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环境样品中鼠疫耶尔森菌

李伟;海荣;俞东征;张志凯;蔡虹;张建华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 土壤, 动物脏器, 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土壤和动物脏器中鼠疫耶尔森菌,评价并优选环境样品目标核酸的纯化方法.方法应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以鼠疫耶尔森菌pla、caf1、hms引物、探针为指标,比较不同种从土壤和脏器中纯化鼠疫耶尔森菌核酸的方法.结果应用NaI-Glassmilk方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土壤中的鼠疫菌,检出底限为104拷贝/g土壤(pla),从染疫动物脾脏、肝脏标本中也能敏感检出鼠疫菌.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和NaI裂解Glassmilk制备模板联合应用可灵敏特异地从土壤和动物脏器中检测鼠疫耶尔森菌.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吉林省四平市区鼠、蜚蠊和蚂蚁防制建议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南部,京哈铁路横穿市区,平齐和平梅铁路从市区延伸.市区常住人口约40万,流动人口5万,属全国交通枢纽的中小城市.市区鼠、蜚蠊和蚂蚁经多年防制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近年来危害仍较严重.

    作者:尤传利;周凤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盘式蝇香的毒性和药效研究

    目的测定盘式蝇香的毒性和药效,验证蝇香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霍恩氏法、玻璃方箱法和模拟现场法分别进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及室内药效试验.结果SD大鼠对测试蝇香的LC50>10000 mg/m3,急性吸入毒性属微毒;室内药效KT50为7.77 min(6.786 5~8.916 5),KT95为32.30 min,试蝇24 h死亡率为100%;模拟现场药效KT50为15.23 min(14.432 1~16.091 0),KT95为34.66 min,试蝇24 h死亡率亦为100%.结论蝇香的毒性较低,药效较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师鉴;赵勇;王苏梅;常梅;张国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清远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清远市城区及所辖3个县城区内所捕获的155只褐家鼠、13只黄胸鼠、28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65%、0和50.00%,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9.82、84.92和453.70 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褐家鼠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作者:易建荣;黄亿初;吴军;张世炎;蔡松武;段金花;阴伟雄;林立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育剂在灭鼠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急性化学剧毒灭鼠剂的逐渐被淘汰,慢性抗凝血灭鼠剂的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又带来了抗药性、适口性及灭鼠后鼠类种群迅速反弹等问题[1].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灭鼠观念的转变,从杀灭鼠类向控制鼠害及降低种群密度转化,为此有必要在一次大规模灭鼠后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鼠害发生的新方法,即不育剂在控制鼠害中的应用研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根据药物提取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化学不育剂和植物型不育剂2种,但其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作者:张涛;刘铭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西尼罗病毒蚊媒的种类、研究进展及监控措施

    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与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墨累河谷病毒(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 virus)、昆津病毒(Kunjin virus)、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t.Louis Encephalitis virus)同属于日本脑炎病毒群.该病毒能引发西尼罗热和致死性的西尼罗病毒性脑膜脑炎等[1,2].目前北美、中东、欧洲、非洲、西亚和中亚已报道有WNV,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也出现了与WNV高度同源的昆津病毒.

    作者:于萍;魏荣;王志亮;杨艳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凝血灭鼠剂对贵阳市褐家鼠的毒效实验室效果

    目的了解贵阳市褐家鼠对杀鼠灵、杀鼠迷、敌鼠钠盐和溴敌隆等抗凝血灭鼠剂的适口性和各种药剂的灭鼠效果,为制定有效的灭鼠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现场捕获的褐家鼠中筛选出80只健康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采用有选择性摄食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进行评估.结果4种抗凝血灭鼠剂对贵阳市褐家鼠的毒杀率在90%以上,摄食系数依次为杀鼠迷1.49,溴敌隆0.67,敌鼠钠盐0.62,杀鼠灵0.37.结论4种抗凝血灭鼠剂对贵阳市褐家鼠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其中杀鼠迷适口性好,溴敌隆适口性有所下降.

