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

王海霞

关键词:护理干预, RA, 疼痛
摘要:目的:探究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患的疼痛缓解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 RA 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均为39例。对常规组病患实行常规式护理,对综合组病患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化的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RA 病患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对其疼痛状况予以有效改善,更好的促进病患身体的恢复。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01-2014.12收治的37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保守治疗、经皮穿刺积液腔抽取积液术、钻孔外引流术、去骨瓣开颅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硬膜下积液治愈2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治疗手段需根据患者硬膜下积液的量、积液部位以及骨窗和积液的关系等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周国灿;苏联春;曾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38)和观察组(n -38),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同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推广价值。

    作者:刘青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农村人群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对农村人群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病率进行调查,同时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在2010年9月-2014年9月选择我院辖区内129例居民,对居民高血压早期以及发病状况进行调查,同时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129例居民中有35例为高血压前期患者,占比例的27.1%;有29例患者确诊为高血压,占比例的22.4%。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肥胖、吸烟表现均高于健康人群,高盐、高脂饮食行为高于健康人群,家族史、糖尿病比例也高于健康人群,三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我院辖区内高血压前期、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吸烟、饮酒均为引发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作者:万象;陈晓峰;谢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波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微波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52例宫颈息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采用微波治疗,B 组采用复方莪术油栓药物,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A 组治疗好转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 B 组81.8%(18/22),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 B 组22.7%(5/22),P <0.05。结论:宫颈息肉采用微波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痊愈率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临床治疗价值高。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操作,研究组43例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并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期间病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促进患儿症状改善与机体功能恢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朱素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300例神经外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对临床神经外科患者关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中有250例患者应用了抗菌药物,应用率为83.33%,且应用了7类17种抗菌药物,并以第3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类为主要的抗菌药物;同时,250例患者平均总住院费用为6300元,而抗菌药物平均总费用为500元,占了平均总药费的17.86%;92%的患者为单一用药,且92%的患者用药是为了术后干预的预防与治疗,术前给药仅占8%。结论:对于临床神经外科患者,需合理控制其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陈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在手术中发生的并发症,从而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术中发生盆腔粘连者27例,严重者8例;术中出现大出血者5例,严重大出血者1例;同时,腹壁纵行切开的手术操作的总手术时间明显小于腹壁横向切开操作;另外,60例新生儿中只有2例发生轻度窒息,妊娠结局良好。结论:对疤痕子宫患者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因此我们提倡疤痕子宫剖宫产患者采用自然分娩的分娩方式。

    作者:江水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硝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科技的进步也使21世纪的医疗条件有了一个质的飞越,人们看病不再困难,有了国家的保障,重病也变得简单。当代先进的医疗技术已经降低了各种疾病所带来的死亡率、伤残率。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疾病,近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一般在50-70岁之间,所以这也表示老年人的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发,目前还没有找出确切的原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我国还走在探究的道路上,研究出一系列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硝苯地平,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关键性药物,它已经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投入对高血压的治疗中,在临床治疗中也收到了颇好的效果。所以,对于硝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我做出以下论述,进行分析。

    作者:杜梓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人。对所有病患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之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之后,对血液指标进行检查。结果:在对病患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患 LDL -C、HDL -C、TG、TC、颈动脉 MLT、Hcy、hs -CRP 数值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 >0.05;治疗6个月之后,病患上述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晶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引入全程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全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系统的护理治疗,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引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吴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的具体指导意义,并对非手术治疗预后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提供相关理论指导和数据说明。方法:选择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目前临床医学中所用的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相关标准对其实施分期,并探讨不同分期下的患者具体生存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1年、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5%、63.1%以及47.2%,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上段食管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生存期要明显优于中断以及下段,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对于不同患者病理分化程度进行比较,其生存差异所具有的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目前临床医学中所用的食管癌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标准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较好的预估,患者的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以及解剖位置也能够作为分期相关的因素加以讨论以及考虑。

    作者:魏景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将所有的产妇进行平均分,分为100例研究组产妇与100例对照组产妇,研究组产妇给予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照组产妇常规的监护与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情况。结果:在产妇分娩之后的2小时内、2-4小时内,观察产妇产后的出血量,发现2小时内研究组有2例产妇出血,2-4小时内有5例产妇出血;对照组2小时内、2-4小时内分别为10例产妇出现出血现象、20例产出血,出血率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产妇进行自然分娩,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可有效降低出血率,对产妇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品托联合利多卡因对介入治疗迷走反射的预防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拔鞘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 PCI 的462例患者,依据拔除动脉鞘管前并发症预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27例与观察组235例,对照组拔除动脉鞘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观察组拔鞘前给予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依次比较拔鞘后血压、心率以及血管迷走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鞘后收缩压为(98.1±10.2)mmHg,舒张压为(68.4±6.9)mmHg,心率为(75.9±13.9)次/min,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I 术拔鞘前给予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可显著缓解拔鞘后血压与心率异常变化,对抑制血管迷走反射具有良好价值。

    作者:王新梅;韦武;林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剂量高渗液在烧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烧伤休克复苏中应用小剂量高渗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5月接诊的烧伤休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6例。对照组患者输注平衡盐溶液,研究组患者则输注小剂量高渗液,其他治疗措施相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乳酸含量相较于治疗前有一定降低,但在同时间段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与尿量等皆有一定升高,但在同时间段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在烧伤休克复苏中应用小剂量高渗液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复苏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与尿量且降低动脉血乳酸含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强;苏德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于2010年3月到2014年3月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指征的102例产妇进行对照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葡萄糖酸钙以及垂体后叶素等联合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术后2h 以及术后24h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应用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较之传统缩宫素,可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2h、24h 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缩短止血所需时间,不失为预防、治疗产后出血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可在临床加以推广普及。

    作者:贾惠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通络逐痹汤进行加减治疗,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分级情况。结果:8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经治疗后,功能活动分级、病变活动分期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数据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马谊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5G 玻切联合超乳术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观察应用25G 经结膜无缝线小切口玻切联合超乳术在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7月-2014年12月经眼科 OCT 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50例(50眼)所有患者行25G 玻切联合超乳术的临床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手术成功率较高,无术后并发症、无眼内炎感染病例,术后切口小且完好。结论:术前对患者有良好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仪器、器械准备、密切的术中与医生的配合以及术后护士对器械的细心维护与保养等优质的手术护理配合为25G 玻切联合超乳术成功的提供了保障。

    作者:李娜;崔艳利;李雪;宁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更年期妇女保健的临床实施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保健的临床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5例更年期妇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诱发因素和病情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临床保健方法。结果:所有115例患者的基本临床症状均出现好转,但是还有部分患者存在轻微的不良反应,如2例患者月经不调同时伴随轻度情绪不良,3例患者阵发性潮热、胸闷气短,2例患者失眠多梦、心悸抑郁,1例患者轻度水肿、潮热。结论:对更年期妇女实施系统性的保健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晓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应用及灭菌失败原因的探索

    目的:掌握低温灭菌的操作规范,熟悉低温灭菌失败的原因。方法:依据低温灭菌原理和规范的灭菌操作要求,选择正确的灭菌模式,合理的包装,装载。结果:通过对灭菌后物品的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达到手术器械物品的安全使用。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是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新型低温灭菌技术。

    作者:丁秀琴;高学萍;苏秀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憋喘性肺炎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于近一年期间我院接收的憋喘性肺炎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明显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憋喘性肺炎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