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任清明;刘国平;贺顺喜;董玉
目的 克隆和分析屋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p 1,并实现原核表达.方法 分离屋尘螨总RNA,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Der p 1核酸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扩增Der p 1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将表达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并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ET-28a(+)-Derf 1,Western blotting显示原核表达获得成功.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Der p 1编码基因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9%,推测其编码氨基酸222个.屋尘螨和粉尘螨1类变应原氨基酸序列相似率为60%,而粉尘螨与梅氏嗜霉螨1类变应原相似率为85%,分子进化分析亦提示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亲缘关系较近.推测所获rDer p 1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3.78%,延伸链占21.62%,随机线圈占44.59%.结论 尘螨变应原Der p 1原核表达获得成功,为进一步生产重组变应原奠定了基础.序列分析表明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而与屋尘螨关系稍远,此与现行的形态学分类系统并不符合.
作者:刘良;周鹰;崔玉宝;牛莉娜;彭江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河北省北部,东经144°45′,北纬42°04′,处于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地区[1].境内具有地势高、起伏缓和、低山丘陵交错等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类型[2].属于阴山山脉东沿的一部分[3].在不同的地理景观类型中分布着不同啮齿动物,探讨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分布及数量,为鼠疫疫情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雪冬;李振海;史献明;张彩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建立系统全面的狂犬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狂犬病暴露者流行态势,了解其流行规律及动物伤人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昆山市2006年6550例狂犬病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王文明;薛黎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黑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高达72.91/10万,是重点防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004-2006年我们根据黑河市HFRS发病及鼠间疫情监测情况,对该病的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材料与方法人间疫情资料来自各市(县、区)网络直报年度报告统计;人口资料来自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鼠密度来自各市(县、区)每年的监测数据.
作者:刘敏;李龙;范玉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和促进我国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制建设.方法 从媒介生物的危害和我国卫生检疫在口岸控制媒介生物的现状,以及我国现行有关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情况等方面分析媒介生物控制的法制建设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结果 我国媒介生物控制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存在着不足.结论 建议对媒介生物控制单独立法.
作者:林盛才;肖鹏;吴毓南;王立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基孔肯雅病在非洲、亚洲及印度洋的众多岛屿和国家暴发流行.基孔肯雅病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基孔肯雅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双峰热、皮疹和废用性关节痛.据推测,此次的大规模流行,可能的原因有病毒变异、游客增多和人群免疫力缺乏.现就此次暴发流行的流行特点、病原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等做简要概述.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传播媒介伊蚊,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尽快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基孔肯雅病的传入及流行.
作者:吴凡;刘起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掌握昌邑区鼠类种群及其数量变化规律,为做好大面积灭鼠和防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3-2005年在昌邑区开展了鼠情监测.
作者:费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西方马脑炎(WEE)是由西方马脑炎病毒(WEEV)引起,经蚊虫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通常情况下,该病毒只在野鸟与蚊虫之间传播;环跗库蚊是WEE在北美地区的主要媒介;野鸟是其主要宿主.对蚊虫感染和传播WEEV具影响的因素是温度.此外,风向等因素都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着病毒的传播.
作者:汪中明;赵彤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东莞市地处广东省沿海平原,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区,华南亚区,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东莞铁路客运口岸位于东莞市东部地区,建立于1995年,是联系香港至内地的国家一类铁路客运口岸.为了解东莞铁路客运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类及密度,我们于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对该口岸进行了调查.
作者:雷莺;曾伟文;钟上欢;刘国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7年6月6日,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血清学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1例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该患者居住在济南市章丘市文祖镇某村.接到报告后,济南市CDC会同章丘市CDC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作者:马祖芳;杨林;耿兴义;单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济南市历城区1983年发生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至今已有22年的流行史.为进一步探讨HFRS在我区的流行规律,做好流行趋势的预测,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83-2004年HFRS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疫情数据来源于历城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人口数据来源于历城区统计局.
作者:赵云;李全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河北省西部、北部的分布,为制定控制登革热等蚊媒疾病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蚊幼虫调查采用容器法,成蚊调查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灯诱法、人工捕捉法.结果 涉县发现白纹伊蚊,其容器指数为34.41,房屋指数为25.27,布雷图指数为4.96.结论 河北省北部及西部承德市区、张家口市区未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西南部涉县有该蚊分布.
作者:黄钢;李红艳;赵勇;王喜明;常梅;王志强;杜明涛;曹德顺;陈长华;郭玉红;刘起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在苏丹维和区观察比较奋斗呐和大灭杀虫剂浸泡蚊帐对蚊、蝇和其他昆虫的现场杀灭效果.方法 选用奋斗呐(30 mg·ai/m2)和大灭(20 mg·ai/m2)浸泡军用蚊帐,检测对蚊、蝇和其他昆虫的杀灭效果.结果 大灭浸泡蚊帐后第27天,对蚊类还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奋斗呐浸泡蚊帐后第21天的杀灭效果明显下降,帐顶死蚊数仅为浸泡蚊帐第9天的33%.比较大灭组与奋斗呐组第21天帐顶蚊(蚊:Z=2.373,P=0.015)和第24天帐顶蝇及其他昆虫死亡数(蝇:Z=1.783,P=0.047;其他昆虫:Z=2.096,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死亡数明显较后者为多.结论 2种杀虫剂浸泡蚊帐后均能达到防治有害昆虫的目的 ,但大灭的持效时间更长,效果更好些.
