尖锐湿疣患者中皮损的表达上升说明Hedgehog(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着尖锐湿疣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作者:朱文胜;冯世军;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实施输精管吻合术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输精管吻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自愿行输精管结扎术患者30例,输精管结扎术后2-5年15例,6-9年的10例,10-12年5例,采用显微输精管吻合术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继发性不育症,探讨临床使用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精子数量为3000~4000万/ml,占50%;10例在4100~6000万/ml,占33.3%;5例大于6000万/ml占16.7%。术后患者平均精子活力为1级占3.3%,2级占6.7%,3级占53.3%,4级占36.7%。30例患者中生育指数为0者占10%,生育指数为0~1者占23.3%,生育指数大于1者占66.7%。30例患者中精子复通率为29例,占96.7%。结论:采用显微输精管结扎术后继发性不育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代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具体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200例患者与同期来该院实行血液检验的健康者100例。将健康血液检验者作为为对照组,研究分析对照组、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群体的血液中的RDW,MCH,RBC, Hb,RBC/MVCV,M CV指标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 指标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但是RDW指标高于另外两组中<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RBC,RBC/MCV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对照组的MCH,MCV检验结果发现均高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P<0.05)。结论:在贫血诊断过程中依据血液检验中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凤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中药、中药活性成分(如多糖、甙类)及中药复方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使紊乱的机体免疫状态恢复正常。本文主要对抗肿瘤中药的特点、作用机制等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邹静;霍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预防防范

    目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未有效进行肢体约束、未进行有效的镇静、患者不能耐受及缺乏有效固定等。结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大限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效果。

    作者: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4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血糖水平、视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视力提高度数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视力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从临床角度探讨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及对策

    目的:对我职工总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临床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本医院检验科2014年工作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并展开评分,研究本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现状。结果:虽然本医院检验科已经初步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其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以患者满意度、室间质评(EQA)等方面尤为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检验质量的提高。结论:从临床视角看,建立规范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全面提高医院检验科工作质量,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医学资料,为提高临床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余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围生期孕妇羊水过少对母婴的相关危害分析

    目的:探讨围生期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危害,找出正确的干预措施,改善妊娠结局。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接诊的孕产妇中的羊水过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并从非羊水过少妊娠者中选择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羊水Ⅲ度污染所占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围生儿宫内窘迫、吸入性肺炎、窒息、死亡等发生几率以及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阴道助产、产后出血羊水Ⅲ度感染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生儿宫内窘迫、吸入性肺炎、窒息、死亡等发生几率高于对照组(P<0.05),Apgar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孕妇羊水过少属于高危妊娠,对于母婴危害较大,必须加强干预,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周永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锦屏县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锦屏县小学生与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掌握情况,评价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成果,为持续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1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的中心完小4~6年级小学生及家庭主妇,采用统一调查表格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小学生调查问卷528份,家庭主妇调查问卷271份,对“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回答正确率为91.24%,对“预防缺碘好的方法是什么”回答正确率为86.23%,对“袋装盐上图案是什么含义”回答正确率为93.87%;家庭主妇与小学生正确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2.01%和8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6);不同年龄的家庭主妇回答问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P=0.035),而不同年龄小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P=0.01)。结论:家庭主妇与小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掌握与年龄和授教育程度相关;应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全人群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的关键措施。

    作者:龙令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由就诊当天开始空腹服用10 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2个月,经妇科检查及B超对比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对于多发肌瘤的患者,以大肌瘤代表结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为患者进行妇B超及妇科检查,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80%,不同类型肌瘤治疗效果:单发肌壁间肌瘤83.33%,多发肌瘤75%,浆膜下肌瘤75.57%。血红蛋白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出现头晕、恶心的共5例,下腹痛的共3例,程度较轻,停药后立即消失。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法。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已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47例患者采用降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定义为对比组,另外47例患者在对比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定义为治疗组,治疗方案实施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并测量估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数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MT与斑块的Area、Diameter、Quantit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与斑块的Area、Diame-ter比较差异明显(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Quantit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CIS治疗中,效果明显,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为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2013年7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65例早期乳腺癌病患,分为对照组33例(以改良根治术治疗)和观察组32例(保乳手术治疗)两组,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和美容效果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术相比保乳手术方式对于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更突出,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美容效果好,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作者:王武;崔猛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江阴市消除疟疾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我市历史上疟疾流行严重,1961年疟疾发病率高达2078.3/万,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按照“坚持长期作战,反复斗争,从控制流行到减少危害程度,终达到消除”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了疟疾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1985年以来疟疾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万以下,1998年通过了江苏省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验收。2010年至今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的标准。

    作者:苏国平;华金祥;怀根娣;赵荣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指的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三镜(ERCP、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的微创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护理理念在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总结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科39例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

    作者:顾玲玲;沈灵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尼麦角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经颅多普勒(TCD)进行临床评估。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及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发现对照组大脑血流速度下降,观察组大脑血流速度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6个月后效果更为明显。结论: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大脑血流量,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强;陈慧芳;徐晓晶;熊虎;范煜华;陈世振;贾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癌症复发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对策简析

    癌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较为棘手的问题,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本身就存在重大的心理压力,若本身得到控制的病情复发,一些患者往往会产生崩溃的心理状态,这对患者的治疗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癌症复发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对策,希望给予相关人士以参考。

    作者:陈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长期卧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怎样保持身体功能位

    目的:分析长期卧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48例长期卧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进行心理护理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功能位,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 A MA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干预并保持合理的身体功能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躯体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金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总结分析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9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48.91%,有效率为33.70%,无效率为9.78%,病死率为7.61%,总有效率为82.61%。12例患者并发休克,27例发生心力衰竭,28例并发心律失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病情危重,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郑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替普瑞酮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i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者: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