    作者:郑越平;刘利;林孟华;黄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不同灭蚊措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嗜人按蚊分布区不同灭蚊措施的疟疾防制效果.方法比较分析2.5%溴氰菊酯(15 mg/m2)挝浸帐,结合用5%氯氰菊酯(25 mg/m2)对畜房、人群活动场所、卧室作滞留喷洒灭蚊措施与仅采用2.5%溴氰菊酯(15 mg/m2)浸帐灭蚊措施对控制嗜人按蚊密度和降低疟疾发病率的效果.结果浸帐加喷洒措施区,人帐、半通宵、牛栏、猪栏嗜人按蚊密度平均下降率83.77%,叮人率下降98.46%,疟疾发病率下降100.00%.单一浸帐措施区各场所嗜人按蚊密度平均下降49.89%,叮人率下降92.00%,疟疾发病率下降90.91%,经统计学处理,2种措施对降低疟疾发病率和嗜人按蚊叮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 008 6~0.996 2,P>0.05).结论浸帐灭蚊措施比浸帐加喷洒措施经济,且降低嗜人按蚊叮人率和疟疾发病率效果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光全;张华勋;李汉帆;陈国英;兰明祥;刘井元;罗山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西鼠疫疫区指示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广西鼠疫疫区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阳性率,探讨鼠疫指示动物在鼠疫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检测鼠疫指示动物和鼠类血清中鼠疫F1抗体.结果鼠疫指示动物(猫和狗)血清F1抗体阳性率为2.06%(10/486),鼠血清F1抗体阳性率为0.37%(1/2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P<0.05).结论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学监测对鼠疫防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江明;林新勤;周树武;韦锦平;秦石英;鲁翠芳;陈达宗;杨永群;宁代杰;张光筋;廖生华;王利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湖北地区已知革螨区系分析

    目的调查研究湖北地区已知革螨种类及地理区划.方法分析已知革螨的分布及区系成分.结果已知革螨有35属78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36种,占46 2%;属古北界种类25种,占32.1%;广布两界种类17种,占21.8%.结论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区革螨区系应划归为东洋界.

    作者:陶建武;刘亦仁;杨振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国单带库蠓组的分布与分类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单带库蠓组的分布和分类.方法采用帐诱、灯诱和挥网法采集蠓,收集中国单带库蠓组的文献.结果我国库蠓属屋室亚属单带库蠓组[Culicoides(Oecacta)fascipennis section]已知13种,分别记述了该组的鉴别特征、主要鉴别特征的测量值、已知种在国内的分布和雌雄虫分种检索表.结论为我国库蠓属屋室亚属单带库蠓组的分布和分类提供了依据.

    作者:武春光;刘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淡色库蚊三种抗性品系抗性发展与乙酰胆碱酯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抗DDVP、抗残杀威、抗氯氰菊酯品系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生物测定水平与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和微量滴定板法.结果在43个世代选育过程中,抗DDVP、抗残杀威、抗氯氰菊酯3种抗性品系抗性指数随世代的增加而增高,而AChE活性及敏感性在3种抗性品系中,抗残杀威品系AChE的平均抑制率随着世代的增加抗性增高程度逐渐变低,其次为抗DDVP品系.而抑制率<30%的蚊虫抗性个体频率随着世代的增加抗性增高而增高,以抗残杀威品系高,其次为抗DDVP品系,呈正相关关系.与生物测试法基本一致.而抗氯氰菊酯品系与敏感品系相类似.结论AChE活性在淡色库蚊与氨基甲酸酯类及有机磷杀虫剂的生测抗性水平具有相关性,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关系不大.

    作者:王新国;王怀位;甄天民;江洪涛;孙传红;赵玉强;程鹏;王海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与思考

    2003年SARS的突如其来,带给人们恐慌,也带给人们思考.因为一场疫情震撼了亿万百姓善良的心,也使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SARS疫情渐渐平复的时刻,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对其他传染病我们还应竭力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由于笔者工作性质的关系,经常参与传染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对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颇有感触,在此谈几点体会.

