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军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6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43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在血压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稳定(P>0.05);在生理、心理、疼痛以及社会四项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姚晓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试论培哚普利与坎地沙坦倍增剂量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3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三组各为41人,常规组采取单纯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培哚普利组采取培哚普利治疗,治疗的前两周每天4mg,之后调整为每天8mg;坎地沙坦组采取地沙坦治疗,治疗的前两周每天4mg,之后调整为每天8mg,对比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培哚普利组的左室质量指数、血清脑钠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坎地沙坦组左室质量指数、血清脑钠肽有所下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9%;培哚普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坎地沙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坎地沙坦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左室肥厚,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松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85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为综合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综合组采用系统的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综合组的治疗康复率为54.76%、有效率为40.48%、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康复率48.84%、有效率32.56%和总有效率81.40%(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间20例换双髋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调查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方式。结果:20例患者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发生,发生率为5.0%。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3.7±20.1)分,明显高于患者护理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医改给医院里面药剂管理转变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药剂科药物应用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2月开始通过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理论有效指导药剂科管理工作,分析现代化药剂管理手段获得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现代化具体药剂管理手段之后,医院用药安全率以及医疗质量提升度明显升高,并且医疗纠纷出现例数也明显减少。结论:采取现代化有效药剂管理方法对药剂科实际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对确保医院用药安全以及提高药物质量非常有利,从而增强医院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市场济体制背景下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医院进一步发展。
作者:毕敬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在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对全体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体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患者手术情况、病情进展、受伤原因、个体差异等方面,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及康复指导规划。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围手术期间,未无1例出现明显心理障碍,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后效果理想,远期康复质量佳。结论: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骨外科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良好康复方面有显著影响。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行义齿覆盖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Y2939C仪对患者磁体粘固前,粘固后固定力进行检测,采用吸光值测定法对患者咀嚼效率进行检测。完成治疗后对患者12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粘固前患者固定力为1.3N,粘固后为4.2N;粘固前咀嚼效率为0.3,粘固后为0.7。对比发现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6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5例,发生率为7.8%。治疗后发生牙龈炎且磁体脱落患者共4例,义齿折断1例。结论: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义齿修复情况,应用性能良好,固定力稳定,同时异物感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熊安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通过2013年至2015年本院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具体治疗方法。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撕裂。只有全面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在产前加以预防治疗可有效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实施有效的产后出血治疗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马凤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引发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继而采取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引发囊袋感染的7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发感染的相关性因素,继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分析发现,引发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囊袋大小、手术操作以及血管慢性渗血;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与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痊愈,且囊袋部位并未出现肿胀、发热与疼痛等情况。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对症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努尔比亚·艾比布拉;努尔古丽·加德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120例肾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时间,并通过腹部平片以及CT扫描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并将其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两组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导致手术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有81例手术成功,39例失败,统计分析发现导致手术失败可能有患者的年龄、结石大小和部位以及是否伴发肾积水等,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其主要因素为皮肤到结石的距离以及结石的密度,并且是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表示,导致肾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结石的密度、大小以及结石与皮肤的距离,这两个因素可以作为预测手术能否成功的指标。
作者:杨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90例,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通过孟鲁司特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以总结临床上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方法与效果。结果: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90例患儿中有其中显效60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体的有效率为97.78%。在经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在治疗方法上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宝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200例患者与同期来该院实行血液检验的健康者100例。将健康血液检验者作为为对照组,研究分析对照组、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群体的血液中的RDW,MCH,RBC, Hb,RBC/MVCV,M CV指标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 指标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5),但是RDW指标高于另外两组中<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RBC,RBC/MCV均高于另外两组(P<0.05);对照组的MCH,MCV检验结果发现均高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P<0.05)。结论:在贫血诊断过程中依据血液检验中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凤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镜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79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患者均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建立通道,碎石治疗,必要时可建立多个通道取石。结果:79例患者成功取石的78例,占比例的98.8%,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取石的45例,二次穿刺成功取石的23例,三次穿刺成功取石的10例,有1例患者三次穿刺均未成功,占比例的1.2%,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气胸、血气胸表现,无脏腑功能损伤表现,无肾脏受损表现。患者术后1周复诊有76例患者显示结石完全清除,占比例的96.2%,其余患者按照原通道或重新建立通道进行取石,出院前结石全部清除。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杨钟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价值予以探讨和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常规方法对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补锌治疗对6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锌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儿童补锌治疗效果是显著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补锌治疗的效果极为显著,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申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剌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婴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头皮静脉穿剌成功率的因素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20例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93例,失败27例。失败患儿均进行二次穿刺,其中23例患儿二次穿刺成功,其余4例患儿第三次穿刺成功;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剌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为:操作因素、固定因素及患儿自身因素;对婴幼儿采取对症护理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由74.2%提升到95.8%,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剌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患儿痛苦及护患矛盾。
作者:龙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肛裂患者采取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肛裂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3%、78.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1.4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用于肛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确切的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作者:汪洪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部队卫生防疫》是预选卫生士官任职培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对卫生员基本理论传授和培养学员进行卫生监督和树立大卫生观念的任务。然而,当前《部队卫生防疫》考试手段滞后,制约着基层部队卫生人才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部队卫生防疫》考试考核的方式进行创新。
作者:杜祖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缬沙坦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以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基础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服用缬沙坦,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比如血压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和控制,差异并不悬殊,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据预后统计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仅有3例复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3.29%,只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复发,发病率为16.59%,由此可见,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有效地对血管扩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用缬沙坦可以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复发,这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彦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CT增强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7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8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焦虑水平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发热呕吐、荨麻疹、肢体颤抖、呼吸困难等副反应的发生几率相比于对照组降低, P<0.05。结论:对CT增强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解锁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和给予一般性监护,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IPRO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解锁精神病患者阴性症状,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孙晨;王奎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