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昌;陈白云;李建荣;王家银;杨彦国;周开德;罗华
目的研制以残杀威为有效成分的高效、低毒饵剂.方法室内药效测定按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GB13917.7-92、GB/T17322.8-1998;现场试验,选择居民住户两处,分别为试验区和对照区,观察相关密度指数(RPI);毒性试验采用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GB15670-1995.结果室内测试对德国小蠊LT50为1.2 d;4 d死亡率为100%.现场试验在投放饵剂第1、10、20天后日本大蠊相关密度指数分别为25.7、17.3和9.8;杀灭率为66.0%、82.0%和92.2%.毒性试验,饵剂样品急性经口毒性LD50>1 000 mg/kg.结论残杀威饵剂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效果可靠,药效持久,毒性低,使用方便.
作者:霍新北;刘峰;刘祖春;赵衍俊;曹官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摸清怀柔区是否有莱姆病存在,我们于2000年9月份,在汤河口镇、碾子乡选取两个村进行了莱姆病调查.
作者:蔡胜利;段朝霞;曲绍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在掌握微小按蚊野外的生态习性后,移回实验室进行饲养繁殖研究.方法常规人工方法饲养.结果在室温25~26 ℃、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经过人工交配繁殖,逐步过渡到自然交配繁殖,后在30 cm×25 cm×25 cm白纱布蚊笼内自然交配成功,从而建立了实验室品系.结论自然交配繁殖是建立实验品系的基础,而由人工交配繁殖逐步过渡到自然交配繁殖,则是建立按蚊实验品系的必经之路.
作者:董学书;王丕玉;陈国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观察溴敌隆在特殊场所的灭鼠效果,为灭鼠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提供依据,2003年3月份进行了此项试验.
作者:范锁平;孙养信;刘东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如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化应用技术科学,目前已进入一个能够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面观测数据的新阶段,并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保、灾害监测、考古和旅游等许多领域[1].
作者:林涛;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群革兰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作为新发及老传染病的病原体,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再次肆虐人类,并以新的以往人们未知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巴尔通体感染表现出来的复杂的疾病谱,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改变和加深,人们对巴尔通体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作者就巴尔通体分类学位置变化、自然历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栗冬梅;俞东征;刘起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背摇蚊属摇蚊科,系完全变态的昆虫,常在孳生水域周围的近水墙壁或近水面的低矮树木花草下栖息,黄昏和傍晚是其活动高峰期,在低空和水面飞翔.由于其孳生活动在室外,又不吸血传病,故尚未引起重视.2002年4月某水厂报告制水流程中的反应池、沉淀池和过滤池有大量蚊虫栖息在近水墙壁上,黄昏和傍晚在水池上空群舞,严重影响水厂正常工作,晚上值班不敢开灯,采取多种方法处理仍不能控制,遂报请爱卫会调查处理.
作者:洪延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西藏南部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生态习性.方法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蠓.结果在西藏南部边境5县采获吸血蠓3属65种,其中察隅县30种,聂拉木县26种,错那县24种,定日县10种,亚东县7种.优势种群为西藏库蠓(53.0%)和多斑库蠓(40.1%).不同场所、海拔高度和季节其种属组成有所不同.多斑库蠓和西藏库蠓的活动季节均达14旬,多斑库蠓在整个活动季节出现2次高峰,西藏库蠓仅出现1次高峰.多斑库蠓和西藏库蠓昼夜24 h均有刺叮活动,在日出和日落前后1~2 h出现晨、昏2次活动高峰.顶端库蠓为白天活动,在11时和16时出现2次刺叮活动高峰.结论所获资料为该地区吸血蠓的生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邓成玉;张有植;薛群力;陈川;刘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根据1973年和1987年在集二铁路沿线地区的现场调查资料,对不同时期的啮齿动物群落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日夹法.结果经过14年的自然变迁,长爪沙鼠种群在啮齿动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种群优势现象日趋明显.而达乌尔黄鼠种群和曾在部分样地中起主要作用的黄兔尾鼠种群逐渐处于弱势地位,相反曾在群落中不起主要作用的五趾跳鼠种群呈增加趋势.结论该地区啮齿动物呈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
作者:米景川;夏连续;吴志茹;刘俊;韩效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微小按蚊复合体不同亲缘种A和C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用单蚊蚊腿消化提取基因组DNA,PCR特异扩增28S第3结构域(D3)基因,对PCR产物进行纯化、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基于序列差异设计特异引物,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扩增(PCR-ASA),根据扩增片段大小区分微小按蚊不同亲缘种.结果发现微小按蚊不同亲缘种A和C(GeneBank登录号:AF416782,AF425594), 根据二者序列差异设计的特异引物能在普通琼脂糖凝胶上直观地区分两亲缘种,两者除在376 bp处有一共同条带外,分别在294 bp和112 bp处出现各自的特异扩增带.结论我们建立的ASA分子鉴别方法能有效地将我国微小按蚊不同亲缘种A和C区分开来.
