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崔艳利;李雪;宁亚萍
目的:分析绝经后出血的临床及病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绝经后出血病患,分析其病理结果和出血原因。结果:引发出血的原因可分为炎症性和恶性疾病,其中以阴道炎、子宫内膜癌为主。结论:绝经后出血主要与炎症疾病相关,其次为妇科肿瘤相关,诊断中需要将临床症状与病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熊俊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实施细节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状况与2013年1月~12月实施常规管理的护理工作状况进行分析,比较两阶段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包括收回及时度、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以及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服务意识、专科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 <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
作者:陈晓芝;唐素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门诊患者咨询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对门诊就诊患者在咨询中应用沟通技巧,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咨询效果。结果:患者对咨询效果的满意度达96%。结论: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改善门诊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张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产程监护涵盖很多内容,包括产程中胎儿宫内状况监测、产程进展监测、孕妇情况监测和麻醉镇痛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监护是采用人工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方法对胎儿宫内安全进行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并积极加以处理。全面系统的胎儿宫内状况评估和管理有助于有效识别胎儿宫内缺氧,减少不必要的产时干预,降低剖宫产率,进而保障母婴安全。本文主要就胎儿宫内状况监测的方法和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魏霞霞;张政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合政策的实施,人民群众对自身的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生病就需要住院。"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说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很高,护理工作强度和难度加大,护患矛盾经常发生,护理工作者承受着较大的身心压力。如何适应护理工作者承受的压力,是摆在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黄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应用25G 经结膜无缝线小切口玻切联合超乳术在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7月-2014年12月经眼科 OCT 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50例(50眼)所有患者行25G 玻切联合超乳术的临床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手术成功率较高,无术后并发症、无眼内炎感染病例,术后切口小且完好。结论:术前对患者有良好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仪器、器械准备、密切的术中与医生的配合以及术后护士对器械的细心维护与保养等优质的手术护理配合为25G 玻切联合超乳术成功的提供了保障。
作者:李娜;崔艳利;李雪;宁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调查现阶段口腔内科的治疗内容、治疗特点和治疗病例,总结出患者在口腔内科治疗疾病的注意事项,帮助口腔内科疾病患者顺利康复。方法:为保证样本的随机性,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病人进行样本抽取,资料收集之后采用 meta 分析方法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样本的病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患者男性居多,未成年儿童患病人数也较多,样本患者病情均顺利康复。结论: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人们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的进行口腔问题的治疗和防护。
作者:吕少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烧伤休克复苏中应用小剂量高渗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5月接诊的烧伤休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6例。对照组患者输注平衡盐溶液,研究组患者则输注小剂量高渗液,其他治疗措施相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乳酸含量相较于治疗前有一定降低,但在同时间段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与尿量等皆有一定升高,但在同时间段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在烧伤休克复苏中应用小剂量高渗液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复苏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与尿量且降低动脉血乳酸含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强;苏德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研究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为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 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4年至今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以西非三国2014年3月至12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资料建立预测模型,预测2015年1月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水平。结果:外推预测平均误差率为0.05998,预测准确度为94.00%。结论:BP 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西非三国此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预测。
作者:杨佳琦;张银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手术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所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其中,甲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乙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4.1%)与乙组患者的有效率(80.4%)相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患者半年后、一年后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迪;卢忠义;田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白细胞介素-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行泼尼松治疗者设为对照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泼尼松治疗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完全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确切疗效,可作为该症治疗的理想方案。
作者:左雨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患的疼痛缓解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 RA 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均为39例。对常规组病患实行常规式护理,对综合组病患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化的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RA 病患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对其疼痛状况予以有效改善,更好的促进病患身体的恢复。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01-2015.01期间在我院接受痔手术治疗的76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单纯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研究组38例患者采取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管大收缩压、肛管静总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能有效减轻肛管高压状态,且不会导致肛门失禁的发生,是临床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李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35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了抗结核治疗,有29例患者患侧的胸腔积液达到了2.8cm 以上并能够抽出积液,进行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和胸腔置管的持续引流治疗,其中17例患者的积液完全吸收,6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胸膜肥厚粘连,6例行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余6例无法抽液者进行中药治疗并痊愈。结论: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抗结核的治疗,同时综合应用胸腔置管引流、外科手术、中医等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杰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网络延续护理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行冠心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当中选取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网络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行冠心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采用网络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朱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孢克肟和夫西地酸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夫西地酸钠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很快缓解患儿的病情,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按照病情需要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住院过程中予以观察组患者以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予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以细致完善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汪翠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分析氨茶碱联合环丙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的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3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氨茶碱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氨茶碱联合环丙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5.9%,而且实验组患者肺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环丙沙星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段学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重症患者血液净化中不同抗凝方式:低分子肝素抗凝(A 组)、局部枸橼酸抗凝(B 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03月行血液净化的27例重症患者资料,其中 A 组19例,B 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效果(血液净化前后血清肌酐下降值),安全性(出血、凝血事件,凝血功能)及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溶质清除率(血液净化前后血清肌酐下降值)、凝血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皆无明显出血事件,死亡率(A:26.32%与 B:37.5%)差异可能与原发病有关,凝血事件方面 B 组优于 A 组。结论:血液净化中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安全、可行、有效,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尤其是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润芝;邓湘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克隆恩病是一种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目前认为免疫机制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英夫利昔(类克)是一种人鼠嵌和的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克隆恩病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亦已开始应用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1]。由于类克为一种生物制剂,临床使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持续性治疗,其护理方面亦有特殊要求,现将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文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