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观察

陈玉荣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管理, 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来本院体检中心的7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研究组采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措施。结果:对照组6个月前后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血糖的改变,经临床统计学分析 P >0.05,表示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干预前后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血糖的改变:见表2,经临床统计学分析 P <0.05,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后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指导营养膳食,戒烟戒酒,适当的进行运动,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延缓病情发展。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尿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围期手术期护理

    目的:讨论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尿道吊带术,在治疗女性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男性35例,女29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各32例。TVT 组采用 TVT 手术进行治疗,TVT -O 组采用TVT -O 手术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指标,以及控制尿液溢出、增加腹压、术后咳嗽情况方面的康复情况进行记录。结果:TVT 组与 TVT -O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 TVT -O 与 TVT 组比较,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明显要少。TVT 组总有效率为96.8%与 TVT -O 组总有效率90.6%。两组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TVT 和 TVT -O 手术,在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并且 TVT -O 手术相比较之下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在手术时间上存在优势,效果更佳明显。

    作者:周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01-2015.01期间在我院接受痔手术治疗的76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单纯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研究组38例患者采取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管大收缩压、肛管静总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能有效减轻肛管高压状态,且不会导致肛门失禁的发生,是临床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李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鼻窦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鼻窦负压置换治疗,观察组实行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P <0.05)。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治疗鼻窦炎时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金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手术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所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其中,甲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乙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4.1%)与乙组患者的有效率(80.4%)相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患者半年后、一年后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迪;卢忠义;田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类克治疗克隆恩患者的护理体会

    克隆恩病是一种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疾病,其病情迁延、反复,难以治愈。目前认为免疫机制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英夫利昔(类克)是一种人鼠嵌和的单克隆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克隆恩病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亦已开始应用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1]。由于类克为一种生物制剂,临床使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持续性治疗,其护理方面亦有特殊要求,现将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文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带教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其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护理带教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其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168例护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带教,观察组护生给予分层带教,观察比较两组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带教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显著强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效果较好,能提高教学质量及护生满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消癥散外敷在保守性微创术联合米非司酮防治输卵管妊娠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用消散外敷预防保守性微创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4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的患者行保守性治疗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2例予以保守性手术+米非司酮口服,术后加用中药《消散》外敷;对照组52例,予以保守性手术+米非司酮口服。结果:对照组中有2例发生 PEP,实验组在 PEP 发生率治愈成功率、血β-HCG 降至正常所用时间、患侧输卵管复通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术后加用中药《消散》外敷能成功预防保守性微创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后 PEP 的发生,避免术前因为警惕 PEP 发生而对病例进行筛查,扩大了保守性手术治疗的范围。而且还大限度地保留了输卵管组织的完整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消散外敷在保守性微创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树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下斜肌减弱术对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对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的影响,为临床眼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120例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的连续性病例,根据是否行下斜肌减弱术,将下斜肌减弱手术联合外科斜视矫正手术设为观察组40例;单纯外科斜视矫正手术设为对照组80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显示联合行下斜减弱术对手术无明显影响;联合或不联合下斜肌手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相同,不应考虑下斜肌减弱术对水平度斜视度的影响。

    作者:王艳新;张士红;姚雪辉;刘晔青;张丹;夏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和研究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按照病情需要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住院过程中予以观察组患者以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予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以细致完善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汪翠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分析

    目的:对输卵管结扎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近5年以来我院输卵管结扎术后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8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美国生育学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为根据对68例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有36例Ⅰ期,27例Ⅱ期,5例Ⅲ期。所有的68例患者在结扎术之前并未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征症状和病史,在结扎之后出现了进行性的加重痛经以及盆腔痛等症状,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没有效果之后,实施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经过镜下取活检证实该病。结论:如果在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盆腔包块而痛经以及腹痛等现象,必须要及时的实施腹腔镜检查,这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治十分有利。

    作者:吴会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患9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77.78%,两组病患的相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对病患使用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着疗效好,副作用少,恢复时间快的特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重症药疹的护理

    目的:探讨艾滋病重症药疹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艾滋病重症药疹的观察,护理方法的分析。结果:42例患者能正视自己的疾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结论:严密观察病情,严格的创面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继红;王翠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孢克肟和夫西地酸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夫西地酸钠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很快缓解患儿的病情,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研究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增强护士临床健康教育能力,满足未来临床工作的需要,教师应在教学前、中、后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讲授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技能,以达到让学生领会、理解知识目标和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目标要求。结果: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的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要求。

    作者:胡直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医学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3年3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45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有所好转,还有5例患者没有效果,总体治愈有效率为75%;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指标都具有显著的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内科保守治疗措施和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疾病治愈率,终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水平的加快。

    作者:钱卫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实验教学环节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点,科学有效的护理实验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巩固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充分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更好地为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机会与平台,对本专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下我国高职院校与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护理实验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我国护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指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护理学实验教学提供相关参考。

    作者:柯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品托联合利多卡因对介入治疗迷走反射的预防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拔鞘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 PCI 的462例患者,依据拔除动脉鞘管前并发症预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27例与观察组235例,对照组拔除动脉鞘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观察组拔鞘前给予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依次比较拔鞘后血压、心率以及血管迷走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鞘后收缩压为(98.1±10.2)mmHg,舒张压为(68.4±6.9)mmHg,心率为(75.9±13.9)次/min,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I 术拔鞘前给予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可显著缓解拔鞘后血压与心率异常变化,对抑制血管迷走反射具有良好价值。

    作者:王新梅;韦武;林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开放护理技能中心对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目的:观察开放护理技能中心对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情况。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护理技能中心开放前2011级学生40人作为对照组,护理技能中心开放后2012级学生4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开放式教学与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优良率为65.00%,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技能中心的开放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充分利用和珍惜实验室资源的主人翁精神。

    作者:戚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微小浸润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微小浸润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患者55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记录,同时对术后病灶残留、手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以及再次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中位时间为3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50ml。全部55例患者中,锥切标本的病理诊断和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相同的患者49例,手术前后的病理符合率为89.09%,其余患者锥切术后的病理诊断和术前相比成升级或者降级。术前诊断为 CIN 的患者共52例,其中发现微小浸润癌 IA1期1例,在术前诊断为微小浸润癌 IA1期的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微小浸润癌范围而被误诊为早期浸润癌 IB1期。后诊断为IA1期的2例患者中,1例患者为切缘阳性再次给予锥切术,另外有1例患者给予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在后诊断为 CIN 的51例患者中,切缘阳性患者2例,其中1例患者补充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患者术前活检阴性患者术后证实为浸润型腺癌,另外有1例 CIN 患者合并原位腺癌,术后全部给予再次手术。结论:在对 CIN 和微小浸润癌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不长,同时具有较高切净率的方法。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微小浸润癌、腺癌以及局部早期浸润癌时准确率非常高。在锥切术后,如果患者为切缘阳性或者早期浸润癌,则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再次处理。

    作者:覃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士职业倦怠因素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基层医院护士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不同职称、工龄、婚姻状况等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从而引起医院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作者:底幸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