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应用

周金霞

关键词:食管癌, 术后, 舒适护理
摘要:探讨舒适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应用。通过对6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实施舒适护理,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达到愉快状态,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与血小板活化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CD62p、GPⅡb -Ⅲa 的变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组30例,非复方丹参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 CD62p、GPⅡb -Ⅲa 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复方丹参组较非复方丹参组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P <0.05)。CD62p 及 GPⅡb -Ⅲa 含量降低更明显(P <0.01)。结论:通过抑制血小板 CD62p 及 GPⅡb -Ⅲa 的表达水平,降低其活化,可能是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家龙;盛文化;姚海燕;姚广燕;张慧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临床带教体会

    针对临床带教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分析其原因,总结临床带教体会。强调以护理服务理念教育为基础,注重沟通,注意保护实习生自尊,建立新颖的带教关系。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进行带教。

    作者:戴文娟;吕明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手术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76例,根据患者胃及十二指肠穿孔原因,选择胃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不同手术方式,观察各类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98.68%,除了恶性肿瘤所致的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外,其他的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均已基本恢复健康,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针对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不同穿孔原因和不同穿孔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 BP 神经网络预测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目的:为研究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为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 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4年至今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以西非三国2014年3月至12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资料建立预测模型,预测2015年1月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水平。结果:外推预测平均误差率为0.05998,预测准确度为94.00%。结论:BP 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西非三国此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预测。

    作者:杨佳琦;张银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探析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和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表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常见胆汁渗漏、残留胆囊管结石、术后出血、胆管动力障碍等并发症。指出针对不同并发症而进行具体治疗的措施和养护办法,以期为大限度地保全患者的脏器功能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作者:才让当知;卓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沟通技巧在门诊咨询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门诊患者咨询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对门诊就诊患者在咨询中应用沟通技巧,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咨询效果。结果:患者对咨询效果的满意度达96%。结论: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改善门诊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张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类克治疗克隆恩患者的护理体会

    克隆恩病是一种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目前认为免疫机制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英夫利昔(类克)是一种人鼠嵌和的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克隆恩病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亦已开始应用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1]。由于类克为一种生物制剂,临床使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持续性治疗,其护理方面亦有特殊要求,现将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文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镜下注射和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每组患者35例。A 组给予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B 组给予内镜下注射与喷洒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再次出血率与出血量。结果:治疗一段时间之后,A 组患者止血率为97.1%,B 组患者止血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 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 B 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注射与喷洒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止血快、出血量少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晋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运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 CCU 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作用

    目的:运用 PDCA 循环管理理论在 CCU 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分析和探讨,以逐步建立完善的、可行的临床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实习生,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应用 PDCA 循环管理理论对护理实习生在 CCU 实习带教中的效果分析和回顾。结论: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可提高带教质量,促进护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作者:朱华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产程胎心监测的方法及必要性探讨

    产程监护涵盖很多内容,包括产程中胎儿宫内状况监测、产程进展监测、孕妇情况监测和麻醉镇痛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监护是采用人工及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方法对胎儿宫内安全进行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并积极加以处理。全面系统的胎儿宫内状况评估和管理有助于有效识别胎儿宫内缺氧,减少不必要的产时干预,降低剖宫产率,进而保障母婴安全。本文主要就胎儿宫内状况监测的方法和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魏霞霞;张政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诊 PCI 与静脉溶栓治疗 ST 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急诊 PCI 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的对比。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对102例 ST 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51例患者进行 PCI 治疗方法,作为 P 组,51例患者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作为 A 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 组的死亡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 A 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比了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急诊 PCI 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的效果,急诊 PCI 法更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明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 HCY、UA 水平。按冠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3个亚组,不同亚组间进行 HCY、UA 水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 HCY、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不同亚组间,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HCY、UA 水平逐渐升高。且 HCY 与 UA 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UA 水平可以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若早期对其进行干预有可能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作者:杨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其年龄分为婴幼患儿组和年长患儿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肺外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在低热(≤38℃)、高热(>39℃)、咳嗽、湿罗音、喘鸣、胸部 X 线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热(38~39℃)以及肺外表现比较中,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 MPP 患儿在发热、肺部体征以及胸部 X 线片等临床体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肺外表现上差异并不明显。

    作者:卢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01-2014.12收治的37例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保守治疗、经皮穿刺积液腔抽取积液术、钻孔外引流术、去骨瓣开颅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硬膜下积液治愈2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治疗手段需根据患者硬膜下积液的量、积液部位以及骨窗和积液的关系等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周国灿;苏联春;曾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提出加强围手术的重要性,经严密观察病情,心理护理,手术前后的护理,以及饮食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有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龚会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7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指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采取治疗措施后,观察组、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9.56±7.25)、(39.41±6.3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02±0.53)、(6.03±1.13)分,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中,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刚生;蒋福平;柏承春;邹勇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应用及灭菌失败原因的探索

    目的:掌握低温灭菌的操作规范,熟悉低温灭菌失败的原因。方法:依据低温灭菌原理和规范的灭菌操作要求,选择正确的灭菌模式,合理的包装,装载。结果:通过对灭菌后物品的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达到手术器械物品的安全使用。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是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新型低温灭菌技术。

    作者:丁秀琴;高学萍;苏秀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早发冠心病相对于晚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比较其分别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效果,为患者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过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晚发组78例(男≥55岁,女≥65岁)和早发组74例(男〈55岁,女〈65岁),对两组患者的体内血脂水平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追踪其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早发组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晚发组(P〈0.05~P〈0.01),早发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而且早期冠心病较晚期预后较差。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传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在妇科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9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45)和观察组(n =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发放焦虑自评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 SAS 评分分别为(54.21±6.84)和(39.2±7.8),对照组护理前后 SAS 评分为(53.84±7.54)和(47.8±8.2),观察组焦虑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在生活自理、无心理问题、掌握运动训练方法、家庭和谐方面的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妇科护理过程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光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CU 病房内患者易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 ICU 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 ICU病房收治86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年龄、入院方式、入院科室、留置导尿管的时机和时间以及会阴护理次数与 ICU 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 <0.05)。结论:ICU 病房诱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邵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