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汪洋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71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总结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其中 Y 形钛板固定肘关节优良率为75.7%,克氏针加螺钉固定肘关节优良率73.5%;Y 形钛板固定患者中共有8例患者出现肘关节疼痛,克氏针加螺钉固定仅有1例患者出现肘关节疼痛,P <0.05。结论: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内固定方法,并保证手术操作过程科学合理,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作者:肖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两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582例,分成留置针22G 和24G 两组,常规穿刺,观察常见并发症。结果:4G 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22G 留置针。结论:24G 留置针适用于普通药物的输注优于22G。要减少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熟练并规范技术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俞宁;方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所谓赏识管理,指的就是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对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肯定的方法,帮助工作人员树立工作的信心,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临床护士承担着照顾病人的重要责任,一旦出现问题会给病人及病人家属带来不可承受的痛苦,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临床护士管理的过程中,加入赏识管理的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临床护理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艳梅;田虹;曹军华;王晓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患儿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50例于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全部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有25例,对全部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儿进行米力农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8例患儿获得治愈,6例患儿治疗有效,1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14例患儿获得治愈,7例患儿治疗有效,4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两组患儿治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心率以及血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血管损害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联合米力农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使患儿心肌酶、心率以及血压恢复正常,推动患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作者:张大海;韩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的医学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3年3月-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45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有所好转,还有5例患者没有效果,总体治愈有效率为75%;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指标都具有显著的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内科保守治疗措施和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疾病治愈率,终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水平的加快。
作者:钱卫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内科腹痛疾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所接收的82例内科腹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2例腹痛患者中,有31例为急性胃肠炎(37.8%),22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26.8%),20例为肝胆胰腺疾病(24.4%),6例为前列腺疾病(7.3%),3例为腹主动脉夹层(3.7%)。结论:在临床上内科腹痛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症状,临床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且予以系统的身体检查,以便明确其发病原因,提升疾病的诊断效果。
作者:潘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在我院2010年至2014年期间所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宫颈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中,8例患者是腺鳞癌,15例患者是宫颈腺癌,77例患者是宫颈浸润性鳞形细胞癌。临床主要表现为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而言,对宫颈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是目前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作者:倪慧峰;涂开峰;徐九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产褥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65%)明显较参照组(80.43%)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于颖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患的疼痛缓解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 RA 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均为39例。对常规组病患实行常规式护理,对综合组病患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化的护理干预。结果:综合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RA 病患实施科学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对其疼痛状况予以有效改善,更好的促进病患身体的恢复。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Baird -Jackson 踝关节功能评分为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够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术后愈合快,可作为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首选术式。
作者:伊延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心理体会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60例老年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 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拔鞘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 PCI 的462例患者,依据拔除动脉鞘管前并发症预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27例与观察组235例,对照组拔除动脉鞘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观察组拔鞘前给予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依次比较拔鞘后血压、心率以及血管迷走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鞘后收缩压为(98.1±10.2)mmHg,舒张压为(68.4±6.9)mmHg,心率为(75.9±13.9)次/min,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I 术拔鞘前给予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可显著缓解拔鞘后血压与心率异常变化,对抑制血管迷走反射具有良好价值。
作者:王新梅;韦武;林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在 PICC 置管术后术肢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 PICC 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12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轻度有4例;中度有2例,重度有1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84%。结论:PICC 置管术后术肢机械性静脉炎可以通过护理干预进行有效防治,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郦筱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600mg 硫辛酸混合250ml 生理盐水治疗;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500μg 甲钴胺混合100ml 生理盐水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加,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1)。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推广至临床应用。
作者:谢红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单孔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采用单孔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0例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彻底引流,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1例复发,再次钻孔引流后痊愈,术后颅内积气5例,1月后复查 CT,积气消失。结论: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明确,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是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张少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增强护士临床健康教育能力,满足未来临床工作的需要,教师应在教学前、中、后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讲授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技能,以达到让学生领会、理解知识目标和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目标要求。结果: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的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要求。
作者:胡直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35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了抗结核治疗,有29例患者患侧的胸腔积液达到了2.8cm 以上并能够抽出积液,进行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和胸腔置管的持续引流治疗,其中17例患者的积液完全吸收,6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胸膜肥厚粘连,6例行外科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余6例无法抽液者进行中药治疗并痊愈。结论:在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进行抗结核的治疗,同时综合应用胸腔置管引流、外科手术、中医等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孙杰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体髂骨镶嵌植骨治疗肱骨骨折不愈合。方法:本组26例各类骨折不愈合患者,均行断端瘢痕组织清理、选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自体髂骨镶嵌植骨综合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跟踪随访12-24个月,26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和肘关节评分、VA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包括肢体损伤程度、内固定选择及过早活动等。正确选择固定方法、瘢痕组织清理、自体髂骨镶嵌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恢复肢体功能活动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病管理模式的开展,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择取2014.01-2014.12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46例高血压患者,通过计算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73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73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慢病管理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绪、运动、高脂饮食、高盐饮食、吸烟以及饮酒等恶性生活方式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慢病管理,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应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广。
作者:吴金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发鼻唇部皮肤急性压疮的原因,认为与置管后牵引不当、护士对急性压疮的认识不足、早期的应急反应、活动受限等因素有关。护理对策为做好正确的牵引,保护危险区域皮肤;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识;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陈琴仙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