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娅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观察。方法:对253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记录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症状、心率变化及ST段缺血性下移阵次。结果:126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3例,检出率81.7%,ST段下移发生121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8例,检出率66.1%,检出986阵次(81.49%),ST段下移幅度平均(0.23±0.06)mv;有症状心肌缺血35例,检出率33.9%,检出224阵次(18.51%),ST段下移幅度(0.17±0.08)mv;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ST段下移幅度、阵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06:00~18:00,其中06:00~12:00时间段为发生心肌缺血高峰期。患者的缺血时间为23min/次。6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监测过程中ST段下移时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发作前患者心率平均为(70.53±6.8)次/min,发作时心率平均为(90.2±10.6)次/min,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患者的心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够详细显示发作时间、缺血时间、是有效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肠溶片对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预防胃肠道反应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慢性呕吐、恶心预防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呕吐、恶心预防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在预防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陈安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是颈椎前路减压的经典手术方式,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是其导致融合节段活动度丧失,加剧邻近节段退变。为保留病变节段的部分活动度及减少邻近节段的退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应运而生。随着其设计的不断完善及操作技术的规范和熟练,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与椎间融合术相似或更好的近中期疗效,随着临床应用的普遍,其出现并发症及手术失败病例增多。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及禁忌症,了解其并发症产生的相关因素,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将大大减少并发症产生。本文主要从假体特性、手术禁忌症及指证、假体置换的疗效及并发症产生及因素等方面综述,较全面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相关应用进展情况。
作者:魏建军;徐宏光;王弘;周骏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主要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数据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病情均有改变,但观察组感染病原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感染病原菌较低,免疫功能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4例试验组患者以及34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组均给予抗凝治疗,试验组给予冠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均显效,仅1例再发心绞痛;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有5例再发心绞痛和2例左心衰竭。两组间比较傲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冠脉介入治疗以及抗凝治疗均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相比于抗凝治疗,冠脉介入治疗更能对患者的心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袁玉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行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7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将120例分组后行不同疗法,即:对照组(二甲双胍)、实验组(瑞格列奈、二甲双胍),预后评估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缓解率为96.7%,高于83.3%的对照组,有区别,P<0.05;实验组预后血糖、血红蛋白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借助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作用突出,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疾病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赵咏梅;赵星;刘勇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教学实习是医学生走向社会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培养医学生医学伦理观念、道德品质和掌握良好的临床技能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树立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对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实习为出发点,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师生访谈等多种形式,分析探讨了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护患沟通的问题和经验,并对临床教学实习中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对教师从事医学教学工作和学生步入临床教学实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牛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针对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的事实,探索如何在人员紧缺的状况下来提高人员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以有限的人员做好繁重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提高群众满意度。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32胃肠外科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结果:本组132例急腹症患者均在不能明确术前诊断的情况下行腹腔镜探查术,结果130例术中明确诊断。患者手术时间为55-120min,手术切口长度5-9cm,术中出血量为40-150mL,术后住院时间5-10d。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治中安全有效,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劲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由就诊当天开始空腹服用10 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2个月,经妇科检查及B超对比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对于多发肌瘤的患者,以大肌瘤代表结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为患者进行妇B超及妇科检查,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80%,不同类型肌瘤治疗效果:单发肌壁间肌瘤83.33%,多发肌瘤75%,浆膜下肌瘤75.57%。血红蛋白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出现头晕、恶心的共5例,下腹痛的共3例,程度较轻,停药后立即消失。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法。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行义齿覆盖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Y2939C仪对患者磁体粘固前,粘固后固定力进行检测,采用吸光值测定法对患者咀嚼效率进行检测。完成治疗后对患者12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粘固前患者固定力为1.3N,粘固后为4.2N;粘固前咀嚼效率为0.3,粘固后为0.7。对比发现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6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共5例,发生率为7.8%。治疗后发生牙龈炎且磁体脱落患者共4例,义齿折断1例。结论: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义齿修复情况,应用性能良好,固定力稳定,同时异物感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熊安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早在1992年7月1日,美国就已经提出了数字图书馆这个概念。初的目的是将有形载体的信息转变成数字信息,再通过数字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给读者。这样,即快捷,又便于检索。
作者:董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解锁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和给予一般性监护,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IPRO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解锁精神病患者阴性症状,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孙晨;王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再通率(68.89%)显著高于对照组(24.4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患者能有效地提高血管再通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使用。
作者:吴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于妇产科护理上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编制相关的护理安全的管理方式。方法:主要是从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以及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去对妇产科护理上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按照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给予相关的干预措施,以对妇产科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安全管理的能力加以提升。结果:妇产科护理上出现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法律与服务意识淡薄,还有医护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充分,安全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漏洞。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护理上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建设有关的干预措施,对于清除安全隐患,并且提升妇产科护理水平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钮戌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价值予以探讨和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使用常规方法对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补锌治疗对6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锌水平和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儿童补锌治疗效果是显著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补锌治疗的效果极为显著,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申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比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心内科收治入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应用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上,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人力成本,有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松秉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3月-2015年6月行手术治疗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0级患者12人,Ⅰ级42人,Ⅱ级15人,Ⅲ级15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0级患者26人,I级32人,Ⅱ级10人,Ⅲ级6人。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等均有明显的帮助,适合在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时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大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阻塞性肺气肿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阻塞性肺气肿并呼吸衰竭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单用氨茶碱治疗,联合组实行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综合疗法。持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阻塞性肺气肿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明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针对儿童肺炎患者实施的具体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11-2015.11期间收治的238例儿童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及具体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238例儿童肺炎患者,其中178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疾病治愈,30例患儿病情恢复良好,7例患儿病情有所恢复,23例患儿经治疗后病情无进展,疾病治疗有效率为215例(90.34%);本次研究中只有23例患儿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热,并发症发生率为(9.66%)。结论:针对肺炎患儿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遵医嘱为患儿家长进行用药指导,嘱咐其为患儿提供营养丰富饮食,以便更好帮助其恢复健康,大部分患儿临床疗效较好且出现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代群;罗冰梅;马茹;梦灵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