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玉民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 介入化疗, 局部晚期胰腺癌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n=30)和联合组(n=30),给予放疗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给予联合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放疗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与放疗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放疗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毒副反应,可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推广运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入院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65例展开分组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同时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入组研究前,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SF-36量表各项功能指标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P>0.05),而通过各自护理干预后,两组均得到一定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更佳,且组间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适当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消除患者内心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值得参考。

    作者:张雪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疤痕子宫晚期妊娠子宫破裂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晚期妊娠子宫破裂诊治。方法:对本院2013-2015年收治的900余例疤痕子宫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发现31例子宫破裂。将31人从现病史、产科检查、辅助检查等方向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2年以内、疤痕子宫次数在2次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上、妊娠多胎的患者发生子宫破裂病例较多。结论:疤痕子宫妊娠时年龄较大患者、多胎患者、距上次妊娠时间较短者发生子宫破裂几率较高,临床应多加注意,辅以必要的检查,经有效的急诊治疗可挽救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潘恩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试析如何做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关系到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基层医疗单位中,要保障收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就必须注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质量。本文对如何做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和调查,并为提升工作质量提出建议。

    作者:班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性溃疡出血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11例消化溃疡出血患者分成甲乙丙三组各37例,分别给予其40mg、80mg、120mg奥美拉唑应用,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同甲组的72.93%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丙组的97.3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70%、5.41%,无比较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给予其中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非离子型对比剂CT增强扫描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4例,中度不良反应2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1%(7/37),观察组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1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重度不良反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2/37),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非离子型对比剂患者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用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用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患者,治疗组3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8.7%,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1%,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形式,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陈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目的:分析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3年4月份至2014年7月份,收治的双腔气囊导尿管64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64例双腔气囊导尿管患者中,2014年试验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临床应用间极易发生尿液外渗、尿路感染等问题,加强对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应用管理,有助于提升其在普外科临床应用成效。

    作者:吴子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试论特步他林、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试论特步他林、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特步他林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特步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特步他林、布地奈德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冯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甘露醇治疗面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甘露醇治疗面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面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80例患者,并实施随机对照分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采用甘露醇治疗,与此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优质护理法应用于甘露醇治疗面瘫患者的护理中科学、高效,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县级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对于医院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低不仅仅影响医院的发展以及自身建设,同时也关系着院内医疗服务工作的品质以及医疗设备更新与运转。所以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质量不仅成为了医院管理者、经营者与决策者所非常关注的实际问题,近年来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入手,谈谈如何有效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寻找突破,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具体质量,以供参考。

    作者:梁雯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脊柱骨折患者的中医辩证施护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护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中医辨证护理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疼痛总发生率与护理总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施护,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4.5~2015.8,年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比个性化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组中止疱时间为2.1d,结痂时间为3.6d,止痛时间为5.0d;对照组中止疱时间为2.4d,结痂时间为4.2d,止痛时间为6.5d。比较发现护理组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痛时间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治疗和护理中效果显著,显著缩短患者止疱、结痂时间,对于患者镇痛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咏梅;陈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试论清热祛痰汤用于老年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清热祛痰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治疗组低,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口服清热祛痰汤,可以改善患者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颖;方文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6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进行分析,总结其产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62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大部分都发生在患者腹部手术4到14天时间内,对于这些患者,其治疗主要采用的是非手术治疗,患者在恢复之后出院。通过对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30例患者治疗30天时间内恢复,还有30例患者治疗30到50天时间恢复正常,还有2例患者在术后71天后出院。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对于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有效的检查,可以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查,一般情况下,该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手术。

    作者:刘富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关于ICU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院风险高的科室,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工作重点。本文就ICU 护理安全隐患方面如何防范进行了简单分析。

    作者:龙雨霞;曹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对椎体内裂隙样变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对椎体内裂隙样变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50例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患有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抽取同期参与治疗的50例椎体压缩骨折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均采取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手术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会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付振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气道及体位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气道和体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1月间我院ICU中的行亚低温治疗的28例重症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8例患者在治疗和随访2个月期间,共有27例患者存活,死亡率为3.57%。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GCS评分为8~16分,平均11.76±1.84分。治疗前后患者的GCS评分比较,(t=15.1315,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在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的作用,结合正确的气道和体位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常雪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治疗中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及射频消融和放射疗法分析

    背景:微创技术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微创治疗技术方法中以椎体骨水泥增强、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中放疗联合椎体成形三大类技术为主。目的总结研究上述三类微创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优缺点等。方法:利用网络以“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为关键词查阅大量数据,并从中选取适合研究的典型病例进行总结研究。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增强技术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增强了椎体稳定性,有效率高达80%,但是骨水泥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虽然能够杀伤肿瘤细胞,但是不能增强椎体稳定性。由此可见,两种技术各有利弊,若将其结合,即在术中进行放疗或者向病灶植入含放射性且对人体并无较大伤害的物质,理论上来说既能增强稳定性,又能杀伤肿瘤细胞,但是由于该技术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病例较少,而且缺乏长期跟踪调查,目前并不能认为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治疗。由于每位患者患病情况不尽相同,经联合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同,尤其是出现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高,容易导致神经压迫加重,甚至神经损伤。由此观之,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完善合理的微创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方法。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癌缺失基因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iver cancer-1,DL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病理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另选取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LC-1表达情况。结果:DL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4%(22/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2%(P=0.005)和正常肝组织的10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1的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侵袭倾向高低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肿瘤大小、AFP 浓度、纤维包膜及肝硬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DLC-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侵袭倾向高低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是肝癌预后的不良因素。

    作者:阮嘉后;彭鹏;何坤;胡泽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为有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8~2015.8期间96例急性期脑梗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48例、单一组48例。单一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效率为95.8%,单一组为81.3%,单一组较联合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单一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好,P<0.05。结论: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患者治疗,采用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患者恢复快、疗效好、凝血功能恢复好。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