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0例临床观察

石艳红;肖达民;张春红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 中医药疗法, 凉血化瘀解毒法, 紫癜方
摘要:目的:观察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紫癜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皮疹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关节肿痛缓解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及关节肿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解毒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紫癜方对于小儿单纯皮肤型紫癜疗效佳,运用中药治疗小儿紫癜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解毒祛湿外洗方对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解毒外洗方对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且给予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诺替尼、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皮疹的情况,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用外洗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自拟中药方外洗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治疗组中不同皮疹分级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6.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度皮疹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2度皮疹患者(95.5%)及3度皮疹患者(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的清热祛湿解毒外洗中药治疗肺癌靶向药物服药者药物性皮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阳;邓天好;王云启;梁慧;李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刘玉洁从肝论治抑郁症经验

    介绍刘玉洁教授从肝论治抑郁症的经验.对刘教授两年来治疗抑郁症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围绕从肝论治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疏肝利胆、和解枢机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用自拟四逆香佛二花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用温胆汤加减;柔肝健脾、养血安神用逍遥散加减;养肝补肾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作者:郑美媛;王清贤;刘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评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入院行手术治疗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理压力显著减轻,85例乳腺癌患者全部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手术及其他相关治疗,术后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心理障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蒋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乳腺癌胸壁转移验案1则

    乳腺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目前仍以根治性手术为基础.上述疗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亦侵害正常组织细胞,此时中医药“高效小毒”的特性受到亲睐与肯定.张莹教授门诊收治乳腺癌胸壁转移1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蕾;张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变薄,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于其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同时存在一定癌变概率,因而备受学术界关注.WHO已将CAG定为胃癌前状态,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称为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方面中医药已凸显出明显的优势,除了可以明显改善CAG临床症状,还可一定程度上逆转其发展和癌变.研究中医药对CAG-PLGC-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阻断和逆转机制,继而为防治PLGC寻找新的靶点,降低胃癌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

    作者:汪波;韦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 CCl4橄榄油溶液和乙醇分别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干预后血清ALT、AST活性和肝匀浆SOD、MDA、GSH的含量,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并进行病理学检测评分;测定样品对正常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高剂量组可降低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评分(P<0.01或0.05),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损伤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善;低剂量组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MDA含量(P<0.05),高剂量组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评分(P<0.05);高剂量组可升高正常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增加率.结论:葛根枳椇子栀子胶囊对CCl4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细胞膜及提高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郭起岳;吴贤生;余庆涛;葛亚中;马忠华;严家荣;钟志勇;刘月姝;李思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系统治疗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OPD肺脾气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采用中药内服及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及急性发作次数与住院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CAT评分、FEV1、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稳定期管理方案中引入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肺功能恶化,减少急性加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里自然;丘梅清;李俐;叶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银翘散治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致儿童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1例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强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哮喘急性发作及长期控制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ICS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人们广泛关注于其显著的疗效和全身毒副作用,却忽视了其局部毒副作用,如口周皮炎、咽炎、口腔口咽念珠菌病等.笔者(第一作者)跟师运用银翘散治疗因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儿童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肯定,现介绍如下.

    作者:曲虹;胡淑萍;孙希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对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满意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方法在诊断学课堂的应用情况以及学生的满意情况.方法:对某高校2013级100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诊断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结果: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基于翻转课堂诊断学的教学改革方法能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结论:大部分学生对基于翻转课堂诊断学的教学改革方法比较满意,但未完全接受.

    作者:朱建华;李晟;黄娟;秦莉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张发荣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痤疮经验

    介绍张发荣教授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痤疮的经验.张老认为痤疮的病机为湿热蕴结于上焦,兼感外邪;病位在心肺,故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内泻湿热,外散表邪,临床疗效颇佳.

    作者:黎慧英;张晓冉;董阳;姚庆涛;陈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工骨+自体骨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2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与自体骨+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RCO(Ⅱ-IIIA)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0例(62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30髋)采用人工骨+自体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对照组26例(32髋)采用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24个月的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失败率治疗组为3.3%,对照组为6.3%.结论:人工骨+自体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较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好,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的功能.

    作者:刘杰;郝阳泉;王玉贵;张宝刚;刘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吴清明运用仲景“和”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经验

    介绍吴清明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经验.对和法的基本认识进行了阐述,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气血不畅,神不安则不寐;营卫不从,阴阳失调,昼不精夜不寐.治疗当和解枢机,畅达气血,神安则寐;调和营卫,阴阳乃和,昼精夜寐.临证常用小柴胡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

    作者:谢瑶;肖靓宜;王凌燕;唐学;张鑫;吴清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虫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介绍虫类药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虫类药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有植物类药不可及之优势.针对肺纤维化以虚为本,痰、瘀、毒为标的病机特点,施以虫类药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刘庆银;李燕村;刘静;任玉娇;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臂丛神经炎验案1则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以调神止痛、疏经通络、活血祛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灵活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筋经刺法、刺络放血等治疗方案,治疗罕见病原发性臂丛神经炎1例,疗效确切.不仅有效遏制了患者的进行性肌肉萎缩,还恢复了上臂运动功能.此法简、便、廉、验,解决了西医难以解决的康复难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行思路,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泓文;石学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通络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通络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手术加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络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通络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手术加西药治疗.

    作者:唐成剑;周长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立舒酊治疗软组织挫伤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立舒酊治疗软组织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软组织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立舒酊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乳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6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舒酊可显著改善软组织挫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潘远伟;罗宗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补肾法干预老年高血压病血管重塑的研究现状

    老年高血压病是指年龄大于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受年龄、病程等因素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更易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靶器官损害的共同病理改变为血管重塑,即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因此,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不仅要积极控制血压,更要逆转血管重塑.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血管重构方面有较多研究,并取得较好疗效,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天癸竭”的生理特点,故老年高血压病与肾虚关系密切.现总结近年中医从肾论治老年高血压病血管重塑研究,旨在探讨补肾法对防治老年高血压病血管重塑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作者:陈文静;杨传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培养和引导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对策探讨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探索的向导,灵感的源泉,成功的基石.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中核心、紧迫的任务.本文拟从学习兴趣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存在问题出发,深入探讨有效激发、培养和引导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谢伟;刘睿;刘洋;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确切.

    作者:柴婧予;王连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前痛宁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细胞因子TNF-α、IL-8、IL-10及β-EP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痛宁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8、IL-10及β-EP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盐酸坦洛新组和前痛宁方组.对除空白组外的其余3组大鼠行去势手术后于背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法制作CAP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相对应的药物干预.检测比较各组前列腺组织TNF-α、IL-8、IL-10及β-E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TNF-α、IL-8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β-E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盐酸坦洛新组β-E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前痛宁方组TNF-α、IL-8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盐酸坦洛新组(P<0.01),IL-10、β-E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盐酸坦洛新组(P <0.01,P<0.05).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CAP的发病过程;中药前痛宁方可能通过降低前列腺组织内促炎性因子TNF-α、IL-8的水平,升高抗炎性因子IL-10及β-EP的水平,从而减轻前列腺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促进前列腺组织的修复.

    作者:朱伟;田娟;何清湖;廖伟;谭远飞;李志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