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官科教学中病案教学法的作用

刘青

关键词:五官科教学, 病案教学法, 作用
摘要: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中,病案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此方法之下,能够推动与发展医学教育的改革、推广、应用。通过病案教学法,在学习兴趣以及动力方面能够对学生起激发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逐步的形成一种临床思维的能力,后能够使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实现统一。为了更好的把病案教学法推广到五官科的课堂中,则需要认清病案教学法在五官科教学中的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检验设备的使用管理探讨

    临床检验泛指为由临床实验室或者是检验科为临床医学提供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工作和项目的结果,用于疾病的诊断,检验临床设备就是为了临床检验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下去,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和检验结果,临床检验设备的使用管理又包括从安装到维修一系列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检验的数据不准确,就会给病人乃至医院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临床检验设备的使用管理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检验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王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经阴道分娩的产妇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催产素治疗,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孕栓联合催产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24h 出血量、第三产程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24h 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较好预防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牛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疼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疼痛情况(X2=8.19,P <0.05),泌乳时间情况(t =4.38,P <0.05),差异均显著,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疼痛,帮助产妇康复。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目的:经分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治疗中实行系统护理的手段以达到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份收住院的42例该类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来平均分配以达到分析的效果。观察组采用以往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用特殊护理,以此来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研究组的患者调查:治疗的有效率为96.3%,满意度达到98%。较为明显的两项指标高于观察组,P <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观察中,应用特殊的护理方式结合传统的医学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的满意度升高,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宋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一例膀胱癌术后造口尿酸结晶患者的护理

    对1例膀胱癌术后造口尿酸结晶的患者,给予全身抗感染、酸化尿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经过7d 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发红,尿液清亮、尿臭味消失。及时的救治,心理干预、全面的健康指导、精心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张雪庆;黄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植骨融合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盛;李德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诊的癌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而研究组加用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度评分皆有一定下降,但仅有研究组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则为76.67%,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癌症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刘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压氧舱的安全维护及故障维修

    高压氧舱是高压氧治疗的关键设备,其安全性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就高压氧舱的安全维护及其故障维修做简要分析。

    作者:高文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社区 II 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4月在社区体检或治疗的130例II 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行传统的糖尿病社区管理;实验组采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进行系统支持,教育结束后,评价两组空腹血糖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结果:实施教育6个月后,实验组在空腹血糖(FPG)的改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方面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 <0.05)。结论: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模式适用于糖尿病社区管理,对于糖尿病社区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梁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关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者均使用降糖药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社区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空腹、餐后2h 血糖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护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疗效显著。

    作者:曹美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胎儿生长受限的诊疗对策

    为掌握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诊疗措施。本文通过对前来就诊的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说明胎儿生长受限的治疗要根据孕女的临床监测和身体健康提标,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方式,要求统筹兼顾,确保保母婴健康。

    作者:史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回新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回新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用西药维酶素治疗,观察组用回新汤加减治疗。结果:胃镜下粘膜改善状况总有效率:观察组86%、对照组65.22%,中医证侯总有效率:观察组84%、对照组60.87%,病理总有效率:观察组76%、对照组54.3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回新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任燕怡;马悦;钟文;李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急诊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当前急诊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本文从急诊科工作环境、急诊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急诊科服务的特色、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语言艺术等角度探讨了急诊护士如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夏彩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内分泌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内分泌类疾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将第一组作为对照组,第二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挂插足患者在病房管理、患者管理等各方面的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6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3.18%,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持续护理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促进内分泌护理工作的完善。

    作者:靳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的思路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给予对照组以 CCB 为基础的联合治疗,观察组在联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病症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及脉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及脉压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邹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熏洗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熏洗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按照软组织损伤就诊患者单双号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自制熏洗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扶他林软膏外搽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实验组在减少疼痛时间、缓解肿胀与瘀血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剂对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方直平;毕荣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与临床护理要点

    目的:分析急性的心肌梗死在出现之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以及发生的规律,并且对临床的护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统计心肌梗死发生之后患者心律失常通常的发病时间以及发病的例数。结果:在患者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之后,凌晨五点至下午四点这段时间患者心律失常的现象发生的通常比较多,而下午五点之后一直到凌晨四点这段期间心律失常现象发生得比较少。结论:研究显示,心肌梗死之后患者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易发生时段的护理力度和观察力度,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意外事件。

    作者:周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芬太尼与阿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差异探究

    目的:对比芬太尼和阿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2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前后分为组1和组2,分别采用阿芬太尼及芬太尼进行麻醉,记录7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和心率(HR)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后血压及心率都有所下降,但在强烈刺激下,组2的反应较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较组1明显增大。组2血流动力学较组1更平稳。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阿芬太尼比芬太尼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

    作者:牛会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场景式 CBL 教学模式方案应用于临床诊断学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场景式 CBL 教学模式方案应用于临床诊断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场景式 CBL 教学模式方案引入到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中,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临床诊断学授课过程中引进场景式 CBL 教学方案后,学生在临床诊断学考试中,平均考试成绩为(83.2±9.2)分,高于传统授课时的平均成绩(56.8±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场景式 CBL 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诊断学的授课效果反馈良好,大部分学生认为该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对临床诊断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论:场景式 CBL 教学模式方案应用于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学生接受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纯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辅酶 Q10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辅酶 Q10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辅酶 Q10治疗,在治疗8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辅酶 Q10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提高运动耐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洪永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