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诊临床探析

李祖昌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院前, 急诊, 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院前急诊。回顾性分析在早期在我院接诊的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院前不实施急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3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64,P <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后出血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目的:分析绝经后出血的临床及病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绝经后出血病患,分析其病理结果和出血原因。结果:引发出血的原因可分为炎症性和恶性疾病,其中以阴道炎、子宫内膜癌为主。结论:绝经后出血主要与炎症疾病相关,其次为妇科肿瘤相关,诊断中需要将临床症状与病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熊俊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住院患者伴有低钾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3.12-2014.12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精神病合并低钾血症患者,回顾性探析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分析有效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精神病伴有低钾血症的表现:行走不稳或四肢乏力者82例,约为41.0%;软瘫者27例,约为13.5%;恶心、腹胀者44例,约为22.0%;肠麻痹者4例,2.0%,无症状者43例,约为21.5%。通过适宜的治疗及护理,全部患者的血钾水平均已恢复正常,预后效果较好。结论:精神病患者的低钾血症表现常被精神症状所掩盖,因此临床应该定期检测器各项生化指标,及时控制治疗,避免低钾血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琳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剂量高渗液在烧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烧伤休克复苏中应用小剂量高渗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4年5月接诊的烧伤休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6例。对照组患者输注平衡盐溶液,研究组患者则输注小剂量高渗液,其他治疗措施相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乳酸含量相较于治疗前有一定降低,但在同时间段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与尿量等皆有一定升高,但在同时间段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在烧伤休克复苏中应用小剂量高渗液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复苏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与尿量且降低动脉血乳酸含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强;苏德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与消毒隔离现状

    全球新发传染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对不同的新发传染病进行了讨论,并对新发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的进行讨论。旨在为医院的传染病监管提供可参考依据,加强监管力度。

    作者:王世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运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 CCU 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作用

    目的:运用 PDCA 循环管理理论在 CCU 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分析和探讨,以逐步建立完善的、可行的临床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实习生,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应用 PDCA 循环管理理论对护理实习生在 CCU 实习带教中的效果分析和回顾。结论: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可提高带教质量,促进护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作者:朱华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患9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77.78%,两组病患的相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对病患使用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着疗效好,副作用少,恢复时间快的特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套管针穿刺行 PICC 置管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套管针穿刺行 PICC 置管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总结自2012年12月开展塞丁格技术与同期采用套管针穿刺行 PICC 置管的9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的置管静脉、导管末端的位置、置管时疼痛的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及各类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置管的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置管24 h 后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破损、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置管静脉、置管手臂部位、置管时疼痛程度、患者舒适度以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的赛定格技术行PICC 置管能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置管后舒适度。

    作者:王蓉;唐英姿;彭一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膑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本院所收住髌骨骨折的病人23例进行护理干预,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并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术后回访病人,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3个月完全恢复的患者共13例,半年恢复的患者6例,1年内恢复的患者3例,有1例病人未按医护指导进行锻炼,未恢复功能。结论:对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及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卫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合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参麦注射液合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探讨参麦注射液合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60例,均采取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同时每日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一个月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体重和肿瘤体积大小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体重均比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临床上晚期肺癌患者,为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采取参麦注射液合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斌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对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72例肝胆结石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有1例疾病复发状况,占比例的2.7%;对照组患者有6例疾病复发状况,占比例的16.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效果要好于常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明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5G 玻切联合超乳术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观察应用25G 经结膜无缝线小切口玻切联合超乳术在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7月-2014年12月经眼科 OCT 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50例(50眼)所有患者行25G 玻切联合超乳术的临床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手术成功率较高,无术后并发症、无眼内炎感染病例,术后切口小且完好。结论:术前对患者有良好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仪器、器械准备、密切的术中与医生的配合以及术后护士对器械的细心维护与保养等优质的手术护理配合为25G 玻切联合超乳术成功的提供了保障。

    作者:李娜;崔艳利;李雪;宁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6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重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多种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处置。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其中18例(30.00%)治愈,32例(53.33%)好转,8例(13.33%)报病危后自动出院,2例(3.33%)死亡。结论:对 CLF 患者的护理涉及到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多个方面,因此护士应努力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改善 CLF 患者的预后。

    作者:饶双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方法:9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6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12.5mg,1次/d,口服,观察组予米非司酮,6.25mg,1次/d,口服。结果:两组的 E2、FSH、LH、P 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显著下降(P <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作者:林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出院患者对出院指导掌握度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品管圈(QCC)活动,改善我院外四科护士对出院指导的质量,提高患者对出院指导的掌握程度。方法:我院于2013年12月以自愿报名方式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促进患者掌握出院指导"的主题,遵循 PDCA 工作程序,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拟定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掌握出院指导的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在及时提升护理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谭清华;周敏;唐菊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患者的疗效

    目的:本文探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治疗老年冠心病伴焦虑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50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其伴随有焦虑或抑郁,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进行 SAS 和 SDS 的测评。严格控制单一变量,对治疗组的患者,按照一定的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服用药物两周之后,再一次进行 SAS 和 SDS 的测评。结果:患者在接受受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的 SAS 和 SDS 的测量标准分,其标准分均显著的下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痛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组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其疼痛缓解程度更为明显。治疗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治疗组中,检查发现基本节律为窦性者的有71名患者,对照组中有65名患者。结论:经临床实践,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治疗老年冠心病伴焦虑症的有效药物,具有兴奋特性,药物见效快。

    作者:保明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回顾性分析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生和患者不仅仅关注的是手术的成败与否,也更加关注术后防护与恢复,但是在术后,可能会引发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针对防护以外情况的发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采用抗菌药物来达到防护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妇产科围手术期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本文,不仅仅给医学药物的使用提供理论分析,也为广大女性的健康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

    作者:周金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信息化对护理管理带来的影响浅析

    护理的信息化为护理管理提供了"实现过程控制"的平台、促进了护理流程的进步和标准化、加强了各项护理工作的无缝隙连接,促进了护理管理精的细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水平[1]。同时,思考如何打造理想的护理信息系统、如何充分利用智能手段,优化流程,为护士提供更方便、更简化的工作模式,以及思考更好地利用护理信息化落实安全、提升品质、降低成本、促进护理专业发展也对护理相关管理者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作者:刘春玲;贾晓磊;周勇;滕立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早发冠心病相对于晚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比较其分别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效果,为患者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过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发病年龄分为晚发组78例(男≥55岁,女≥65岁)和早发组74例(男〈55岁,女〈65岁),对两组患者的体内血脂水平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追踪其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早发组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晚发组(P〈0.05~P〈0.01),早发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晚发组(P〈0.01)。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而且早期冠心病较晚期预后较差。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陈传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6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观察

    目的:为了找到更好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案,使患者身心得到健康。方法:对36例经临床检查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给予补脾益肠丸加整肠生口服治疗,治疗疗程2-4周。结果: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8例治愈,11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80.56%。结论:补脾益肠丸加整肠生口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好,标本兼治,无明显毒副作用,巩固治疗,复发率低,可为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孙代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用于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04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并对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泌乳时间、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可增加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减轻产妇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彦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