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探讨

陈华南

关键词:血常规, 临床检验, 影响, 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结果,从而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随机收集12个月内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检查过程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效果的因素。结果:通过深入分析患者的血常规临床检查过程和效果,发现影响血常规检查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血液标本的类型、人为因素、仪器因素等。同时,进行血常规临床检查可以为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结论:血常规临床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必要,同时在进行临床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人为及仪器造成的误差,提高血液标本的治疗,尽量提高血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共20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观察组进行中药治疗,对照组进行西药洁尔阴清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6%)明显高于对照组(77.23%)(P<0.05),而预后复发率(3.96%)显著低于对照组(43.56%)(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具有疗效好、复发少的优点,值得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王军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我国剖宫产率不断增高,是 WH0建议比例的三倍以上,其中的原因,有医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社会原因导致,有产妇及家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多种因素,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剖宫产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郭星;马吉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脊柱骨折并发症诊断及预防方案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脊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进行循证护理,对比分析治疗及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压疮发生率2.08%、肺部感染发生率为0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4%、2.08%和4.16%,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的体质、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耿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蒙药肉豆蔻对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探讨蒙药肉豆蔻对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选取8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蒙药肉豆蔻治疗,通过心电图对大鼠治疗后心电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肉豆蔻挥发油组注入0.3mL/kg.d-1的大鼠心率、Q-T 间期与肉豆蔻挥发油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能够对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进行拮抗。结果:蒙药肉豆蔻对大鼠心律失常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负性传导作用、负性频率等发挥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冠脉流量,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作者:宣丽颖;汤文莉;刘月英;宋葆华;林琳;宝鲁尔;韩浩;王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成人输尿管囊肿30例诊治分析

    成人输尿管囊肿临床少见,瓦房店第三医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输尿管囊肿共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0例输尿管囊肿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5~52岁,囊肿位于左侧20例、右侧8例、双侧2例。其中并发囊内结石2例,患侧肾萎缩1例,重复肾输尿管1例。伴有输尿管扩张10例,其中4例有肾盂积水。有泌尿系感染史者20例,单纯性腰背酸胀痛20例,血尿伴腰痛5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5例。

    作者:刘文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绉议如何做好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护理

    目的:分析如何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患者做好护理工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76例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部分的评分予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 内 VAS 评分比较,观察组 VAS 各个时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48h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患者采取疼痛护理方法,可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治疗多以药物和手术为主,但效果均不够理想。本文统计分析了我院近年来临床诊治的42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总结综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和治疗进展,进而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后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手段发展方向。以期对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有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郭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42例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如进娱乐活动、心理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心理行为干预的试验组患者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量表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情况明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评分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0.05。同时试验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由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0.05。结论:针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认知功能具有显著效果,有效的改善了社会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景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达标率对照组67.39%,治疗组86.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2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马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瘢痕子宫妊娠处理方式及其对远期妊娠的影响

    目的:对瘢痕子宫妊娠处理方式及其对远期妊娠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救治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剖宫产,观察组给予阴道分娩,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产后情况与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等的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子宫内膜异位、感染机率分别是8%、12%、10%,对照组分别是36%、18%、36%,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在阴道分娩过程中,需详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分娩指征。阴道分娩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下法是中医中的八法之一,指运用泻下药物来通泻大便,以逐邪外出。对于内科急重症患者,不仅治疗其原发病,还用下法解除腑气不通、胃气上逆等,缓解病情。下法治疗急重症,具有排除机体有毒物质,泻热通便的作用,同时对急重症患者有整体调节作用。本文探讨了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作者:许云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闭合复位 PFNA 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72例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急诊患者采用闭合复位 PFNA 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青壮年患者,对他们的急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急诊患者采用闭合复位 PF-NA 的愈合时间短、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低,因此,是一种有效、科学、安全的临床急诊治疗方法。

    作者:熊光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颅脑损伤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颅脑损伤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邓兴华;谭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伤口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目的:研究慢性伤口患者出院之后的延续护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慢性伤口未愈合患者,对其进行延续护理,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法,对延续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所选取的40例患者,伤口逐渐恢复36例,伤口缩小变浅之后失访3例,未愈合1例。结论:对于出院之后的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对于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转换分析

    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要根据其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转换,以此作为转换技术评价提供参考的目的。而方法就是要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转换和技术要求有关的法规进行收集,另外要对其阶段性特点进行分析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额法规和技术标准在我国药品监管的整体发展上逐步得到提高。非处方药的研发、申报及评价在我国现有法规和技术标准上能得到更好的指导,但我们并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的去进步和完善。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4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12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梗阻持续时间(>5d)、首次发作、腹部手术史、腹膜炎、持续或剧烈腹痛、WBC 计数(≥20×109/L)、梗阻肠襻固定且扩张加重、腹腔积液8项因素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影响因素较多,根据粘连性肠梗阻手术预测公式,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性急诊手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燕世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盆倾斜度异常孕妇实例的产程护理探究

    目的:探讨骨盆倾斜度异常孕妇的产程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4例骨盆倾斜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患者阴道顺产率为100.0%,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新生儿出生轻度窒息1例,良好3例,无重度窒息。结论:对骨盆倾斜度异常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阴道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徐灵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站在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200例中期妊娠引产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对象使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而观察组对象在对照组对象引产方案的基础上,再配合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两组对象的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以及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象的引产成功率是88%,对照组是51%,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象的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终止中期妊娠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引产成功率,而且大大减少了对象的产后出血量与胎盘胎膜残留,保证了对象宫内组织物排出的完整性和彻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慧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共有58例患者达到骨折愈合,愈合率为96.67%。按 Harris 功能评分系统,60例患者术后髋关节 Harris 评分结果为疼痛(40.07±4.23)分,功能(38.14±5.36)分,畸形(3.22±0.57)分,活动范围(4.62±0.27)分,总评分为(89.33±7.06)分,其中优43例,良15例,可0例,差2例。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可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骨折愈合率,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作者:曹永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不同术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羊膜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眼科就诊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羊膜移植术组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术后随访6~18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与羊膜移植术组53例患者(55眼)比较,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53例患者(57眼)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明显较短,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3.5%)也显著低于羊膜移植术组(21.8%)。结论: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复发率较低,临床效果优于羊膜移植术。

    作者:张文博;边红林;杨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