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的作用

陈晓芝;唐素仁

关键词: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风险识别,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实施细节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状况与2013年1月~12月实施常规管理的护理工作状况进行分析,比较两阶段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包括收回及时度、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以及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服务意识、专科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 <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肝固有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项目过程中发现一例肝固有动脉分支变异伴胆囊动脉走行异常来源异常标本,鉴于肝固有动脉的多元性变异对临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倩;林婷;徐湘江;黄心怡;黄丹琪;刘阳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妈富隆治疗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善效果

    目的:探析研讨妈富隆在治疗绝经过渡期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中疗效如何,分析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分析我妇科科室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诊治的124例绝经过渡期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本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为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米非司酮,治疗组患者使用药物妈富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清中三种性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对于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药物妈富隆的临床疗效较高,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出现明显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莉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镜下胸乳路径不分离胸前皮瓣甲状腺手术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胸乳路径不分离胸前皮瓣甲状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内镜下胸骨前路径,套针直接穿刺到胸骨上窝不分离胸前皮瓣手术治疗措施进行肿瘤的摘除。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95.3±10.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0.3±9.6)ml,术后患者没有明显的瘀斑和麻木感。结论:在治疗甲状腺肿瘤疾病时采用内镜下胸乳路径不分离胸前皮瓣手术方式能够避免和缓解皮下瘀斑和局部组织麻木的情况,因此非常值得推广。

    作者:王仲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手术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所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其中,甲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乙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4.1%)与乙组患者的有效率(80.4%)相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患者半年后、一年后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迪;卢忠义;田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性痴呆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研究临床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4例老年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均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的不用的药物进行研究,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吡拉西坦片给予治疗,而研究组的患者服用盐酸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均按照活动能力量表及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效果检验,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对治疗有效率统计分析,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的患者采取盐酸多奈哌齐进行治疗后,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同时患者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副作用,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可以非常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平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与血小板活化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CD62p、GPⅡb -Ⅲa 的变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组30例,非复方丹参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 CD62p、GPⅡb -Ⅲa 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复方丹参组较非复方丹参组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P <0.05)。CD62p 及 GPⅡb -Ⅲa 含量降低更明显(P <0.01)。结论:通过抑制血小板 CD62p 及 GPⅡb -Ⅲa 的表达水平,降低其活化,可能是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家龙;盛文化;姚海燕;姚广燕;张慧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7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采取治疗措施后,观察组、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9.56±7.25)、(39.41±6.3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02±0.53)、(6.03±1.13)分,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中,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刚生;蒋福平;柏承春;邹勇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护理专业作为一个为国家培养专业护理人员的重要课程专业,其教学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验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传统护理实验教学的封闭性弊端非常明显,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的提出和应用乃是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的基本概念,并就其实施重要性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浅要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作者:陈资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01-2014.12收治的37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保守治疗、经皮穿刺积液腔抽取积液术、钻孔外引流术、去骨瓣开颅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硬膜下积液治愈2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治疗手段需根据患者硬膜下积液的量、积液部位以及骨窗和积液的关系等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周国灿;苏联春;曾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如何提高中药饮片调剂的质量

    中药饮片的调剂是指根据医师临床处方将中药饮片准确地配制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操作过程,也就是俗话说的"抓药"。要提高中药饮片调剂的质量必须做到:1.规范中药饮片调剂的每个环节2.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必须一致3.积极开展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4.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中药饮片调剂的质量。

    作者:艾伟霞;蔡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治。方法:以我院2012-2013年间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50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6月~30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2%。结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预后大有裨益。

    作者:曲野;何爱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2.4%(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类克治疗克隆恩患者的护理体会

    克隆恩病是一种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目前认为免疫机制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英夫利昔(类克)是一种人鼠嵌和的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克隆恩病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亦已开始应用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1]。由于类克为一种生物制剂,临床使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持续性治疗,其护理方面亦有特殊要求,现将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文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对2005年-2013年收治的2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治疗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术后病理证实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7例,腺癌2例,鳞癌1例。G1级5例、G2级8例、G3级7例。A 期5例、B 期6例、C 期6例、D期3例。1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5例行保留肾脏姑息性切除。17例随访患者中,术后生存<2年3例,2-5年7例,≥5年7例(41.2%)。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生存期的关键。

    作者:张楠栋;吉日嘎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38)和观察组(n -38),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同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推广价值。

    作者:刘青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动物实验风险的防范及前景展望

    动物实验推动了许多外科学重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动物实验本身确实也有一些不太为广大动物实验人员所重视的风险因素,文章重点探讨一下常见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作者:赵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CU 病房内患者易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 ICU 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 ICU病房收治86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年龄、入院方式、入院科室、留置导尿管的时机和时间以及会阴护理次数与 ICU 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 <0.05)。结论:ICU 病房诱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邵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孢克肟和夫西地酸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夫西地酸钠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很快缓解患儿的病情,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对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 D 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对16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在常规血液净化基础上予以活性维生素 D 冲击疗法(2~4ug,每周2次口服),观察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 Ca、P 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 iPTH 显著下降(P <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净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予以活性维生素 D 冲击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张勇;冯志鹏;马燕;彭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血液净化中心,观察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2年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选择2012年01月-2014年01月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 B1组(观察组);针对所有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针对护理人员自身岗位职责有效明确,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进行有效强化训练等;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 B2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环境满意度以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患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以及生活护理满意度等方面,B1组明显高于 B2组患者(P <0.05)。结论: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选择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社会满意度,并能够显著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终有效促进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作者:郑力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