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国;樊世峰;宁惠明;李华平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05月之间收治的1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22例患者合并消化道癌,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合并消化道癌的患者占胃肠道间质瘤的19.13%。22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5例,差异结果显著(O<0.05);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多于50岁以下的患者,差异结果显著(O<0.05);其中有20例患者发生与胃部,2例患者发生于食管,差异结果显著(O<0.05);其中极低危险度患者19例、低危险度患者3例(O<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多发,危险度分级较低,应做好术中探查及术后随访,预防转移。
作者:张新丽;司延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对双侧输精管结扎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相关对策进行讨论。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间300例进行双侧输精管结扎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分析原因和对策。结果:30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占比例的8.0%。其中3例患者发生血肿,有9例患者出现痛性结节,有5例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有4例患者出现感染表现,有3例患者存在早泄症状。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疾病均痊愈,患者均能够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结论:影响双侧输精管结扎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因素非常高,临床中要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知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选取80例,由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我院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等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方面要好于对照组患者,O<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患者低,O<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作者:缪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妇幼保健140名工作人员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分析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中的影响因素,如:年龄、工作黏性、性格、职业的满意度、对服务对象的态度等,采用 SPSS18.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中质量与性别、医院制度情况及国家政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0.05);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中的影响因素与医务人员工作年限、职业满意度及服务对象态度关系密切(O<0.05)。非条件 Logistic 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与医务人员工作年限、职业满意度及服务对象态度关系密切(O<0.05)。结论:妇幼保健结构工作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工作质量。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之间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同期切除手术,对照组实施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姑息切除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 XELOX 化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78%(1/36),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3.89%(5/36),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O<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的方式下,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赵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医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症病人92例,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参考组。各组病人为46例,其中参考值病人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医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后统计各组病人的治疗情况与效果,并且展开分析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分析,在治疗总效率对比方面,实验组46例病人中,治愈14例,有效28例,无效或恶化4例,治疗总效率为91.30%;而参考值46例病人中,治愈8例,有效17例,无效或恶化4例,治疗总效率为54.35%,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治疗,采用臭氧微创介入治疗可以保证腰椎间盘突症的治疗效果,从而提升治疗的整体满意度。
作者:鲁耀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助产服务对孕产妇自然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自然分娩的88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O>0.05)。对照组产妇只采用常规传统方法进行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连续性助产服务配合自然分娩;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的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率为95.45%,对照组产妇满意率为84.09%;观察组自然分娩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O<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发现,观察组连续性助产服务对孕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更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淼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中实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我科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45例。对 a 组实行个性化护理,对 b 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舒张压、收缩压、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等血压及血糖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不大(O>0.05)。护理后,a 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等指标均低于 b 组患者,差异均显著(O<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中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和稳定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招运;樊令萍;梁裕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筛选患者,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联合组各入选 PD 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配合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辩证中药方剂内服治疗,四周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比疗效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eale,UPDRS)维度评分。结果:联合组显效率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4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精神、情绪与行为、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运动并发症评分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 PD 疗效较好,治疗需补肾益髓。
作者:许清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间4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同时通过病历查询回顾将接受骨科常规护理的5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护理干预对防治腹胀的可行性。结果:干预组入院7天的总体腹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O<0.05)。干预组因腹胀引起的腹痛、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O<0.05)。结论:强调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起到防治腹胀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及推广。
作者:向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与乙组,各19例患者。手术结束后对甲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乙组则给予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的疼痛程度并将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分析可知,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甲组术后中度、重度疼痛程度例数明显少于乙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临床使用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中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用药。
作者:李登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1 关于慢性疼痛的定义慢性疼痛是涉及感觉、情绪和认知的多维度体验。一方面,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与生理反应,例如组织或器官受损的病理症状;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生理反应,一种主观意义上的自觉症状[1]。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定义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主观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即痛觉包括“感觉”与“情绪”两种成分;其中“感觉”的成分具备其它感觉的共性:即具有特定的感受器、要求适当的刺激、感受器定位分布、可鉴别刺激强度等;而“情绪”成分和防御反应的驱动力相关,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受经验因素的影响[2]。值得一提的是,很难给疼痛作出完满而明确定义[3]。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疼痛可在躯体受到威胁时提供警报信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保护功能;在病理条件下,疼痛具有普通疾病的共同症状,常与情绪反应、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等交织在一起,给主体造成痛苦。在临床上,按持续时间不同,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称为急性疼痛,例如损伤、外科手术等创伤造成的疼痛。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的称为慢性疼痛。该类疼痛无生物学价值且持续时间长于组织愈合的时长[4]。此外,通常是躯体及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赵宇;张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自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以来有不少关于:1.大隐静脉与股静脉交汇点解剖变异[1];2.左股静脉位置及大隐静脉注入部位变异[3];3.右股外侧浅静脉根部注入方向的变异研究[3]等报导。尚未见关于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交汇处变异的报导。我科自开展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来发现股浅静脉与股深静脉交汇处发生变异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铁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岗位晋级,加强手术室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稳定和发展手术室护士队伍,调动手术室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及手术室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方法:2014年1月起,我科将岗位晋级应用于岗位管理中。调查并分析,实施岗位晋级管理前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晋级管理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O<0.05)。结论:通过岗位晋级,使手术室护士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各尽所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并轨。手术室岗位晋级的实施,能够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专科内涵,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全程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手术配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及差错,有利于激励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张静;陈锐;李静;李璇;罗莎;李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牙隐裂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32颗隐裂牙经调合、充填、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等一套综合疗法治疗,并经1~3年临床追踪观察,成功121颗,成功率达91.67%。失败11例,占8.33%。结论:使用综合疗法来治疗牙隐裂,能够让患者的牙齿恢复咬合力,是效果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针对14例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不同特点,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结果:14例高龄患者围手术期间,均未发生肺部感染,顺利出院。结论: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经过充分术前评估,针对性治疗,细致的术后护理,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余建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过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所收治138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9例,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9例,加用持续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 SaO2无显著差异(O>0.05);经治疗后,研究组 SaO2为(98.65±12.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2.10±1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1)。研究组加用持续护理干预后,非常满意54例、一般满意14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8.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例、22例及8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0.01)。结论:持续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哮喘患者雾化吸入全程中,可保证雾化吸入全程正确性及足量有效药液吸入,改善临床疗效,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冠心病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78.13%,且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O<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0.05)。结论: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治疗中,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还不至于增加不良反应,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之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探讨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并总结应对的措施。方法: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老年病的基础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具体信息的了解、饮食护理情况、生活护理状况及医疗设施运作情况等。结果:基础护理问题主要包括生活护理、熟悉病情、饮食护理、防护措施、输液管理、压疮管理和引流护理等。其中以生活护理和熟悉病情欠缺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19.0%和15.0%。因此需加强医院规章制度的完善、护理人员的态度和临床巡视等。结论:分析老年病人基础护理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周红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选择性、侧重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015年因高血压脑出血入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外,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褥疮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验组好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因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有侧重、分阶段的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风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