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洁员个人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与分析

鞠永美;蹇蔚红

关键词:保洁员, 个人防护,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保洁员对个人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住院大楼45名保洁员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保洁员对个人防护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多数对工作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重视防护用品的使用。结论:必须加强对保洁员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保证保洁员的身体健康。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及耳鼻咽喉门诊确诊为慢性鼻窦炎12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7~14岁,每次3片,每12小时一次,2~7岁,每次2片,每12小时一次,疗程4周;治疗组采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家庭护理,鼻渊通窍颗粒≤10岁5 g/次;>10岁10 g/次,均3次/d,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池秀卫;林敏红;傅秀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110例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65例;给予 A 组患者实行腰硬联合麻醉;给予 B 组患者全身麻醉;调查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镇痛效果。结果:A 组的镇痛效果要高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A 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均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较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饶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萎缩性胃炎9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9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单一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幽门杆菌(Hp)转阴人数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 Hp 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Hp 转阴率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天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瘢痕子宫妊娠处理方式及其对远期妊娠的影响

    目的:对瘢痕子宫妊娠处理方式及其对远期妊娠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救治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剖宫产,观察组给予阴道分娩,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产后情况与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等的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子宫内膜异位、感染机率分别是8%、12%、10%,对照组分别是36%、18%、36%,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在阴道分娩过程中,需详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分娩指征。阴道分娩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原因和高危因素及针对性处理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6例为临床观察病例,回顾性分析卒中后抑郁的病因及采取临床措施后的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指导临床治疗实践。结果:卒中后抑郁的病因以内在神经生物因素和外在社会心理因素为主,其次还与年龄、性别、卒中次数、家族史、合并症呈相关性(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病因主要是内在神经生物因素和外在社会心理因素,早期进行综合性的处置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亚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围术期行舒适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肠功能恢复用时比对照组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机体康复。

    作者:徐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为麻醉药物浓度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取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各26例,均联合丙泊酚把控输注,低浓度组 GETSev0.5MAC,高浓度组 GETSev 则为1.0MAC,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低浓度组拔管后即刻 OAA/s、Aldrete 分别为(3.8±0.5)分、(8.9±0.8)分低于高浓度组(4.2±0.4)分、(9.3±0.5)分,低浓度组拔管后5min OAA/s 评分(4.2±0.6)分低于高浓度组(4.6±0.4)分,低浓度组不良事件发生25例低于高浓度组3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靶控输注丙泊酚基础上,复合高浓度七氟醚行肝部分切除手术,术后30min 后神志恢复效果较低浓度七氟醚更显著,但可能增加躁动、血压异常、寒战等麻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应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作者:陈仕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结果,从而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随机收集12个月内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检查过程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效果的因素。结果: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的血常规临床检查过程和效果,发现影响血常规检查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血液标本的类型、人为因素、仪器因素等。同时,进行血常规临床检查可以为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结论:血常规临床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必要,同时在进行临床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人为及仪器造成的误差,提高血液标本的治疗,尽量提高血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作者:陈华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评价采用细节管理后医院供应室工作的成效,探索医院供应室防范安全风险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消毒供应室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细节管理,然后观察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均优于细节管理实施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使得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院内感染预防知识和技能有明显提高,可以显著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的差错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确保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提高各科室对供应室灭菌消毒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樊兰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麻醉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2014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1563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归纳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合并症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目等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分析得知,年龄、甘油三酯、麻醉种类、纤维蛋白原、下肢创伤、手术时间、BMI、糖尿病和高血压与 DVT 发生率有关。经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甘油三酯、麻醉种类、手术时间、BMI、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下肢 DVT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做好患者术前身体状况的检查,做好预防和药物准备工作,同时医生应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熊俊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手术病人的重要性

    目的:对健康教育对手术病人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提高医院对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治疗的11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病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健康教育对手术病人的重要性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有效帮助了手术病人对于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知识,凸显了健康教育对于手术病人的重要。结论: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手术病人的护理质量,降低了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手术病人早日康复,手术病人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的满意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健康教育在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牛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为痔疮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组采取围手术期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组的完全恢复率为96.7%,对照组完全恢复率为85.6%,两者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疼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讨论运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14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为(2.48±1.74)分,对照组为(4.97±2.51)分,治疗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显效47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66.22%,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疗程短,治愈率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班金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缓解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缓解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围术期均出现应激反应。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未给予任何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35例临床则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心率、血压、术后疼痛心理评分以及围术期焦虑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心率、血压相对比较稳定,且术后6小时以后疼痛心理评分明显较低,焦虑水平也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给予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效果明显,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强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尿量监测及调整的护理体会

    针对现阶段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时期病状的现状,探讨了对患者护理的一些体会,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以后这方面患者的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分型论治更年期综合症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论治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更年期综合症患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服用更年安片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分型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分型论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贞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结肠癌并急腹症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结肠癌并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并发急腹症的临床诊疗应当秉承及时性和根治性原则,及时手术。

    作者: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CU 病房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 ICU 病房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 ICU 病房中接受治疗的52例患者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 ICU 病房患者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前(78.5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 ICU 病房患者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林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及治疗

    慢性咳嗽指的是咳嗽连续持续3周以上,经过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慢性咳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科疾病[1]。慢性咳嗽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慢性咳嗽还会影响工作,患者来医院就诊,想要找到一个能够马上治疗咳嗽的方法,但是因为导致慢性咳嗽的原因比较复杂,加上在诊断的时候也比较容易误诊,从而延长了治疗的时间,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和经济负担,现代意料中欧美和很多国家都开始为慢性咳嗽制定相应的诊治指南[2-5],但是目前很多指南大多数是在解剖的基础上做出的,根据我国国情,许多医院尚未开展关于慢性咳嗽的一些诊断检查项目,解剖学也并不适合在临床上推广,目前需要的是符合我国医疗条件,能够不使用解剖学[6]就能进行慢性咳嗽的诊断是当务之急需要寻找的方法。文章从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方面来探讨关于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的佳方式。

    作者:吴振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对非手术智力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均给予优质护理,观察护理疗效,随访5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随访5个月,未见异常。结论:对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加强临床的观察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

    作者:武彦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