    作者:梁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丝光绿蝇抗菌肽的热稳定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温处理对丝光绿蝇抗菌肽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丝光绿蝇Ⅲ龄幼虫针刺体壁诱导后,48 h后提取其血淋巴,分别于100、80和60℃水浴0、0.5、1、3、5 min等不同时间后,观察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后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丝光绿蝇幼虫经针刺诱导的抗菌肽100℃水浴1 min仍有抗菌活性,100℃处理3 min后活性丧失;80及60℃水浴5 min后仍有抗菌活性.结论针刺诱导的丝光绿蝇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作者:许兵红;曾莉萍;赵春澎;董卫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天水市城区药物灭蜚蠊效果观察

    天水市城区近年来蜚蠊大量繁殖,危害严重.为了选择经济、安全、高效的灭蠊药物,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笔者在城区进行了药物灭蠊效果观察.

    作者:刘宝录;许海魁;宋秀平;高雅玲;陈秋梅;胡淑琴;汪宏卫;赵文博;樊余庆;卢霞;余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凤城市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为掌握凤城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及鼠带病毒情况,笔者曾对疫区鼠类进行了多次广生境的踏查,并对数年的疫情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2001年凤城市人群发病、鼠种构成及鼠带病毒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江;张宏伟;付大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武汉城区蚊虫种类及季节消长

    目的了解目前武汉城区蚊虫的种类及季节消长特点,为开展全市灭蚊工作提供可靠的本底资料.方法选8户有代表性的居民住宅为监测点,采用人工捕捉法,每月上、中、下旬各监测1次,每次于9~11时到居民家中用电动吸蚊器捕捉10 min.结果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共捕捉蚊虫4 242只,其中致倦库蚊占97.10%.蚊虫季节消长呈双峰型,分别出现在6月中、下旬和9~10月.3月份全年密度低.结论致倦库蚊为武汉城区优势种,5~6月和9月份为蚊虫繁殖高峰期,适合灭蚊的时间为5~10月或6~9月.

    作者:包继永;吴太平;徐小堂;田俊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河北省塞北管理区鼠类寄生蚤调查

    塞北管理区位于河北省北部与内蒙古的蓝旗、多仑县相毗邻.近年来内蒙古动物鼠疫连年发生,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确保首都北京和河北省的安全,我们结合每年的鼠疫监测工作,于1985~2004年对河北省塞北管理区内的鼠类寄生蚤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治宇;刘满福;杜国义;崔秀平;吴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居美20%微胶囊剂对蜚蠊杀灭及滞留效果的观察

    目的了解居美20%微胶囊剂(Empire 20)灭蠊实际应用效果,探讨毒死蜱类药剂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蜚蠊密度较高的饭店(A1)、餐馆(A2)和糕点制售点(A3)各1个,将20%微胶囊剂分别稀释100、50倍,在施药前、后,采用粘捕法分别测定试验区及对照区(A1选择洗碗间,A2、A3均选择售卖间)的蜚蠊密度,并作持效观察.结果在A1、A2试验区施用居美20%微胶囊剂,杀灭及滞留效果均较差,施药30 d后较施药前相对密度分别仅下降12.7%和5.6%,效果不显著;在A3试验区施用,滞留期可达10 d左右,基本达到实际使用要求.结论滞留性药剂使用时,应根据实际环境状况,避免药剂被无效冲刷,使药剂在环境中能得到较好的保留,以取得更好的药效.

    作者:付学锋;于传江;曾晓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当前鼠害治理领域的重要动向

    啮齿动物对人类的危害遍及卫生、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中外古籍中均有大量记载.仅就我国甲、乙类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而言,近10年来每年报告的与鼠类密切相关的疾病病例数,以肾综合征出血热多,约3万~5万;钩端螺旋体病次之,从数千至数万不等,两病病例数都相当可观;鼠疫患者虽然仅有数例至数十例,但潜在威胁很大,造成的损失不少.至于对农业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乃至社会影响,每年都相当巨大.因而,鼠害治理一直是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之一.

    作者:汪诚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国阳蝇属三新种(双翅目:蝇科)

    报道采自中国蝇科中的阳蝇属(Helina Robineau-Desvoidy,1830)3新种:美姑阳蝇(Helina meiguica sp.nov.)、桂阳蝇(Helina guica sp.nov.)、滇阳蝇(Helina dianica sp.nov.).模式标本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作者:钱薇萍;冯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