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云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心得。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来讲,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缩短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小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外科皮肤缺损及皮肤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 VSD 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情况,并总结 VSD 护理的相关体会。结果:(1)观察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7.65±1.53)d,平均住院时间为(9.33±1.27)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因合并有糖尿病,切口愈合不理想,后经对症治疗于2周后痊愈出院,发生皮肤缺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中,发生皮肤缺损3例,皮肤感染1例,褥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护理中开展 VSD 治疗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可以将创面与细菌隔离,减少创口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治疗与切口愈合效果。
作者: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我国新型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在进行市场化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加强了医疗服务水平。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基层的工作之一,其安全质量关系着医院整个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医院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关系着整个医院改革的稳定进行。本文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进行简单探讨。
作者:林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宫颈癌76例,依照治疗方式差异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38例传统开腹术;余3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入组研究组。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出血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佳,出血少,并发症少,康复快,值得运用。
作者:郭俊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54随机分成三组各40例。A 组进行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B 组为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C 组为未镇痛自然分娩。分析三组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以及母婴的影响。结果:A 组接入镇痛泵的临床效果优于其他两组为(1.6±0.5)分;宫颈口扩张的速度快为(4.1±0.7)min;活跃期的时间短为(127.9±62.1)min。结论:采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加快了宫颈口扩张的速度,缩短了活跃期的时间。
作者:祁雪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女,39岁,孕,2产1,因停经48天,末期月经2014年10月1日平时月经正常,于2014年11月18日,来站检查,既往无心、肝肾、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呼吸18次,体温36.5℃,呼吸18次,血压96/60,神志清,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阴道畅,宫颈光滑。尿孕试阳性,B 超检查,宫内探及1.9×0.6×1.2孕囊,提示早孕。血常规正常,经本人同意使用药物流产。医嘱给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饭前2h 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 ×2片口服,连续服用3日。按医嘱服用药至1小时后出现胸闷、寒战、发热,面部出现潮红、片状的皮疹,并伴皮肤瘙痒,并逐渐扩展到全身。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8.5℃,呼吸23次,血压120/90,神志清,心率96次/分,紧张焦虑。
作者:王国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镇痛分娩与自然分娩对产妇的不同影响。方法:将本院近期需要分娩的产妇120例,根据产妇选择按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产科自然分娩,观察组实施镇痛分娩,观察镇痛分娩与自然分娩对产妇的不同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对疼痛忍耐的比率为100%,对照组产妇对疼痛的忍耐比率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娩镇痛能有效的减轻产妇的疼痛,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四肢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调查研究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四肢创伤后发生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均进行骨折等损伤的相关手术治疗,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术后3个月,本组患者治疗优秀率为62.50%,优良率达96.25%。结论:对于创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系统的康复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优良率。
作者:李建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病,发病率很高,尤其是育龄期妇女,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能够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有很多,比如说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常见的3种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来呼吁女性积极地对待阴道炎。
作者:申屠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 DR 胸部摄影和 HKV 在尘肺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近期需诊断的疑似尘肺患者100例 DR 胸部摄影和 HKV 摄片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DR 胸部摄影和 HKV 两种检查方法的各种阴影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R 胸部摄影和 HKV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基本保持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R 胸部摄影的一级优片率显著高于 HK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R 胸部摄影在尘肺疾病中诊断价值优于 HKV,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小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 pFNA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小切口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髓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髓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即使用 pFNA 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出血量上均比对照组患者即接受 DHS 方法治疗有优势,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患者的低,且各项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 pFNA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短切口长度,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在颅内动脉夹闭术后对照组进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和药物治疗。实验组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内脑血管痉挛人数10例。脑梗塞人数5例。有脑积水症状患者6例。对照组组患者内脑血管痉挛人数由20例。脑梗塞人数12例。有脑积水症状患者11例。经住院恢复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理想的有45例。对照组恢复较为理想的有32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他并发症发病人数分别为4例,5例。P >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对抑制内脑血管痉挛、治疗脑梗赛,脑积水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再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应用腰大池引流来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谭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85岁,主因喘憋4年,加重2天于2014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既往曾多次因胸闷、心慌、气短入院治疗。此次于2014年12月6日晚8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伴咳嗽,无咳痰,有双膝关节疼痛,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好转,于12月13日出院。12月17日患者着凉后出现喘憋,咳嗽、咳痰,无发热、咯血、胸痛等症状,收入监护室,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感染治疗,后因体温较高,改为亚胺培西司他丁钠、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予抗纤维化、祛痰治疗,期间体温高39℃。于12月19日转入呼吸科进一步治疗。
作者:徐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为掌握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诊疗措施。本文通过对前来就诊的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说明胎儿生长受限的治疗要根据孕女的临床监测和身体健康提标,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方式,要求统筹兼顾,确保保母婴健康。
作者:史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疼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疼痛情况(X2=8.19,P <0.05),泌乳时间情况(t =4.38,P <0.05),差异均显著,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疼痛,帮助产妇康复。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文分析了单纯光疗法的研究进展,针对联合光疗法的研究进展对银屑病进行详细探究。
作者:雷晓琴;武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营养治疗在发达国家属于一种规范的治疗行为,而且营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实施合理以及科学的营养治疗能够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的减少,并且使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得以提升。然而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课程在着较多的问题,再加上缺乏临床营养人才,而且在营养治疗水平影响评以及营养诊断等很多方面比较落后,使得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作者:佐克亚古力·肖克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89例行手术的四肢骨折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实施手术,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3个月复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四肢骨折术中进行护理配合,可保障手术安全及预防并发症。
作者:于娜娜;李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落的护理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之间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假体脱位发生率均大于观察组,P <0.05。经过及时的处理和手法复位,两组患者均痊愈且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假体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较多,与护理措施也有着密切关联,全面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关节脱位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小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