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霞
目的:观察分析激光联合口服妥赛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对自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激光治疗,在观察组采用激光联合口服妥塞敏进行治疗。待疗程结束后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统计对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于激光治疗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有2位患者对服用妥塞敏产生轻微不良反应,但是耐受性强,且在疗程结束后完全消失。结论:在使用激光联合口服妥赛敏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明显优于仅使用激光进行常规治疗,虽然有极少部分患者在服用妥塞敏的过程中产生过轻微不良反应但其耐受性强,在整个过程总并未对患者产生任何阻碍治疗的影响。因此,激光联合口服妥赛敏方式治疗黄褐斑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及运用。
作者:杨海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非离子型对比剂CT增强扫描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4例,中度不良反应2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1%(7/37),观察组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1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重度不良反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2/37),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非离子型对比剂患者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袁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推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到2015年在我院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针推并用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5%,另外对各组内治疗前后的效果也进行了对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推并用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并且患者恢复时间快,值得在以后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许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背景:微创技术的发展极大的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并发症,微创治疗技术方法中以椎体骨水泥增强、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中放疗联合椎体成形三大类技术为主。目的总结研究上述三类微创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优缺点等。方法:利用网络以“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为关键词查阅大量数据,并从中选取适合研究的典型病例进行总结研究。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增强技术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增强了椎体稳定性,有效率高达80%,但是骨水泥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虽然能够杀伤肿瘤细胞,但是不能增强椎体稳定性。由此可见,两种技术各有利弊,若将其结合,即在术中进行放疗或者向病灶植入含放射性且对人体并无较大伤害的物质,理论上来说既能增强稳定性,又能杀伤肿瘤细胞,但是由于该技术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病例较少,而且缺乏长期跟踪调查,目前并不能认为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治疗。由于每位患者患病情况不尽相同,经联合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同,尤其是出现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高,容易导致神经压迫加重,甚至神经损伤。由此观之,目前还没有一种较为完善合理的微创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方法。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服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进行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服用缬沙坦的方式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的方式进行治疗,均治疗2个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SCr、甘油三酯变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24h尿蛋白、甘油三酯的含量改善状况较优,两者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SCr的含量改善状况均较优,两者的差距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体内尿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了肾炎发病状况,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马素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切口与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是观察组,奇数者是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引流情况、恢复和进食、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伴胆囊炎的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术后恢复,安全性等均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采用。
作者:董成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缬沙坦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以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基础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服用缬沙坦,持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比如血压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和控制,差异并不悬殊,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据预后统计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仅有3例复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3.29%,只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复发,发病率为16.59%,由此可见,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有效地对血管扩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用缬沙坦可以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复发,这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彦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已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47例患者采用降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定义为对比组,另外47例患者在对比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定义为治疗组,治疗方案实施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并测量估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数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MT与斑块的Area、Diameter、Quantit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与斑块的Area、Diame-ter比较差异明显(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斑块Quantit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CIS治疗中,效果明显,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复人工流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患者38例,将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评分及疼痛分级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存在显著差异(t=4.635,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分级为Ⅰ级的患者为14例(73.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例(42.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6,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重复人工流产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减轻其术后疼痛,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高加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对小儿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内科多重耐药病菌感染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首先采用规范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然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痊愈出院的患者有57例,治疗的有效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占总人数的6.67%。结论:对小儿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护理的效果较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病情,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劲茹;江巧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施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吲达帕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应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控制患者血压,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柳志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铜仁市半夏药材的灰分,重金属及砷盐进行了测试,并与3个不同省市及2个伪品半夏进行了对比。各地方半夏灰分含量差异很大,高为5.3%,低为2.2%。砷盐及重金属均符合标准。结论:根据测定结果为我市半夏药材质量优劣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元辉;舒娟;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办法。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的237例患者进行研究,探究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是否受置管时间长短、化疗次数以及患者的年龄影响,探讨穿刺前、穿刺过程中、穿刺后的护理中的注意事项。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的患者是否感染与患者的置管时间长短、患者的化疗次数及年龄相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当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王娜;濮英娜;景剑;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护理实习生9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方法为PBL教学法,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习结束综合考评结果显示,观察组人员及格率为91.84%,对照组的及格率为75.51%。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模式在对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与推广。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33例,采取双盲对照方式将患者随机性划分为两组,其中67例采用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设置为氯吡格雷组,余下66例则选择常规用药阿司匹林治疗,设置为阿司匹林组,对比疗效临床疗效,统计分析两组用药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2%(64/67),阿司匹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56/66);两组对比,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可首选氯吡格雷,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陈正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药品基础质量的关注度逐渐增高,相关单位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实际经营理念,也要进行必要的GSP认证,以实现优化的项目升级。本文对于GSP的时代意义以及认证后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整体认证监管的措施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高整体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意识。
作者:李丽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针对ICU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视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中度残疾所占比重分别为62.9%、22.9%,对照组分别占40%、14.3%;观察组重度残疾、植物人、死亡患者分别占8.6%、2.9%、2.9%,对照组分别占11.4%、17.1%、1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4.3%。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证ICU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生命健康的必要手段,综合治疗可以作为治疗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雷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探索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对早期乳腺癌的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来我院的160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彩超进行检查,在2000个彩超中发现,长颈小于10mm的乳腺微小节行乳腺微创旋切术,依据旋切组织标本术中对其送出的快速的冰冻切片病理进行相应的检查,本文就根据这些病理的结果来决定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治疗方式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然后再对经过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及对患者的病理有所好转的6到12个月中进行彩超检查。结果:经过对1600例患者进行乳腺微小结节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其结果显示:患有乳腺浸润性癌的有95例;患有乳腺导管内癌的有26例;患有乳腺小叶原位癌的有13例;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有1348例,患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36例;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的有18例;患有乳腺病的有64例。对所有的良性病变的患者进行6到12个月的彩超检查,经过彩超发现术区没有发现异常的表现。结论:在超声的引导下对早期乳腺癌的微创旋切术的筛查可以对其患者进行准确的病情诊断,并且该术安全、可靠、有效、并发症少,还能够准确的筛查出患者是否具有乳腺癌。
作者:邹佳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现状: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已被不少医院作为了一项医疗服务。顾名思义,护理就是需要临床的看护以及运用基本的知识对产科病人进行基本的医务护理,大程度的为了产妇的安全。因此在护理中人性化的操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为提高医护人员对产科护理的重视性和意识紧张度,进行人性化的产科护理,保护产科病人的生命安全。方法:搜集各地医院关于产科护理做的一些基本工作,研究总结人性化处理在产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性。
作者:袁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价值予以探讨和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常规方法对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补锌治疗对6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锌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儿童补锌治疗效果是显著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补锌治疗的效果极为显著,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申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