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凤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管理概念在胃肠镜室中感染的预防上的效果。方法:以某院胃肠镜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未加强护理方法以及加强了护理方法前后医院感染监控项目。结果:护理管理方法改进后各项医院感染检测指标胃镜(100%)、肠镜(100%)、活检钳(98.1%)、消毒液(100%)、手(95.6%)、室内空气(92.5%)均较之于改进前的胃镜(83.3%)、肠镜(86.7%)、活检钳(92.3%)、消毒液(86.2%)、手(84.4%)、室内空气(84.6%)有所提升,总体上的及格率改进后(97.6%)也高于改进前(86.7%)。比较差异在统计学分析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室的医院感染的安全预防中,护理管理概念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可以用于临床上的应用普及。
作者:向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将60例患儿简单随机分为2组,30例患儿为一组。其中,一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循证护理(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小患儿痛苦,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徐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众所周知,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为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导,细菌耐药菌株逐年上升,耐药性已变得更为严重和复杂,从而导致很多抗菌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出现了携带所谓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的超级细菌。这一系列感染与抗感染的问题已严重困扰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基于此,为了解我院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现状,本文对我院消化科2015年1-12月所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输液单进行随机抽样和回顾性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建议。
作者:黄志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十二指肠镜在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并讨论其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60例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检查时用的是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6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病例在院期间全部治愈,且在住院时没有复发的患者。结论: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用十二指肠镜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为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堃;任早亮;张炳印;刘丹青;庞勇;白文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锈钢小针盒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正常工作日不同时间选取口腔诊室8间,每间诊室选取已灭菌的不锈钢小针盒(内盛灭菌小器械)2个,在不锈钢针盒开封后使用过程中的4、8、24、48、72、96、120、144、168h 采集样本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20个不锈钢小针盒,在开封使用后的4、8、24、48 h 均无细菌生长;第72 h 的采样培养中有3个细菌生长。
作者:蔡宇华;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人均期望寿命”是研究人口寿命长短的主要参数,通过分析影响人均寿命的相关因素,可提出切实可行的长期养老保障机制,为解决人口养老问题提供政策性支撑。结合紫云县近五年寿命调查情况,总结了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相关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社会长期健康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人均寿命水平。
作者:狄安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2014年开阳县肿瘤监测资料,了解居民肿瘤发病、死亡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O-3对所患疾病进行编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开阳县恶性肿瘤新发病668例,肿瘤死亡470例,恶性肿瘤发病率182.89/10万,死亡率126.68/10万,男女死亡比值2.28∶1;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膀胱癌、脑肿瘤、胰腺癌和淋巴瘤是前十位恶性肿瘤发病种类;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脑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和胆囊癌是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种类。结论:开阳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肺癌、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和宫颈癌是防治重点。
作者:唐禄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药房药品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质量改进小组,对药品混装、药品过期等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前后药房药品的管理质量。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药房药品管理药品混装的现象明显降低,过期药品现象消失,药品管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在药房药品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升护士工作责任心与效率,降低给药差错的发生率,药品管理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郑俊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文基于台湾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并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科学合理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与服务机构,为大陆地区老年长期照护发展提供建议。
作者:辛芳芳;王扣英;马文樵;陈涓;张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实施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11、12月我在休假)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厅收治的需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对比其在实施心理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显著优于实施心理护理前(96.67%vs86.67%),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98.33%vs85.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儿童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AD)树鼩模型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树鼩脑内NE 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复合鹅膏蕈氨酸(IBO)高剂量组及Aβ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脑内NE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高剂量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合双侧大脑基底注射IBO及高剂量Aβ25-35合并IBO大脑基底注射可降低AD树鼩模型NE水平。
作者:覃梅春;陈奔;黄金兰;许哲郝;钟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对比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妊高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L组)和对照组(D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8.4%,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对比,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妊高症不良反应发生少,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福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及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到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膝关节手术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观察组给予喉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罩)时间及完全恢复清醒推入病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罩(管)及入病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陈子彬;朱凤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论文探索优质护理服务如何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应用。方法:从思想上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优质服务新理念,完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加强健康教育与沟通工作,加强安全监管,定期总结工作并及时整改。结果: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产科临床工作中,切实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有力保障了护理安全。
作者:马小素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标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体积、NIH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患者组间、组内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能有效减少血肿体积,缓解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作者:刘小生;丁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腹横纹小切口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0.6)h、(82.1±24.7)ml、(2.6±0.7)d,对照组为(2.0±1.1)h、(107.1±31.5)ml、(4.7±1.3)d,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43.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出现率较低,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敖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挑选110例,按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65例对照组借助基础护理模式护理,65例干预组则借助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统计临床结果。结果:干预组疾病好转率为95.4%,知识掌握度为96.9%;对照组疾病好转率为84.6%,知识掌握度为84.6%,P<0.05,有差别。结论:临床将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糖尿病人护理中可提高治疗掌握度,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平;刘小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PCNL术致血管损伤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方法:1例PCNL术致血管损伤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总结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及积极护理,康复出院。结论:PCNL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感染,做好心理护理,以提高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建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护理方法,归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患者在接受便秘护理之后的效果。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便秘,占比为85.7%;3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4例患者出现排便诱发心绞痛,并发症发生率为5.3%。结论:通过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为其创设良好的排便环境,缓解他们的情绪等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现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骨科医护协作模式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方法。方法:科室成立血栓预防管理小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DVT 预防工作指南,有效地指引医护人员规范去评估、观察、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由负责质控的医生和护士监管实施过程的质量,比较实施医护协作模式前后DVT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医护协作模式后 DVT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P<0.05)。结论:医护协作模式有效预防及降低骨科患者DVT的发生,提高专科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段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