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曲野;何爱咏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胫腓联合分离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治。方法:以我院2012-2013年间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50例。结果:所有病人随访6月~30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2%。结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预后大有裨益。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患儿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5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全部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有25例,对全部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儿进行米力农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8例患儿获得治愈,6例患儿治疗有效,1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14例患儿获得治愈,7例患儿治疗有效,4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两组患儿治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心率以及血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联合米力农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使患儿心肌酶、心率以及血压恢复正常,推动患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作者:张大海;韩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对新型传染病社会危害的公众健康教育

    本文主要从卫生常识、传染病常识、心理健康教育和辨别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健康教育的内容,接着探讨了面对新型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发布的途径,主要有出版书籍、报刊、发布文章、利用电视、广播节目、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标语及利用手机和网络宣传等方面。

    作者:申井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临床带教体会

    针对临床带教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分析其原因,总结临床带教体会。强调以护理服务理念教育为基础,注重沟通,注意保护实习生自尊,建立新颖的带教关系。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进行带教。

    作者:戴文娟;吕明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波治疗宫颈息肉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微波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52例宫颈息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采用微波治疗,B 组采用复方莪术油栓药物,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A 组治疗好转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 B 组81.8%(18/22),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 B 组22.7%(5/22),P <0.05。结论:宫颈息肉采用微波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痊愈率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临床治疗价值高。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方法:调查我院普外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58例。术前重点训练加压式腹式呼吸、胸式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排痰训练,观察锻炼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锻炼后患者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大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第1秒肺活量较锻炼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 <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改善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手术的耐受性。

    作者:范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获得了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天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目的:研究和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35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了抗结核治疗,有29例患者患侧的胸腔积液达到了2.8cm 以上并能够抽出积液,进行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和胸腔置管的持续引流治疗,其中17例患者的积液完全吸收,6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胸膜肥厚粘连,6例行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余6例无法抽液者进行中药治疗并痊愈。结论: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抗结核的治疗,同时综合应用胸腔置管引流、外科手术、中医等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杰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更年期综合症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近年来更年期综合症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关海燕;袁会峰;杜晓娜;任芳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究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患的疼痛缓解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 RA 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均为39例。对常规组病患实行常规式护理,对综合组病患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化的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RA 病患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对其疼痛状况予以有效改善,更好的促进病患身体的恢复。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应用

    探讨舒适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应用。通过对6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舒适护理,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达到愉快状态,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周金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患者血液净化不同抗凝方式的比较

    目的:比较重症患者血液净化中不同抗凝方式:低分子肝素抗凝(A 组)、局部枸橼酸抗凝(B 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03月行血液净化的27例重症患者资料,其中 A 组19例,B 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效果(血液净化前后血清肌酐下降值),安全性(出血、凝血事件,凝血功能)及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溶质清除率(血液净化前后血清肌酐下降值)、凝血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皆无明显出血事件,死亡率(A:26.32%与 B:37.5%)差异可能与原发病有关,凝血事件方面 B 组优于 A 组。结论:血液净化中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安全、可行、有效,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尤其是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润芝;邓湘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的手术规范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并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穿孔病患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浆肌层加强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运用大网膜覆盖加强修补术治疗,而后分析两组病患的手术各指标和治疗疗效。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86.67%;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大网膜加强修补术可以有效的提升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效率,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恢复速度。

    作者:唐安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动物实验风险的防范及前景展望

    动物实验推动了许多外科学重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动物实验本身确实也有一些不太为广大动物实验人员所重视的风险因素,文章重点探讨一下常见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作者:赵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比较曲马多与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镇痛作用

    目的:研究分析曲马多及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所起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小剂量氯胺酮)与对照组(曲马多),每组各有31例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并记录拔管后1、2、3、4小时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简称 VAS),及再次要求镇痛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3、4小时的 VAS 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再次要求镇痛时间小于观察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手术完成后,具有明显抑制疼痛的作用。

    作者:李胜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通络逐痹汤进行加减治疗,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活动分级情况。结果:8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经治疗后,功能活动分级、病变活动分期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数据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络逐痹汤加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马谊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 ESR、CRP 的变化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艾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更年期妇女保健的临床实施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保健的临床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5例更年期妇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诱发因素和病情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了有效的临床保健方法。结果:所有115例患者的基本临床症状均出现好转,但是还有部分患者存在轻微的不良反应,如2例患者月经不调同时伴随轻度情绪不良,3例患者阵发性潮热、胸闷气短,2例患者失眠多梦、心悸抑郁,1例患者轻度水肿、潮热。结论:对更年期妇女实施系统性的保健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侯晓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沟通技巧在门诊咨询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门诊患者咨询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对门诊就诊患者在咨询中应用沟通技巧,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咨询效果。结果:患者对咨询效果的满意度达96%。结论: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改善门诊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张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7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采取治疗措施后,观察组、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9.56±7.25)、(39.41±6.3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02±0.53)、(6.03±1.13)分,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中,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刚生;蒋福平;柏承春;邹勇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及时给予大脑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试验组给予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对照组常规关颅缝皮。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重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高与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脑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行硬脑膜预先减张缝合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许磊;孙强;田少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