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克治疗克隆恩患者的护理体会

文江华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治疗, 单克隆抗, 患者, 肿瘤坏死因子, 慢性肠道疾病, 应用, 生物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机制, 临床使用, 激素依赖, 护理体会, 治愈, 抗体, 国内
摘要:克隆恩病是一种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目前认为免疫机制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英夫利昔(类克)是一种人鼠嵌和的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克隆恩病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亦已开始应用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1]。由于类克为一种生物制剂,临床使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持续性治疗,其护理方面亦有特殊要求,现将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妇科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对其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氧氟沙星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龚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赏识管理与临床护士工作自我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所谓赏识管理,指的就是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对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肯定的方法,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工作的信心,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临床护士承担着照顾病人的重要责任,一旦出现问题会给病人及病人家属带来不可承受的痛苦,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临床护士管理的过程中,加入赏识管理的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临床护理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艳梅;田虹;曹军华;王晓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采用甲氨蝶呤(MTX)联合孕囊穿刺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药物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变化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愈39例,失败1例,对照组治愈30例,失败10例,研究组治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β-HCG 水平并没有很大差异(P >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血β-HCG 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的时间(24.1±5.5)d 明显短于对照组(47.9±8.1)d,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转经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 <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 MTX 联合孕囊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优势显著优于单独的药物治疗,可有效缩短血β-HCG 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转经时间,减少出血量,帮助患者尽快出院,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际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0例克罗恩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系统责任性护理措施对克罗恩患者病情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更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4~2014.12来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克罗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传统一般护理和系统责任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结果:研究组处理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系统责任性护理方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顾芳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花荆榆汤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混合痔术后水肿采用黄花荆榆汤坐浴熏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花荆榆汤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p <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采用黄花荆榆汤坐浴熏洗,临床疗效较好,应推广使用。

    作者:林茂;雷燕;谢守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室高频电刀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设备。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生物肌体组织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达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1]。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手术中创面渗血、缩短手术时间及麻醉期,而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轻对病人的创伤,有利于病人恢复;但如果使用不当,手术中因此而引发的电灼伤和伤口脂肪液化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则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所以必须在手术中安全使用高频电刀,这样才能减少给患者带来的额外痛苦,也可以提高手术的质量。

    作者:于凤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开塞露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

    目的:对开塞露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存在黄疸的新生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加蓝光治疗,对研究组患儿进行药物治疗、蓝光治疗加开塞露灌肠治疗,分析两组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排便次数、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胎便排空的时间、黄疸持续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实施常规药物及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开塞露灌肠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米艳丽;于新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运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 CCU 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作用

    目的:运用 PDCA 循环管理理论在 CCU 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分析和探讨,以逐步建立完善的、可行的临床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实习生,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应用 PDCA 循环管理理论对护理实习生在 CCU 实习带教中的效果分析和回顾。结论: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可提高带教质量,促进护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作者:朱华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卧床老年患者床头交接班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

    目的:探讨床头交接班护理干预对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0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的328例卧床老年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01月至20l2年05月262例卧床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晨会交班,观察组患者采用床头交接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床头交接班护理干预降低卧床老年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唐春梅;申萍;滕筱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我院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时的注意事项,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分析护理这些患者时的不安全因素和注意事项。结果:所有收治的患者中,共发生2例不良事件,输液注射1例,跌倒1例。结论:护理心血管内科患者时,要注意输液注射和病人安全等风险因素,加强护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秋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28例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体会

    目的:综合观察128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例,探讨中西医两法辩证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6年间共诊治慢性前列腺炎128例,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采取中西医两法,进行辨证施治,出院后均随访2年以上。结果:四型中显效89例,占69.5%;有效31例,占24.2%;无效8例,占6.3%;总有效率为93.8%。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以实证为多见,中西医两法辨证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左福贵;赵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微小浸润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微小浸润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患者55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记录,同时对术后病灶残留、手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以及再次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中位时间为3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0ml。全部55例患者中,锥切标本的病理诊断和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相同的患者49例,手术前后的病理符合率为89.09%,其余患者锥切术后的病理诊断和术前相比成升级或者降级。术前诊断为 CIN 的患者共52例,其中发现微小浸润癌 IA1期1例,在术前诊断为微小浸润癌 IA1期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微小浸润癌范围而被误诊为早期浸润癌 IB1期。后诊断为IA1期的2例患者中,1例患者为切缘阳性再次给予锥切术,另外有1例患者给予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在后诊断为 CIN 的51例患者中,切缘阳性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补充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患者术前活检阴性患者术后证实为浸润型腺癌,另外有1例 CIN 患者合并原位腺癌,术后全部给予再次手术。结论:在对 CIN 和微小浸润癌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不长,同时具有较高切净率的方法。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微小浸润癌、腺癌以及局部早期浸润癌时准确率非常高。在锥切术后,如果患者为切缘阳性或者早期浸润癌,则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处理。

    作者:覃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来本院体检中心的7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研究组采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措施。结果:对照组6个月前后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血糖的改变,经临床统计学分析 P >0.05,表示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干预前后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血糖的改变:见表2,经临床统计学分析 P <0.05,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后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指导营养膳食,戒烟戒酒,适当的进行运动,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陈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与评价急诊绿色通道在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前接诊收治的11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对照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后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救治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得到救治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能够缩短中毒后救治时间,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寨;赵敬;肖承昊;宋佳;谢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式,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 ESR、CRP 的变化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艾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 BP 神经网络预测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目的:为研究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为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 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4年至今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以西非三国2014年3月至12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资料建立预测模型,预测2015年1月西非三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水平。结果:外推预测平均误差率为0.05998,预测准确度为94.00%。结论:BP 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西非三国此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预测。

    作者:杨佳琦;张银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全麻诱导静注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反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静注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的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手术患者80例,均给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1-0.2mg/kg、异丙酚1-2mg/kg、阿曲库铵0.5mg/kg、瑞芬太尼2-4ug/kg 静注后以泵注瑞芬太尼10-15ug/(kg·h)镇痛。观察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3min 时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变化,与麻醉诱导前相比。结果:各时段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诱导中作用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彭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与血小板活化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CD62p、GPⅡb -Ⅲa 的变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丹参组30例,非复方丹参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 CD62p、GPⅡb -Ⅲa 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复方丹参组较非复方丹参组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P <0.05)。CD62p 及 GPⅡb -Ⅲa 含量降低更明显(P <0.01)。结论:通过抑制血小板 CD62p 及 GPⅡb -Ⅲa 的表达水平,降低其活化,可能是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家龙;盛文化;姚海燕;姚广燕;张慧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病程发展阶段的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各阶段预后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从中医、西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偶见10岁以上患儿感染,成人也会感染。因感染的病毒不同,患儿可多次感染由不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就是说患过手足口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说明感染后的机体自身只能获得同类型病毒的免疫。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后,必须隔离,切断对外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该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关键在于手足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合理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作者:贾明英;楚启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两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582例,分成留置针22G 和24G 两组,常规穿刺,观察常见并发症。结果:4G 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22G 留置针。结论:24G 留置针适用于普通药物的输注优于22G。要减少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熟练并规范技术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俞宁;方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