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宁;方凌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肾脏、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皮肤等,肝脏并非 SLE 的主要靶器官,但约40%的 SLE 患者出现转氨酶增高[1-4]。有研究显示:在 SLE 肝损害的患者中,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不适,有症状者也缺乏特异性,主要以纳差、乏力和腹胀多见[5]。临床医生对 SLE 认识不足,极易误诊及延误治疗,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急性胰腺炎是 SLE 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现报道一例如下:
作者:熊灿;周力;刘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静注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的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手术患者80例,均给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1-0.2mg/kg、异丙酚1-2mg/kg、阿曲库铵0.5mg/kg、瑞芬太尼2-4ug/kg 静注后以泵注瑞芬太尼10-15ug/(kg·h)镇痛。观察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3min 时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变化,与麻醉诱导前相比。结果:各时段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全麻诱导中作用明显,安全性高。
作者:彭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在乳腺增生疾病治疗中,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病患11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结合组,每组均为56例。常规组病患单纯应用三苯氧胺进行治疗,结合组病患在其基础上配伍乳癖消进行治疗。结果:结合组病患的整体疗效明显比常规组好,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增生病患应用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治疗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岳福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引入全程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全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系统的护理治疗,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64.00%%,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引入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吴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网络延续护理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行冠心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当中选取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网络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行冠心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采用网络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朱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微波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52例宫颈息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采用微波治疗,B 组采用复方莪术油栓药物,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A 组治疗好转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 B 组81.8%(18/22),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 B 组22.7%(5/22),P <0.05。结论:宫颈息肉采用微波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痊愈率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临床治疗价值高。
作者:李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肿瘤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血管及淋巴管形成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寻找有效的方法调控恶性肿瘤血管及淋巴管的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是一种特异性淋巴管生长因子,目前的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VEGF -C 在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 VEGF -C 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惠芬;毛熙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紫外线光疗配合中药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白癜风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采取紫外线光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3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而不良反应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紫外线光疗配合中药治疗白癜风疗效较好,治疗总有效率高且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付合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识别标签用于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75例,分别采用术后引流管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识别标签辅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护理缺陷发生率,引流管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试验组患者引流管护理缺陷发生率和引流管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识别标签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中应用可有效预防护理缺陷发生,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并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崔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病患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人。对所有病患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之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之后,对血液指标进行检查。结果:在对病患进行治疗之前两组病患 LDL -C、HDL -C、TG、TC、颈动脉 MLT、Hcy、hs -CRP 数值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 >0.05;治疗6个月之后,病患上述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作者:戴晶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04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并对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泌乳时间、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可增加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减轻产妇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 =47)和微创组(n =47)。传统组行开放手术取石术,微创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治疗后,传统组和微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95.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均是肾结石的有效手术方式,但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金泉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妇科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对其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氧氟沙星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妇科盆腔炎患者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龚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输卵管结扎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近5年以来我院输卵管结扎术后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8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美国生育学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标准为根据对68例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有36例Ⅰ期,27例Ⅱ期,5例Ⅲ期。所有的68例患者在结扎术之前并未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征症状和病史,在结扎之后出现了进行性的加重痛经以及盆腔痛等症状,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没有效果之后,实施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经过镜下取活检证实该病。结论:如果在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盆腔包块而痛经以及腹痛等现象,必须要及时的实施腹腔镜检查,这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治十分有利。
作者:吴会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实验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 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 Harris 评分比较发现,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尽管二者 Harris 评分差异不明显,但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法,值得借鉴。
作者:罗晓东;卢勤龙;庾盛平;何山;彭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 ICU 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 ICU病房收治86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的年龄、入院方式、入院科室、留置导尿管的时机和时间以及会阴护理次数与 ICU 病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 <0.05)。结论:ICU 病房诱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邵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院前急诊。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在我院接诊的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院前不实施急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3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64,P <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祖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主要从卫生常识、传染病常识、心理健康教育和辨别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健康教育的内容,接着探讨了面对新型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发布的途径,主要有出版书籍、报刊、发布文章、利用电视、广播节目、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标语及利用手机和网络宣传等方面。
作者:申井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手术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护理要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部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不做特殊处理;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针对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接受甲状腺手术后对患者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甲状腺术后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为16.00%(8/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手术期内实施针对头枕部疼痛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很好的降低甲状腺手术后头枕部疼痛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温巧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重度左心衰竭合并重度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52.5%。其中无效19例患者均已死亡,死亡率为47.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治疗时,能够改善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挽救病人生命。
作者:戚振云;高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