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高志超;王彭辉
目的:研究和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治疗机制分析与系统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 TNF -a、IFN -y、IL -4含量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可减少促炎因子含量,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周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对基层医院护士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不同职称、工龄、婚姻状况等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从而引起医院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作者:底幸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氯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经我院治疗的42例骨转移瘤患者,将上述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氯膦酸二钠治疗,对照组21例仅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8.0±1.6)d 和(25.1±6.0)d,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14.3±2.1)d 和(30.1±6.3)d,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个月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再次出现新的骨转移瘤例数分别为14.29%(3/21)和28.57%(6/21),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氯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商妮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人。对所有病患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之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之后,对血液指标进行检查。结果:在对病患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患 LDL -C、HDL -C、TG、TC、颈动脉 MLT、Hcy、hs -CRP 数值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 >0.05;治疗6个月之后,病患上述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晶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小儿腹泻,还可以称为婴幼儿消化不良症,是小儿时期受外力因素引起的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症,大多数婴幼儿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作者:李晓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初次白内障手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8例初次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后的随访和病理回顾性分析。采用中文版低视力生存质量量表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中的生活质量数据。结果:在术前和术后两次量表测量中,克朗巴赫α的系数分别为0.89和0.96。术前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分数为(57.1±4.87)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分数为(82.4±3.26)分。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初次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术后产生了显著的提升,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余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的具体指导意义,并对非手术治疗预后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提供相关理论指导和数据说明。方法:选择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目前临床医学中所用的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相关标准对其实施分期,并探讨不同分期下的患者具体生存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1年、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5%、63.1%以及47.2%,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上段食管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生存期要明显优于中断以及下段,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对于不同患者病理分化程度进行比较,其生存差异所具有的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目前临床医学中所用的食管癌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标准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较好的预估,患者的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以及解剖位置也能够作为分期相关的因素加以讨论以及考虑。
作者:魏景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病程发展阶段的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各阶段预后结果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从中医、西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的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偶见10岁以上患儿感染,成人也会感染。因感染的病毒不同,患儿可多次感染由不同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也就是说患过手足口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说明感染后的机体自身只能获得同类型病毒的免疫。手足口病临床诊断后,必须隔离,切断对外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该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关键在于手足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合理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作者:贾明英;楚启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2.4%(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肿瘤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血管及淋巴管形成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寻找有效的方法调控恶性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的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是一种特异性淋巴管生长因子,目前的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VEGF -C 在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 VEGF -C 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惠芬;毛熙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探讨佳治疗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予恩替卡韦片治疗与治疗组40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虎清肝颗粒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时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乏力、口苦口干、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通过血液检测来比较两组患者 ALT 复常及HBV-DNA水平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第4周时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 ALT 复常率、HBV -DNA 水平较基线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双虎清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李和祥;时玉华;张宝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 PCI 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的对比。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对102例 ST 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51例患者进行 PCI 治疗方法,作为 P 组,51例患者进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作为 A 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 组的死亡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 A 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比了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急诊 PCI 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的效果,急诊 PCI 法更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明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与评价急诊绿色通道在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前接诊收治的11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对照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后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救治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得到救治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建立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能够缩短中毒后救治时间,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寨;赵敬;肖承昊;宋佳;谢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23例,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包括术前心理、生活护理以及功能锻炼和术前各项检查,术中配合等措施。结果:123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无感染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周,均康复出院。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重视。
作者:王美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氯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的具体效果,以期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参松养心胶囊的临床用药提供一些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1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氯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80.36%,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范小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开放护理技能中心对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情况。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护理技能中心开放前2011级学生40人作为对照组,护理技能中心开放后2012级学生4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开放式教学与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优良率为65.00%,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技能中心的开放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充分利用和珍惜实验室资源的主人翁精神。
作者:戚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合政策的实施,人民群众对自身的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生病就需要住院。"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说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很高,护理工作强度和难度加大,护患矛盾经常发生,护理工作者承受着较大的身心压力。如何适应护理工作者承受的压力,是摆在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黄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静注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的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手术患者80例,均给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1-0.2mg/kg、异丙酚1-2mg/kg、阿曲库铵0.5mg/kg、瑞芬太尼2-4ug/kg 静注后以泵注瑞芬太尼10-15ug/(kg·h)镇痛。观察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3min 时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变化,与麻醉诱导前相比。结果:各时段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诱导中作用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彭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01-2015.01期间在我院接受痔手术治疗的76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单纯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研究组38例患者采取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管大收缩压、肛管静总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能有效减轻肛管高压状态,且不会导致肛门失禁的发生,是临床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李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和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表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常见胆汁渗漏、残留胆囊管结石、术后出血、胆管动力障碍等并发症。指出针对不同并发症而进行具体治疗的措施和养护办法,以期为大限度地保全患者的脏器功能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作者:才让当知;卓玛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