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强
目的:研究男男性行为人群现状以及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采取滚雪球抽样方法对本地区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招募,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并对其艾滋病行为进行干预,研究干预的结果。结果:相对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与安全套使用率显著要高。结论: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提高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作者:吴云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脱水剂,为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物。因其安全可靠,降压迅速,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临床上常因护理不当,在甘露醇注射过程中速度过快可致头痛、头晕、视力模糊。
作者:朱兴玲;赵学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根据其临床诊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1%,高于对照组(67.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26.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实施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小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颅脑损伤伴有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护理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我院颅脑损伤伴糖尿病患者64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及营养护理,对比两组间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好转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压疮、消化道出血、便秘的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通过早期营养护理及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
作者:赵兴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关系到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基层医疗单位中,要保障收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就必须注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质量。本文对如何做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进行分析和调查,并为提升工作质量提出建议。
作者:班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CT增强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7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8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心理状态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焦虑水平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发热呕吐、荨麻疹、肢体颤抖、呼吸困难等副反应的发生几率相比于对照组降低, P<0.05。结论:对CT增强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实施益气升白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40例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性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血生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益气升白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以及升白细胞有效率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治疗时,使用益气升白汤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效果和满意度上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加入到脑卒中常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效果,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秦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优势。方法:通过随机方式将50例腮腺肿瘤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分别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和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改良型腮腺切除术能让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医院基层党建必须坚持的群众路线。
作者:曹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1月共计214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07例,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此外,对试验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胰岛素用量、餐后2h 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对照组在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明显高于试验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低血糖、羊水过多、剖腹产、早产、流产等。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极大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配合舒适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蒙医传统临床护理是以整体观和辨证观为指导思想,注重良好的生活环境,舒畅情志,合理的饮食等方面的护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和全方面的服务,更好的为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服务。
作者:乌兰格日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总结预防护理对策。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植入或重建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发生囊袋感染患者17例。结果:经过38例次治疗干预,起搏器均正常工作,1例患者形成慢性窦道,1例10个月后愈合、1例残留电极残端皮肤溃疡,至今11个月未愈合;累计住院时间3日-57日,中位时间14日,住院日与处理次数有关;8例患者行囊袋分泌物细菌培养14例次,阳性率50.0%;囊袋感染与是否为重建术、三腔起搏器、囊袋血肿、电极脱位、糖尿病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需做好健康教育,减少植入处压迫,做好皮肤清洁管理,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作者:杜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妥泰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资料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妥泰进行治疗,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没有发生显著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存在一定胃肠道不适,少数患者出现头晕以及头昏现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机体可以耐受。结论:针对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妥泰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其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康怀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特从2014年5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选取10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次数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4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25/50),且对照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371±102.4)次]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柴胡三参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靳学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伴随着肠道疾病的增长趋势,结肠镜的检查尤为重要,并且大为推广。它能够提高大肠疾病类的检查率,临床医师的诊断率。它包括的适应症有下消化道不明原因的出血、结肠息肉切除、结肠癌的普查、X线钡剂灌肠检查阴性等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均能耐受,给患者的带来痛苦极少。此操作有双人操作,单人操作,但无论哪种操作方式,护士的配合及其重要,且所配合体现的意义价值更是突出。操作前护士术前宣教与心理干预使得医患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讲解其操作意义,检查过程,配合方法,对患者的术前、中、后的监测可以直观、客观的反应给医师,使操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作者:武登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便携式睡眠监测定位仪和多道睡眠监测同步检查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接治的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多道睡眠监测与便携式睡眠监测对其进行同步监测,对比两种不同监测方法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此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结果:经统计发现,30例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经多道睡眠监测发现重度患者14例,中度患者9例,轻度患者7例;经便携式睡眠监测发现重度13例,中度8例,轻度9例,。其中便携式睡眠监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多道睡眠监测诊断率达到86.7%(26/3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种监测方式的各项监测结果对比发现,在AHI、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方面(AH),差异显著(P<0.05),而在SAO2≤90%和低通气指数(HI)、总睡眠时间、平均动脉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便携式睡眠监测定位仪在操作过程中具有简便性、准确性,相比于多道睡眠监测而言,更适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监测。
作者:郭月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门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并将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后的肺部音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在临床急诊护理带教中应用情景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室实习的71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35例)和实验组(36例),对分别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法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学满意度相关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预检分诊能力、病情评估能力以及急救配合能力等危重症实习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护理带教中应用情景教学的效果十分理想,对危重症实习能力以及理论、操作技能的提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承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急腹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妇产科急腹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卵巢囊肿者25例、异位妊娠患者17例、急性盆腔炎患者4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4例,经过手术和非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中痊愈者35例,改善者14例,无效者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急腹症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临床治疗时需要尽早诊断,在明确诊断基础下采用有效措施进行积极治疗,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