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探究

郑哲洲;黄守清;尹莲花

关键词:《黄帝内经》, 治未病, 中医预防医学
摘要:《黄帝内经》蕴藏着先进、丰富的“治未病”思想,奠定了现代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内涵和内容进行梳理、挖掘,以冀更好地发挥中医预防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吴清明运用仲景“和”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经验

    介绍吴清明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经验.对和法的基本认识进行了阐述,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气血不畅,神不安则不寐;营卫不从,阴阳失调,昼不精夜不寐.治疗当和解枢机,畅达气血,神安则寐;调和营卫,阴阳乃和,昼精夜寐.临证常用小柴胡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

    作者:谢瑶;肖靓宜;王凌燕;唐学;张鑫;吴清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模式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84例

    目的:探讨术前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术中单侧椎弓根途径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中药方剂脊椎方内服并配合以胸腰支具固定的一体化治疗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全身麻醉下“V”型手术台上行牵引按压过伸手法复位,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术,术后内服中药脊椎方5d并配合胸腰支具外固定.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其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分别通过对术前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进行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组织或器官损伤及其他手术意外.平均手术时间为(40±15) min,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量(3.20±1.80)mL,平均出院时间为3d,均无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术后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局部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椎弓根途径PVP、术后中药方剂脊椎方内服并配合以胸腰支具固定的一体化模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海山;廖怀章;孙江波;潘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紫癜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皮疹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关节肿痛缓解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紫癜方对于小儿单纯皮肤型紫癜疗效佳,运用中药治疗小儿紫癜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石艳红;肖达民;张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邓悦运用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痰瘀伏络证验案1则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已成为WHO公认的首位死亡原因[1].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痹论》载:“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又如《灵枢·厥病》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而“胸痹”病名早见于《金匮要略》,并以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治疗胸痹[2].

    作者:于克英;邓悦;沈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给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内关、足三里、中脘穴位按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胃镜下黏膜表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黏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提高疗效.

    作者:张丽华;陈秀荣;苏春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连方治疗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经验

    介绍连方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的临床经验.连教授将卵巢低反应性不孕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归纳为肾精亏虚、肝失疏泄、阴阳失衡,以补肾助阳、滋阴疏肝、平衡阴阳为治疗大法,超排卵前使用补肾调周法,超排卵周期应补肾滋阴,重在促排,并同时配合使用西药促排卵药物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冉;连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十二指肠克罗恩病1例报告

    克罗恩病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可发生于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道任何部位.病程表现为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出现.克罗恩病在不同种族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亚太地区以印度、日本及中东发病率高[1].但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与1989~1993年比较,2004 ~ 2008年克罗恩病发病率增高了8.5倍[2].笔者(第一作者)跟随导师学习期间,诊断十二指肠克罗恩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成恺;曹泽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金丸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早期声带小结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金丸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早期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早期声带小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小金丸口服4周,配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黄氏响声丸口服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42%,对照组为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金丸联合雾化吸入对早期声带小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琴;任飞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银翘散治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致儿童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强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哮喘急性发作及长期控制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ICS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人们广泛关注于其显著的疗效和全身毒副作用,却忽视了其局部毒副作用,如口周皮炎、咽炎、口腔口咽念珠菌病等.笔者(第一作者)跟师运用银翘散治疗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儿童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肯定,现介绍如下.

    作者:曲虹;胡淑萍;孙希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益气祛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汤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祛瘀汤治疗.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瘀汤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征象,且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金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疏肝调气针法治疗功能性便秘1例

    功能性便秘是在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情况下,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不尽感,伴或不伴有腹痛、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的疾病.随着当今社会人们饮食结构和心理因素的变化,本病的发病逐年递增,症状困难者排便频率为1周甚至半个月1次,更甚者长期无便意,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泻剂、胃促动力药、手术治疗等,各种疗法均有其局限性和毒副作用,且疗效不太理想.

    作者:毛珍;张红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麻仁益通片润肠通便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麻仁益通片对实验小鼠的通便作用.方法:采用缺水3d和复方地芬诺酯两种方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通过计算墨汁推进率,判断麻仁益通片对小鼠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通过测定首次排黑便的时间和6h内排便粒数及重量,判断麻仁益通片对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仁益通片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P<0.05,P<0.01);中、高剂量组可缩短首次排黑便时间(P<0.05),增加6h排便量(P <0.05,P<0.01);麻仁益通片对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麻仁益通片具有良好的促进排便和促进肠道蠕动功能.

    作者:周卿意骏;劳嘉;万丹;贺炜;徐琳本;肖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虫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介绍虫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虫类药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有植物类药不可及之优势.针对肺纤维化以虚为本,痰、瘀、毒为标的病机特点,施以虫类药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刘庆银;李燕村;刘静;任玉娇;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Pubmed,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单独使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对照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RCT,共803例患者.中医药组或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的总有效率,结果显示中医药组或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3,95%CI(2.56,5.41),P<0.00001].结论:中医药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何帆;曾家耀;王宇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补肾法干预老年高血压病血管重塑的研究现状

    老年高血压病是指年龄大于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受年龄、病程等因素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更易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靶器官损害的共同病理改变为血管重塑,即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因此,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不仅要积极控制血压,更要逆转血管重塑.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血管重构方面有较多研究,并取得较好疗效,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天癸竭”的生理特点,故老年高血压病与肾虚关系密切.现总结近年中医从肾论治老年高血压病血管重塑研究,旨在探讨补肾法对防治老年高血压病血管重塑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作者:陈文静;杨传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对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满意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方法在诊断学课堂的应用情况以及学生的满意情况.方法:对某高校2013级100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诊断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结果: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基于翻转课堂诊断学的教学改革方法能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结论:大部分学生对基于翻转课堂诊断学的教学改革方法比较满意,但未完全接受.

    作者:朱建华;李晟;黄娟;秦莉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痔瘘外洗方对肛肠病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痔瘘外洗方对肛肠病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痔瘘外洗方熏洗治疗,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h内4个观察时点止痛效果、前3次换药结束后0.5h时点止痛效果、术后48h内索要镇痛剂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瘘外洗方能明显缓解患者肛肠病术后的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秋江;谢翔宇;林康泉;林明惠;叶海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外阴白斑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外阴白斑又称外阴营养不良、外阴营养障碍、外阴白色病变等,是因女性外阴皮肤黏膜组织变性引起局部色素减退脱失、弹性减退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体征表现为外阴皮肤黏膜变白、增厚粗糙、变硬、脱屑、皲裂、溃疡,甚至大小阴唇萎缩消失.外阴瘙痒难忍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并伴有阴道干涩、性生活困难等.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的差异,可分为增生性营养不良、硬化苔藓性营养不良和混合性营养不良.本病属于中医学“阴痒”、“阴痛”、“阴疮”、“狐惑”、“阴蚀”等范畴.

    作者:张璐;王建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止脱洗剂结合提肛运动运用于混合痔术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止脱洗剂熏洗结合提肛运动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止脱洗剂熏洗结合提肛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熏洗治疗.连续7d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肛门肿痛坠胀的疗效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脱洗剂结合提肛运动运用于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坠胀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庆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调腹通络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调腹通络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门诊患儿20例,给予调腹通络法(腹部推拿+肢体推拿)治疗,评价整体康复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股四头肌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为95%;6个月后随访肌张力均有所降低,总有效率达100%.股四头肌张力治疗1个月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腹通络法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股四头肌肌张力.

    作者:赵田萌;冯兆才;杨常泉;李瑞士;闫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