作者:周光智;李子建;许锋;程绪浩;薛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2006年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及发病趋势,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发生的31例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乙脑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采集病人早期血清,5月抽取9岁以下健康儿童血清,6-7月各旬分别抽取猪血清.血清检测方法采用ELISA.结果 全年发生乙脑病例31例,发病率为5.49/10万.平坝浅丘地区发病率6.98/10万,显著高于山区深丘地区的2.61/10万(x2=4.41,P《0.05),病例呈高度散发点状分布.7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多,分别占54.84%和29.03%;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88∶1;3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70.97%.居住环境卫生差和极差的占60.00%,蚊帐使用率为86.67%,患儿监护人乙脑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3.33%,31例患者中有乙脑疫苗接种史的占6.45%,后遗症发生率为19.35%(6/31),平均每例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等直接经济损失4783.74元,1~7岁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为46.74%(79/169),临床上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分别占41.94%及38.71%.2~9岁健康儿童抗体阳性率为63.77%(88/138),2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33.33%,低于其他各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4,P》0.05).猪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峰在6月中旬,6-7月各旬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30,P》0.05).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80.64%(25/31).结论 加强农村地区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7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做好防蚊、灭蚊,是开江县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
作者:刘自远;刘成福;崔莲莹;吴文波;刘登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蜚蠊种类、生态习性及分布状况.方法 在蜚蠊栖息场所喷洒蜚蠊密度测定专用剂,用观察法和查迹法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发现蜚蠊3种共3354只,其中德国小蠊1782只,占53.1%;黑胸大蠊1046只,占31.2%;美洲大蠊526只,占15.7%.结论 从数量上看,德国小蠊多,为优势种;从阳性房间数量来看,黑胸大蠊阳性间数多,分布广.居民住户和一般单位观察到的蜚蠊数量均以黑胸大蠊为主,重点单位以德国小蠊侵害为主.蜚蠊栖息生境以案板、灶台、厨柜和各种床头柜、食品柜等为主.
作者:李平非;成菲菲;彭莱;田冰;龙建勋;陈菁;叶立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居民住宅蜚蠊侵害现状和居民对蜚蠊知识的认知水平,为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蜚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452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住宅蜚蠊侵害率为96.02%;居民防治蜚蠊的意识很强烈,态度很积极;蜚蠊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程度,有大环境治理概念,但对于清除卵鞘、堵洞抹缝等重要的治本措施了解甚少,蜚蠊防治知识不专业、不全面;37.83%的居民不知道蜚蠊是否传播疾病;居民获得蜚蠊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大众媒体,来自社区健康教育的比较少.结论 政府部门应重视居民住宅蜚蠊防治工作,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普及有关蜚蠊专业知识,做好环境治理.
作者:徐菲;黄鹤;李艾;段小兰;许红彬;李育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与疾病的相关性,为甘肃省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人工小时法(电动吸蚊器).结果 2006年共捕蚊10 260 min,捕获1652只,平均密度9.66只/人工小时.蚊密度7月达到高峰,为34.06只/人工小时,淡色库蚊为优势种.2006年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162例,发病率0.60/10万,乙脑发病高峰在8月.结论 甘肃省蚊类密度高峰出现时间与乙脑发病高峰时间相吻合,应在蚊类密度高峰到来之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做好灭蚊防病工作.
作者:李国太;贾玉新;阎峻;蔡金有;刘旭红;胡文涛;魏莉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黄陂区是武汉市的远郊区,城区基础建设和经济条件与市区有一定差距.自1986年全方位灭鼠一役达标以来,每年均开展两次较大规模灭鼠活动.
作者:韩金一;邓泽义;胡勇;秦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林蛙是珍贵的野生动物,俗称哈什蚂.近年来由于森林资源大量砍伐,林蛙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其生存条件恶化.另外,个别地域发生病虫害,从而导致野生林蛙资源日趋减少.为此,我们根据毛细线虫危害蛙卵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和时间,提出综合防制对策.
作者:王殿辉;李树彬;任德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和密度情况,探索新型蚊虫采集手段.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诱捕法,同时以帐诱法进行比较.结果 二氧化碳诱蚊灯共捕获成蚊676只,分为2属2种,其中淡色库蚊占95.71%,白纹伊蚊占4.29%;淡色库蚊主要于前半夜捕自工作区和小树林,白纹伊蚊主要于凌晨捕自生活区和小树林.帐诱法共捕获蚊虫178只(仅2 h),淡色库蚊占83.70%,白纹伊蚊占16.30%.结论 初步摸清了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情况,同时表明二氧化碳诱蚊灯可以作为蚊虫预警的可靠手段.
作者:邓兵;赵彤言;刘文华;董言德;李宏;张晓龙;黄清臻;李春晓;张映梅;刘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