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汪翠莲

关键词:乳腺癌, 术后, 舒适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舒适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按照病情需要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住院过程中予以观察组患者以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出院前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予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以细致完善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出生2小时接种疫苗急性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1例出生2小时男婴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乙肝丙种球蛋白后突发死亡。新生儿父母体健,家族均无遗传病、精神病、癫痫及过敏史。产前彩超检查胎儿发育正常。产后新生儿外观健康,Apgar 评分10分。因产前新生儿母亲检查 HBsAg(+),HBcAb(+)。新生儿出生后100分钟分别乙肝疫苗10微克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 肌注,卡介苗0.1ml 皮内注射,接种全过程按照程序进行,操作规范。接种护士均具有相关资质。接种20分钟后新生儿哭声异常,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救治,抢救无效死亡。事后为明确死因,医患双方提出申请,经医学会及公安局法医进行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死因为过敏性休克死亡。后经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会诊,确诊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引起的死亡病例。

    作者:于庆海;董彦会;孙利军;杨明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分析手术病人压疮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研究干预效果。结果:126例病人中,有1例发生难免压疮,压疮发生率为1%。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手术病人压疮的发生。

    作者:任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在常规血糖控制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在常规血糖控制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6%,实验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更突出(P <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以及甲钴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尽快恢复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汪娟;汪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的配合

    目的:总结和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23例,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包括术前心理、生活护理以及功能锻炼和术前各项检查,术中配合等措施。结果:123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无感染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周,均康复出院。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重视。

    作者:王美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82例内科腹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内科腹痛疾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所接收的82例内科腹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2例腹痛患者中,有31例为急性胃肠炎(37.8%),22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26.8%),20例为肝胆胰腺疾病(24.4%),6例为前列腺疾病(7.3%),3例为腹主动脉夹层(3.7%)。结论:在临床上内科腹痛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症状,临床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且予以系统的身体检查,以便明确其发病原因,提升疾病的诊断效果。

    作者:潘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开放护理技能中心对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目的:观察开放护理技能中心对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情况。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护理技能中心开放前2011级学生40人作为对照组,护理技能中心开放后2012级学生4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开放式教学与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优良率为65.00%,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技能中心的开放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充分利用和珍惜实验室资源的主人翁精神。

    作者:戚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手术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所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其中,甲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乙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4.1%)与乙组患者的有效率(80.4%)相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患者半年后、一年后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迪;卢忠义;田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住院观察的老年病人6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医护人员对对照组进行健康知识口头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按时服药,空腹查血,按时测血糖率高于对照组,跌倒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老年病人按时服药,空腹抽血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护理标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邵丽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胆汁性腹膜炎的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胆汁性腹膜炎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23例老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2例误诊、2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共19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2.6%(19/23)。结论:针对于老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而言,对患者尽早的诊断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尚金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的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选择传统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的出血量、肛门的排气时间,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上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的并发症少,有利于身体恢复,促使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荐。

    作者:祝银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

    全球新发传染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不同的新发传染病进行了讨论,并对新发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的进行讨论。旨在为医院的传染病监管提供可参考依据,加强监管力度。

    作者:王世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全麻诱导静注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反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静注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的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手术患者80例,均给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1-0.2mg/kg、异丙酚1-2mg/kg、阿曲库铵0.5mg/kg、瑞芬太尼2-4ug/kg 静注后以泵注瑞芬太尼10-15ug/(kg·h)镇痛。观察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3min 时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变化,与麻醉诱导前相比。结果:各时段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诱导中作用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彭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病程发展阶段的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各阶段预后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从中医、西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偶见10岁以上患儿感染,成人也会感染。因感染的病毒不同,患儿可多次感染由不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就是说患过手足口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说明感染后的机体自身只能获得同类型病毒的免疫。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后,必须隔离,切断对外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该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关键在于手足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合理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作者:贾明英;楚启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实施与体会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一共有231例,对231例患者的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其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231例患者经过手术室的优质护理,全部手术成功,手术当中均可以主动配合治疗,没有1例手术突发事件出现,手术以后经过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没有1例并发症出现,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术室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费玲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分析

    目的:对输卵管结扎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近5年以来我院输卵管结扎术后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8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美国生育学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为根据对68例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有36例Ⅰ期,27例Ⅱ期,5例Ⅲ期。所有的68例患者在结扎术之前并未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征症状和病史,在结扎之后出现了进行性的加重痛经以及盆腔痛等症状,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没有效果之后,实施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经过镜下取活检证实该病。结论:如果在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盆腔包块而痛经以及腹痛等现象,必须要及时的实施腹腔镜检查,这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治十分有利。

    作者:吴会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患者血液净化不同抗凝方式的比较

    目的:比较重症患者血液净化中不同抗凝方式:低分子肝素抗凝(A 组)、局部枸橼酸抗凝(B 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03月行血液净化的27例重症患者资料,其中 A 组19例,B 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液净化效果(血液净化前后血清肌酐下降值),安全性(出血、凝血事件,凝血功能)及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溶质清除率(血液净化前后血清肌酐下降值)、凝血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皆无明显出血事件,死亡率(A:26.32%与 B:37.5%)差异可能与原发病有关,凝血事件方面 B 组优于 A 组。结论:血液净化中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安全、可行、有效,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尤其是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何润芝;邓湘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其年龄分为婴幼患儿组和年长患儿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肺外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在低热(≤38℃)、高热(>39℃)、咳嗽、湿罗音、喘鸣、胸部 X 线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热(38~39℃)以及肺外表现比较中,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 MPP 患儿在发热、肺部体征以及胸部 X 线片等临床体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肺外表现上差异并不明显。

    作者:卢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共诊治的145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8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采用程序化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程序化教育模式(98.85%)明显优于传统的教育模式(72.41%),两组教育模式经临床对比分析,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明显增强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不良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研究分析缺氧缺血脑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患儿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46例患者采取细节护理。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约为93.48%(43/46)远远大于对照组的82.61%(38/46),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发生后遗症的发生率4.35%(2/46)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04%(6/46),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开展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作者:于冬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妈富隆治疗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善效果

    目的:探析研讨妈富隆在治疗绝经过渡期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中疗效如何,分析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分析我妇科科室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诊治的124例绝经过渡期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本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为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米非司酮,治疗组患者使用药物妈富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清中三种性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对于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药物妈富隆的临床疗效较高,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出现明显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莉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