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勤;陈莲;阎莉;卫智权;邓家刚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属中医学“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的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较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汪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桂枝加桂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1]:“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条).全国统编教材多将此条列为太阳病变证之心阳虚证治条目下,认为其病机为“烧针逼汗,汗伤心阳,心阳虚不能制约肾水,肾中寒气上乘阳位”,认为本证“邪气发自少腹,病本却在心胸”,将矛盾焦点独放在“心”一脏上.对此,笔者不免有所疑问,既然是有邪气从少腹上冲,那么此邪气究竟是何因所致?且仅仅是因为一时过汗伤损心阳而“此邪气”即时而发继而上冲心胸吗?笔者参考历代医家著述,从病位、病机、方药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患者不仅有心阳虚的症状,还应有素体肾阳虚,少腹有寒气的体质特点.本文试从病位、病机、方药3个方面对桂枝加桂汤证进行分析.
作者:武凯伟;孙西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李孔定学术理论精辟,临床经验丰富.文章通过对李老大量原始医案及笔记的整理研究,总结了李老诊治崩漏的特点.李老认为崩漏其本在于冲任损伤、经血失约,其标是血瘀,治疗上将益气活血贯穿始终,重视因人制宜,提倡治中州以复旧,尊崇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并自创驻崩汤.
作者:黄凤蝶;黄萍;韦满;沈其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予小针刀疗法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电针疗法结合手法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海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单用中药或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与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707例患者,单用中药治疗组351例,对照组431例,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组363例,对照组359例.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病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结论 目前国内研究显示单用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病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郭桂伶;彭卓嵛;苏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以小鼠痛阈值和扭体次数为评价指标,研究复方芩柏颗粒相关镇痛作用的机制;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考察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芩柏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扭体次数减少、痛阈值增高、耳廓肿胀程度及肿胀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具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作者:王晓燕;王真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调剂中药饮片时出现差错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所以必须对调剂差错加以防范.本文探讨了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的常见差错,包括审方差错、调配差错、复核、包装及发药差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药饮片调剂常见差错的解决对策,包括提高专业技能,保证调配流程的规范化;注意做好审方及核对工作,杜绝调剂错误;认真发药,避免患者取药差错.
作者:陆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风即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年发病率为60 ~80/10万人口.据统计,城市中脑血管病死率居各种疾病首位[1].有文献报道,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20% ~ 30%[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论治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将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颖骥;李东永;谭秀芬;陆春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姚国美论治泄泻的经验.姚氏认为,泄泻一症,风、寒、热、湿皆能为患,又必以湿为主;临床分为湿淫、寒湿、风热、阳明热邪、暑邪、阳虚及兼夹证进行辨证施治,并提出治泄泻不应拘泥于“治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思想.
作者:蒙红华;林华胜;周衡;祁昌杰;余九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感冒的疗效.方法:对20例感冒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拔罐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15例,占75%;好转4例,占20%;无效1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治疗感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葛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运用西药、物理治疗、中药、针灸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32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80%,总有效率达9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确切.
作者:薄艳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如意金黄散外敷疮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54%,对照组为6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疮面愈合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能促进压疮愈合,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世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舒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舒胃方组、木香顺气丸组、莫沙比利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舒胃方、木香顺气丸、莫沙比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及胃排空.结果:总有效率舒胃方组为93.33%,木香顺气丸组为80.00%,莫沙比利组为86.67%,舒胃方组与木香顺气丸组、莫沙比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胃方组在改善胃泌素、胃动素及胃排空方面,明显优于木香顺气丸组及莫沙比利组(P<0.05).结论:舒胃方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患者血清胃肠激素、促进胃排空有关.
作者:弭艳红;弭艳旭;王印宝;李顺利;裴秀君;王丁茁;王小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戴安伟教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经验.戴教授认为,放射线是热毒之邪,易耗气伤阴.放射性肺炎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总属气阴两伤,兼有热毒、痰浊、血瘀.治疗以益气养阴、清肺化痰、解毒活血为大法.临床分为4型辨证论治.阴伤肺燥证,治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气虚血瘀证,治以补肺益气,活血化瘀,方用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痰热郁肺证,治以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毒热炽盛证,治以清热解毒,宣降肺热,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并自拟黄芪三参饮专方专治,疗效颇佳.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作者:马伟伟;戴安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火龙灸治疗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阳虚证患者给予1个疗程的火龙灸治疗.结果:痊愈7例(占12.3%),显效32例(占56.1%),无效18例(占31.6%),总有效率68.4%.结论:火龙灸治疗阳虚证疗效确切.
作者:彭彩钰;李建强;吴清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寒热证型与甲状腺激素、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取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另40只各取20只分别制备热证及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设为热证模型组和寒证模型组,比较3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后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四碘甲状腺氨酸(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6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且热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寒证模型组.结论:寒热证模型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不同,内分泌激素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均是形成寒热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魏歆然;魏高文;刘芸青;戴馨;朱旭;裴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VAD方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痛缓解时间、微小残留病灶(MRD)、血液学不良反应等.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0%和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R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学不良反应、骨痛缓解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VAD方案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有效地完成化疗,不良反应少.
作者:谌俊玲;江劲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3年6~12月我院共有293例患者应用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第一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通过方案中患者对所采用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发现护士存在中医基础薄弱、辨证施护能力偏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服务流程存在不完善问题,医师对中医护理技术治疗的意识不强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缺乏创新性,缺乏高水平的中医护理科研支撑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加强对护士中医基础知识系统培训,提高医师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意识和加强护士、医院、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特色技术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夏丽荣;王家兰;李卫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变通三拗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变通三拗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咳特灵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治疗组为11.11%,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通三拗汤加减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有效方剂.
作者:彭友红;罗尧岳;何其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傅青主女科》论及血崩之章节尤重贯众炭一味,其用“极效”、“尤妙”形容,足见青主先生对此药的独具匠心.平素用贯众多于清热解毒,岂不知其炒炭之后实为治血崩证之良药.笔者通过浅析傅氏对此药的炮制、剂量及其功效的运用,加之现代药理研究知识的佐证,体现出贯众炭为治血崩之良药.
作者:邢霓;曾倩;王田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