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灵英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对阿奇霉素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方法:将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被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小儿1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多休息,多饮水,补充大量的维 C,静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80mg(kg·d),等分2~4次滴注,用药3天。观察组给予同对照组一样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静滴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一次,用药3天。结果:治疗3天后,观察两组小儿的情况,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6%;观察组总有效率92.9%,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2%。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其他类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好,并且可靠性高,因此在临床上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作者:姜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 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 OC(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胆囊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 OC 治疗,研究组采用 LC 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13%,显著低于对照组20.32%(P<0.05)。结论:LC 较 OC 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更安全,其具有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德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11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病因,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以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为主。本组研究病例中,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分别占到51.8%与18.4%。结论: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发病原因极其复杂,这也需要引起家长与医务人员的重视,积极予以治疗或配合治疗,加强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作者:和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性与多发性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临床常用方法。对于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而言,手术的风险以及术后复发率比较高,所以,近年来,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方法治已成为晚期直肠癌的首选方案。本文就晚期直肠癌的治疗现状,常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晚期直肠癌提供借鉴。
作者:张弼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7月到2014年6月间的76例高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每次卡培他滨的给药量为750mg/m3,每日2次,连续使用14d 后停止给药7d,21d 一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为止,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部分缓解(PR)的有17例,稳定(SD)的43例,病情进展(PD)的16例,总有效率为18.4%,肿瘤控制率为78.9%;其中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1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有手足综合症发生率为11.8%,均为 I-II 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9.2%,恶心发生率为10.5%,腹泻发生率为14.4%。结论:小剂量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着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吴丽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外孕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对其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并发症护理,营养支持,饮食护理等整体护理。结果:45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术后情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5-7天出院。结论: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效果良好,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可以缩短病人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间收治的92例持续性哮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行氟替卡松+福特莫罗治疗,对照组(46例)单纯行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PC20-FEV1、PD20-FEV1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改善持续性哮喘患者症状上具有较高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单纯性吸入糖皮质激素患者。
作者:高才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35例﹙均为初产妇,单胎33例,双胎2例年龄19-45岁,平均30岁﹚进行临床护理与监测、有效地控制血压,适时终止妊娠、健康宣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均平安出院。结论:采取积极有效和细致入微的临床护理与监测、有效地控制血压,适时终止妊娠、健康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胎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光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结肠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SDS(抑郁自评量表)和 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 SDS、SAS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SDS、SAS 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 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生活护理、情志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对结肠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宝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腹泻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调整饮食、抗病毒、助消化、纠正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服用思密达药物。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小儿腹泻,应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采用思密达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田应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 PBL 教学法在基层医院妇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73例实习护生,分为两组,2012年实习护生36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2013年实习护生37例为实验组,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实习结束进行考核。结果:专科理论考试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实践操作与临床表格书写得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科室人员与患者对实验组护生有更好的满意度(P<0.05)。结论:PBL 教学法能提升护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操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玲萍;程彩萍;李爱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和研究进展,分析预防对策。方法:选取5例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2例外科3例脑干科,监测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地点,置管医生,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保证调查工作的准确度,设置调查质控员,质控员由专职人员担任,由调查质控员核实每一份调查表的内容。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在中心静脉置管后均接受过相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接受抗生素治疗,TPN 治疗,激素治疗。经过统计共有2例患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所占百分率为40.0%;接受过 TPN 治疗的患者共1例,所占百分率为40.0%;接受过激素治疗的患者共有2例,所占百分率为40.0%。患者在患病期间接受的治疗手段可能关系到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置管时间,置管地点,置管医生,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有密切联系,只要选择正确的置管方法,缩短置管时间,严格灭菌等正确合理,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发生。
作者:黄永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妊娠期合并外科急腹症的50例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法将上述收录患者分为保守组及治疗组,每组各2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病情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用外科手术治疗,保守组患者则采取常规口服或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25例患者中,其临床妊娠结局出现早产患者2例、流产患者4例、剖宫产患者12例、顺产患者7例,未出现胎儿畸形,有6例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相比较保守组25例患者中,其临床妊娠结局出现早产患者6例、流产患者4例、剖宫产患者10例、顺产患者5例,出现胎儿畸形2例,有10例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即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方法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方法。结论:对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患者,首选应用外科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更为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作者:杜亚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经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手术治疗与护理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30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7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3例患者获得无效,由此可知,患者恢复情况的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75.0%。结论: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有效的使患者的恐惧与焦虑等情绪得到消除,并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郭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评判性思维是临床护理中对护理决策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能借助已有经验,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选择,在反思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方式。要想更好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必须培养医护人员评判性思维,日常的临床工作、个案查房和病例讨论会均可锻炼和考查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护理人员可通过运用逻辑推理、疑问态度、自主思维等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周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成人输尿管囊肿临床少见,瓦房店第三医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输尿管囊肿共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0例输尿管囊肿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5~52岁,囊肿位于左侧20例、右侧8例、双侧2例。其中并发囊内结石2例,患侧肾萎缩1例,重复肾输尿管1例。伴有输尿管扩张10例,其中4例有肾盂积水。有泌尿系感染史者20例,单纯性腰背酸胀痛20例,血尿伴腰痛5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5例。
作者:刘文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男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精神科男病房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安全隐患。并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教育。比较干预前、干预后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降低了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风险,维护了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结论:对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防范,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水平和质量。
作者:黄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收治的共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大83岁,小14岁,平均64岁;摔伤32例,车祸伤4例。均为新鲜骨折,根据 Garden 分型:Ⅱ型12例,Ⅲ型19例,Ⅳ型5例。结果:对36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0.5~4年。患者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手术后空心螺钉无松动和折断的现象。术后2年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2例,股骨头塌陷1例。髋关节功能评价按 Brumback 标准:19例优,13例良,4例差,病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使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是青壮年,其能够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性,以规范医院职业健康体检的流程,提高医院健康体检的服务质量,增加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数。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7月的职业健康体检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渗透到体检的每个环节中,尽力满足体检者的需求,努力提高前来我院体检的人群的满意度,之后对180名职业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人性化服务在体检中的效果。结果:人性化服务的措施使得职业健康体检者的满意度不断增加,我院的服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前来我院进行企业职工体检的人数持续增长,医院整体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
作者:黄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组行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十二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取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还能起到十分显著的疗效,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华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