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婷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10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52/5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47/5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突出,患者的康复效果较为理想,建议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游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肺炎患儿82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41例试验组患者以及41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的70.73%(29/41);(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临床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肺炎患儿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古桑拉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教学实习是医学生走向社会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培养医学生医学伦理观念、道德品质和掌握良好的临床技能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树立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对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实习为出发点,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师生访谈等多种形式,分析探讨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护患沟通的问题和经验,并对临床教学实习中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对教师从事医学教学工作和学生步入临床教学实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牛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经脐单孔法治疗,在腹腔镜下实施阑尾切除术,对照组则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对比2组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是实验组阑尾炎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P<0.05)。结论:经脐单孔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值得在阑尾炎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敖成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女,35岁,停经38W,近四天来自觉下腹部切口疼痛明显,不规则,夜间较剧,来院检查,拟诊:1.孕5产2孕38W,LOA 待产;2.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3.妊娠合并巨大儿?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身高164cm,体重85kg。产科检查:宫高36cm,腹围107cm,估计胎儿大小4052g,胎方位LOA,胎心率146次/分。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凝血常规、生化组合符合妊娠生理,于2015年4月1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三次剖宫产+双侧输卵管结扎术。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术中见羊水清,以LOA 位取一女婴,评分9-10分,重3600g,胎盘胎膜自娩完整,清理宫腔,缝合子宫,结扎输卵管。清理腹腔时,患者主诉疼痛难忍,血压90/50mmHg,麻醉平面至胸6,左侧腹腔内有较多血块积聚,约200ml,予以清除后仍有持续性鲜血流出,考虑脾损伤致活动性出血可能大。予以另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请外科会诊,改全麻(插气管插管)后取左上腹直肌探查切口,见脾脏肿大,脾脏大小约12*9*4cm,大网膜与脾脏下极粘连处有一撕裂创面,长约2cm,深约0.5CM,活动性出血,即行脾修补术,用中圆针四号线8字缝合,上盖蓓菱胶原蛋白海绵一块,出血停止。在脾下极放置引流管一根。术中出血1000ML,输液2000ML,输红细胞悬液400ML,术后补液抗炎治疗,7天拆线,愈合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马翠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顺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使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治疗,对照组产妇采用催产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产后2h 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和面色潮红等,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孕栓联合宫缩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饮酒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在林区的高寒地带,牧民酗酒情况严重,肝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因此,肝癌的治疗越来越显得重要。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故手术切除部分肝叶是现在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绝大部分肝癌患者一经发现已经为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介入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存期的原则已经成为临床上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现将我院25例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负离子氧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及感染控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高浓度负离子氧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WBC、PCT、CR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4.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采取高浓度负离子氧疗,可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对全体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体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患者手术情况、病情进展、受伤原因、个体差异等方面,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及康复指导规划。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围手术期间,未无1例出现明显心理障碍,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后效果理想,远期康复质量佳。结论: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骨外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良好康复方面有显著影响。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应用羟考酮或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羟考酮复合异丙酚对研究1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研究2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研究1组和研究2组的结肠镜诊疗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的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羟考酮或氢吗啡酮复合异丙酚对接受结肠镜诊疗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庆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依从性是指病人对治疗及治疗行为的遵从程度。提高PICC带管出院病人的依从性可以大大降低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留置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提高PICC带管出院病人的依从性已成为所有肿瘤科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我院对100例PICC带管出院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观察组开展短信随访工作,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雪莹;王中洁;傅博;区传活;吴华凤;廖钦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有效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措施。方法: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收治老年股骨骨折患者87例,给予心理、并发症等术后护理措施,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康复训练方案,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14.8±2.3)d,经过术后护理与康复治疗,恢生活完全或基本能自理者72例,生活部分自理者11例,生活无法自理,长期卧床由他人照顾者4例。结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预后效果差、恢复慢,给予多方面的术后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科学实施康复措施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静脉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比较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360例无痛肠镜(芬太尼1ug/Kg;丙泊酚1-2 mg/Kg,静脉麻醉)与480例常规肠镜的检查成功率及并发症(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腹痛、腹胀、低血糖反应)。结果:无痛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9.7%,并发症10.2%;常规肠镜检查组成功率92.9%;并发症78.4%。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作者: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期更好地对老年人肺结核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老年肺结核,减少肺结核传染源。方法:对我市2009-2014年我市收治的326例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症状、首诊就诊时间延迟情况、性别、结核病接触史、胸部X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老年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以下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40%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就诊延迟现象严重,导致病程相对较长,出现慢性纤维空洞较多、合并症较多,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作者:曾晓蓉;成玉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校医护理干预控制和预防小学生近视及沙眼的效果。方法:将我校2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学生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学生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学生的近视、沙眼情况。结果:观察组近视率22.00%、沙眼率19.00%低于对照组的41.00%、37.00%,护理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医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小学生近视、沙眼,有利于控制近视、沙眼情况的发展,值得推广。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与达菲林对于EM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3~2015.8收治的101例EMs患者分析临床疗效,联合应用腹腔镜术及达菲林治疗101例EMs患者,手术安排在月经过后的4d~7d,术后应用达菲林,共治疗24周。结果:101例EMs患者的有效率为92.08%, EMs复发率为3.96%。结论:在实施腹腔镜术之后联合使用达菲林治疗EMs的效果显著。
作者:徐正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心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治疗7天及14天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齐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试论培哚普利与坎地沙坦倍增剂量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3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三组各为41人,常规组采取单纯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培哚普利组采取培哚普利治疗,治疗的前两周每天4mg,之后调整为每天8mg;坎地沙坦组采取地沙坦治疗,治疗的前两周每天4mg,之后调整为每天8mg,对比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培哚普利组的左室质量指数、血清脑钠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坎地沙坦组左室质量指数、血清脑钠肽有所下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9%;培哚普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坎地沙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坎地沙坦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左室肥厚,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松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通过随机方式将50例腮腺肿瘤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分别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和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改良型腮腺切除术能让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的日常的护理以及家庭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医院的常规有效治疗,加强日常护理,改正以往不良饮食习惯,改正以往的不良运动习惯。结果:通过长期治疗可以减轻致残率。
作者:乔香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