作者:周水森;汤林华;夏明仪;薛海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东北3省恙螨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恙螨;收集东北3省恙螨调查研究文献.结果东北3省恙螨现知3亚科11属32种,其中辽宁省10属18种,吉林省4属12种,黑龙江省4属15种.记述已知种类的市(县)区分布及寄生宿主.结论为东北3省恙螨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国平;李东力;陈春田;刘希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绍兴市区位于浙北平原、市域中部偏北,为越城区所辖,是绍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面积34.5 km2,现有6个街道、66个社区,常住人口25.5万,流动人口近8万.年平均气温16.4 ℃,年降雨量约1 443.4 mm,常年气候温和湿润.
作者:韦悦;陆雅红;潘国绍;何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我国鼠疫菌的营养型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定量培养法.将鼠疫菌28℃17 h培养物稀释成1 000个/ml,分别接种于完全琼脂平碟、Lawton小琼脂平碟和各种小限定琼脂平碟,观察鼠疫菌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结果通过对我国10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内258株鼠疫菌营养需求的研究证实,我国鼠疫菌的营养型有3类:基本营养依赖型、低营养型和高营养型.结论我国鼠疫菌的基本营养依赖型具有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鼠疫菌的分型提供依据.
作者:李敏;夏连续;王鹏;于守鸿;孙连芝;石丽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情复杂、多变,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几率为11.00%[1].作者就1973年3月至2001年10月经临床诊断及免疫学证实的397例患者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4例,除去死亡的13例,共31例接受远期预后调查.
作者:郭榕;郑慧敏;李松;刘朝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1~1997年我们对西宁市的鼠类进行了监测,现报道如下.1 自然概况西宁市地处青海东北部,面积3 350 km2,市区为350 km2,人口102万,市区64万.全境群山环绕,峡谷纵横,南川和北川两河在古城下汇入湟水.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相连处,深居内陆,海拔2 261 m,气候干燥凉爽,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6.5 ℃,为典型大陆性气候.
作者:刘永令;张广登;马立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对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找出符合我国地理特点多样性的不同疫区影响HFRS流行的因素和指标.方法对1984~2000年全国19个不同HFRS疫区提供的宿主动物监测资料、气象和农业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采用秩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检验,年平均气温与年发病率呈负相关;年平均湿度与年发病率呈正相关;年降雨量与年发病率的相关系数较高,部分南方监测点的年降雨量与年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北方地区的监测点则呈正相关,并且下半年降雨量与同期人群发病率及与全年人群发病率呈正相关;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与HFRS发病率呈正相关;当月鼠密度、带病毒鼠指数与人群当月发病率、翌月发病率和隔月发病率均呈正相关性.结论上述因素与HFRS疫情的相关性虽有一定的显著性意义但相关系数不是很高,不宜构建多因素回归方程以进行HFRS疫情的预报预测,但其对HFRS疫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各地进一步开展HFRS的防制及流行趋势预测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罗成旺;陈化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环保型白蚁制剂--微乳剂,并观察其对白蚁的实验室药效.方法根据微乳技术原理,筛选研制灭蚁微乳剂的乳化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通过测定对白蚁的击倒速度, 白蚁穿越微乳剂处理土壤的能力,评价微乳剂对于白蚁的药效.结果所配制的微乳剂对于乳白蚁的击倒速度较快,乳白蚁不能穿越0.025%、0.05%和0.1%氟氰苯唑微乳剂处理的土壤.结论微乳剂少用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健康,是一种很好的白蚁预防剂型.预防白蚁处理土壤使用浓度为0.025%~0.05%.
作者:李洁;高道蓉;张锡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拜灭士蟑螂胶饵对德国小蠊室内、模拟现场和现场的杀灭效果,以便对该产品的灭蟑毒效作出评价.方法按照国标GB/T 17322.8-1998和GB/T 17322.11-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模拟现场>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现场及现场的毒效观察.结果室内有选择和无选择的100%死亡时间均为72 h,LT50分别为13.7 h和11.7 h;模拟现场100%的死亡时间为102 h,LT50为20.4 h;现场实验投药量按0.8 g/m2和0.4 g/m2,3 d蜚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2.3%和63.6%,30 d蜚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9.2%和89.0%,投药量0.8 g/m2 60 d的密度下降率为98.3%.结论通过室内、模拟现场和现场的效果观察结果证明,拜灭士蟑螂胶饵对德国小蠊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该产品对蜚蠊具有用量小,作用强,持效长的特点,对人畜使用安全且对环境影响极小,适用于幼儿活动场所、高档宾馆及高档电器设备处.
作者:张洪杰;张金桐;缪武阳;付新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稻田蚊类群落学特征及水稻生长遮盖度对其影响作用,探讨大水体型蚊类群落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方法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采用容积为1 000 ml幼虫勺进行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共发现按蚊亚科和库蚊亚科2属3亚属9种;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072和0.488;中华按蚊、致乏库蚊和棕头库蚊的优势度分别为67.69、32.65和17.65,优势度集中指数为0.447;3个优势种间均为正相关关系;水稻的遮盖度系数和平均幼虫密度成负相关(r=-0.76,95%可信区间:-0.61~-0.97).结论稻田蚊类群落蚊种较少,群落组成和结构简单,稳定性和种间结合良好;随着水稻的生长,遮盖度增加,幼虫密度下降.
作者:许建卫;杨学文;马信文;杨继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从染疫宿主动物传播到人,还可通过空气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作者:杜国义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