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目的:了解保洁员对个人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住院大楼45名保洁员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保洁员对个人防护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多数对工作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重视防护用品的使用。结论:必须加强对保洁员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保证保洁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鞠永美;蹇蔚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三七不仅是防病治病的名贵药材,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食材。其野生资源少,种植周期长3-5年,成本高,产量低,价格高。而伪品藤三七及莪术,种植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价格低廉。市场就有一些不法药商利用药材的相似,以假乱真。
作者:温正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措施加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急躁等。在护理人员有效的心理护理下,全部患者的心理问题都得到一定的缓解,并且在手术期间未发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影响手术的情况。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应当系统、全面地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且采取有效措施对病人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消除病人的顾虑,进而提高病人接受医生治疗的配合度。
作者:尹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我院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对于龈下残根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60名龈下残根患者,采取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其中30名患者接受牙龈切除术,30名患者接受牙冠延长术。结果:在这60名患者中龈下残根修复良好的有39名,效果一般的患者有9名,效果较差的患者12名。结论:对于龈下残根的患者采取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对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严晓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护理要点,评价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3例纳入循证组给予循证护理,43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循证组并发率0.00%、不良事件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1.63%、9.30%,患者满意率100.00%、患者舒适率100.00%高于对照组79.07%、69.77%,循证组术后住院时间(4.9±1.6)d、术后排气时间(34.9±10.4)d、下床活动时间(38.8±7.9)d 低于对照组(5.5±1.7)d、(43.2±6.1)d、(50.3±1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并发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安全、舒适的感受,且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作者:孙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预防接种要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200例小儿的临床档案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研究对象均接受了计划免疫接种,接种期间,对小儿家属加强了计划免疫成功接种的要点指导和培训,系统评价本组研究对象的接种成功率以及接种情况。结果:本组200例小儿中,成功接种199例,成功率达99.5%,接种满意190例,满意度达95.0%。结论:切实加强小儿计划免疫接种要点的探讨和掌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接种的成功率,从而不断提高临床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余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在对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所得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6月间我院曾接收的冠心病患者92例,将这些患者分别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选择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选择普拉格雷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照组中患者所得到临床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中患者所取得临床总有效率为93.5%;对两组患者冠心病控制时间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所需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中患者不良反应为6.5%,对照组中为17.4%,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为两种常用药物,并且均能够得到一定临床效果,但普拉格雷所得到临床有效率要高于氯吡格雷,并且其能够更快对患者症状进行控制,并且不良反应要低于氯吡格雷,在临床上尽量选择普拉格雷对冠心病进行治疗。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与定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5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行术中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结果:156例甲状腺患者,4例未发现明确甲状旁腺。术中发现上甲状旁腺150枚,其中144枚位于甲状腺背面甲状软骨下缘水平;明确显露48枚上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32枚由甲状腺下动脉上行支供血。下甲状旁腺共245枚,位置不定,106枚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处,53枚位于甲状腺侧叶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确切显露65枚下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54枚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或下动脉分支。术后发生低钙血症和低血钙(血钙低于正常值,无症状)51例,占32.69%,在治疗后两周内恢复正常,未发现永久低钙血症。结论:甲状旁腺血供来源与其位置有关。甲状腺手术过程中能够直视下显露和保护甲状旁腺。为避免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应该在术中精细解剖,大程度地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必要时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作者:傅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外固定联合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 LCP 外固定联合置管冲洗负压引流,对照组单纯予以局部换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为85.71%、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85.71%(P<0.05);观察组无再次清创及并发症病例,与对照组的16.13%及9.0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LCP 外固定联合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具有显著疗效,且恢复较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季节性变化对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的差异化调整。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支气管炎患者120例,将其分为①、②、③组各40例,①组患者发病于春夏季,采用该季节护理方案,②组患者发病于秋冬季,也采用春夏季护理方案,③组患者发病于秋冬季,采用该季节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②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0%,③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①、③组明显高于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组与③组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在不同的季节发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这对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的差异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分析和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归纳和积累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经验。结果:小儿手足口病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溃疡、疱疹、发热、食欲不振、呕吐等;在对患儿进行全面综合和针对性的治疗后,患儿未出现病情加重或死亡病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能够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疗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作者:孙小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4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VS7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VS25%),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VS3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急诊室手术治疗,应优先选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慢性宫颈炎患者71例(年龄19-53岁,35±9.12岁),依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实施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对照组36例和实施宫颈炎康栓的观察组35例。仔细记录两组的发病时间、治疗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三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抗感染药物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李云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年收治的116例普外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8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普外科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疼痛缓解以及心理改善情况。结果:经分组护理研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0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普外科围术期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缓解疼痛,值得里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以临床基本资料相似的40例非产褥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5.0%,大大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5.0%,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进入产程剖宫产、急诊剖宫产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占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0%(P<0.05);观察组患者血色素小于9g 的患者占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P<0.05),观察组多易感因素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发生率高,破膜时间越长,产褥感染越明显,进入二产程、急诊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因素会使得产褥感染的发生流产明显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对其进行密切观察,针对产科中出现的感染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给予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预防产褥感染病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处理,以降低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李多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阑尾炎穿孔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阑尾炎穿孔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6例)与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感、发热、恶心呕吐,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64±1.28)d,仅有1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28±1.15) d,有4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残端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阑尾炎穿孔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长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医疏肝法治疗胃炎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01月我院收治的胃炎患者100例,按硬币法分组,50例实验组病例应用中医疏肝法治疗,50例对照组病例应用胃复胶囊和复胃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炎症、活动性、腺体减少等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此外,比较两组胃炎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 VS 74.0%,P<0.05)。结论:中医疏肝法治疗胃炎,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200例儿童手足口病疫情的特征,探讨其规律,为完善手足口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20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相关信息。结果:儿童手足口病患200例中,男女比例为1.32∶1;主要发病年龄为3岁以下;以乡村居住地区的儿童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以皮疹、发热为主,但伴随气管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结论:年龄、环境等因素影响着手足口病,应将重心放在发病率高的年龄阶段儿童,特别是要重点针对乡村地区抓好防治,做好监测与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且要规范治疗。
作者:马建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麻黄作为一种著名的中药药材,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酚酸类以及多糖类物质,具有活血降压、利尿消肿、发汗平喘、促进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病毒的作用。本文将对麻黄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做详细的分析。
作者:李佳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骨科病患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对策,从而缓解病患的疼痛。方法:本调查选取了本院2014年度治疗的骨科手术后并发疼痛病人80例分为两组并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与调查问卷,对护理的结果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实验组一共40位病患认为医护人员很好的讲解了和疼痛相关的知识,有效的帮助其缓和了症状,病患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5.0%;手术后仅仅只有2例病患因为疼痛难忍用药2d 以上,其他病患并未使用药物止痛。实验组在手术之后3d 以及术后1周时视觉的模糊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偏低,且不相同时间内的视觉模糊评分的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术后时间的增长,病患的疼痛情况显著减轻。结论:通过综合有效性的护理与照顾,骨科病人手术之后的疼痛情况可以得到明显的减轻。
作者:柏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