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奎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题护室存在的问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23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整理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果: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表现包括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化、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患者的心理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等方面。故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改进工作中要改善症疗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医护人员加强自身责任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
作者:熊洪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现代材料学和给药系统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纳米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医药卫生行业。本文从纳米技术出发,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纳米材料,包括无机纳米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讨论了纳米药物制剂比普通药物制剂具有的更多优良性状。并且探讨了纳米材料的优点。
作者:简崇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慢性宫颈炎患者71例(年龄19-53岁,35±9.12岁),依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实施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对照组36例和实施宫颈炎康栓的观察组35例。仔细记录两组的发病时间、治疗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三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抗感染药物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李云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求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便有利于以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过的小儿重症肺炎感染者50例,对其进行适应的护理,观察护理结果与方法。结果:50例患者经过适当的护理之后,46例症状减轻或者痊愈,只有4例患者,病情加重。结论:小儿肺炎的护理方法关系到患儿的健康安全,需要及时的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护理。
作者:方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选取64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其疼痛发生率为3.13%、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6.87%同对照组患者的37.50%和75.00%相比,P<0.05。结论:在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中舒适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林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年收治的116例普外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8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普外科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疼痛缓解以及心理改善情况。结果:经分组护理研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0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普外科围术期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缓解疼痛,值得里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是关于疾病和健康的科学,两者都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客观实在,世界是由许多“客观实在”所构成,而人类对这些客观实在的认知,受到社会环境、个人经验、科技水平、哲学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人们对客观实在的解释中。
作者:梁群;刘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到我院就诊的7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治疗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前固定术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和住院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且其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77.78%),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均较少,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小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为痔疮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组采取围手术期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组的完全恢复率为96.7%,对照组完全恢复率为85.6%,两者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疼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肿瘤作为世界性难题,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其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死因之一,其死亡率位于世界较高水平。而肿瘤病理学是临床肿瘤学的基础,它是临床肿瘤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又是当前攻克肿瘤和21世纪生物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动下,肿瘤病理学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旨在简单介绍组织芯片技术在肿瘤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宝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PBL 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1]。PBL 的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终得出问题的答案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实验项目的操作示教、提出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总结操作问题来进行外科护理学的实验课的学习。PBL 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临床护理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精神,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出能为广大患者服务的护理人才。笔者运用 PBL 教学法进行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魏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腰痛、尿潴留、腹胀、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住院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素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效果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收治的1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因等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确诊。结果:12例患者在行病灶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在随访半年后,均无不适症状、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因素,此病的发生与内膜种植有一定关系,降低剖宫产率及术中的精细操作是降低此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慢性伤口患者出院之后的延续护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慢性伤口未愈合患者,对其进行延续护理,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法,对延续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所选取的40例患者,伤口逐渐恢复36例,伤口缩小变浅之后失访3例,未愈合1例。结论:对于出院之后的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对于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方法:随机将本社区收治的2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03例患儿中治疗显效48例,有效43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8.35%,对照组103例患儿中治疗显效21例,有效50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为68.93%,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有效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旭丽;金承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化脓性中耳炎应用氧氟沙星耳内镜下冲洗和耳道滴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接收的96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予耳内镜下直视氧氟沙星冲洗治疗;对照组予耳道滴入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和不同时间点的复发率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听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6m、12m 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中耳炎应用耳内镜下直视氧氟沙星冲洗疗效显著,患者的术后听力恢复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作者:郑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中的治疗意义及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神经科患者32例,按照自愿、公开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由肠外营养支持转为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在入院1天后由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转为全肠内营养。两组患者治疗是均遵守少到多、由稀到浓、由慢到快的原则。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腰穿颅内压力检测,用 GCS 评分进行检测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对患者术后的感染和治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数量、GCS 评分、腰穿颅内压力检测结果分别为(34.2±4.3)g/L,(12.9±0.7)g/dL,(11.3±0.7)109/L,(5.2±0.1)分,(254±30.5)mm 水柱,淋巴数量百分比为(18.7±1.3)%;观察组患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数量、GCS 评分、腰穿颅内压力检测结果分别为(34.7±4.3)g/L,(12.5±0.7)g/dL,(10.5±1.3)109/L,(6.3±1.1)分,(253±23.4)mm 水柱,淋巴数量百分比为(23.8±1.5)%。P<0.05,具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进展合理地安排静脉营养与胃肠道营养不仅能够满足患者自身的营养需求,还能够为胃肠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社区护士不良情绪对静脉穿刺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随机对社区医院输液室的5名护士进行为期一个月静脉穿刺的结果进行测试。此组护士全部是在职护士以及护师,均为女性,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7(±9.4)岁,平均工作年限9(±7)年。测试条件均为静脉滴注,此次测试护士全部使用一次性无菌静脉滴注头皮针,即6号针。以手足等表浅静脉作为穿刺位置。病人的血管能滚动性、能见度、饱满型、弹性以及粗细等均为随机状态,若护士在穿刺过程中可以一针见血,则视为成功,若刺穿血管、两次或两次以上进针、进针后重复穿刺等,均视为失败。为剔除个体间的知识以及技术程度、个性、年龄、工作经验等差异化因素的影响,通过自身对照的手段,也就是对相同的护士以及护师在差异化心理情况下予以静脉穿刺,每一个护士或护师分别进行一个月的测试。通常利用询问以及观察的措施获取静脉穿刺资料,再予以归纳及分析。此次对比的统计学方法我们利用计数资料 x 测检。结果:上述5名护士在良好情绪下穿刺成功数为536,穿刺失败数为22,静脉穿刺成功率超过90%;紧张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90,穿刺失败数为39,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2%;恐惧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11,穿刺失败数为8,静脉穿刺成功率为55%;忧郁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12,穿刺失败数为12,静脉穿刺成功率为50%。在此次测试的5名护士里,每名护士或护师都存在差异化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相同病人的情况。通过 x 测检以及自身对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 P<0.01,通过对比发现在正常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要超过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论:护士长要有针对性的提高护士自身整体素质以及自行调节心理压力的能力;构建佳的工作环境以及情绪。若穿刺失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换其它护理人员进行再穿刺,若无人替换,那就不要急于操作,要理顺一下自身的情绪,稍后再予以穿刺,精神上要做到足够的自信,操作上确保稳、准,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一针见血,只有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不因外界的环境所动,那么心理压力自然会得到缓解,在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的基础上操作技术才可以正常的发挥。
作者:王忠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6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中有2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13%,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李帮永;程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艾滋病在医学方面为人们制造相当大的难题,很多因素都能够对艾滋病在国民中的流行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可能会导致如艾滋病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治疗、艾滋病传播速度加快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故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进行干预,如心理疏导,普及艾滋病医学常识,并督促其改变不良行为,使其及时得到治疗及定期检测以判断治疗效果。
作者:何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