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楂葛降脂袋泡剂与楂葛浓缩颗粒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影响

黄孟君;余敏;周新蓓;曹永常

关键词:楂葛降脂袋泡剂, 楂葛降脂浓缩颗粒剂, 高脂血症, 大鼠, 实验研究
摘要:楂葛降脂袋泡剂由山楂、葛根等中药饮片组方而成,原为汤剂,在临床上应用多年,降脂疗效确切.为方便服用,现临床上特改为袋泡剂.中药复方浓缩颗粒剂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剂型,携带方便.为比较两种剂型的临床降脂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进一步比较其有效性,同时为高脂血症患者选择剂型提供一定依据.现笔者将其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回本疗法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目的:探讨脊柱回本疗法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本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脊柱回本疗法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脊柱回本疗法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罗湘筠;邵湘宁;徐伟辉;何龙;艾乐群;江永桂;赖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及耐缺氧实验研究

    补阳还五汤系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首载,由黄芪、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等药物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在抗血栓、抗脑栓血、抗衰老、抗血脂及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都有广泛的作用[1].笔者利用小鼠对补阳还五汤的抗脑缺血和耐缺氧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和耐缺氧的临床应用提供其实验依据,现将其实验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伟;石继连;贺福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肾主骨的内涵探微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是妇女退行性病变之一,多发生绝经后5~1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不利,身高缩短,驼背,易发生骨折(常见脊椎压缩性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等.本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存质量.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人体整体的衰老是PMOP发生的根本原因,但目前仍然只能是从某些环节上来认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理,并且根据我们对这些环节发病机理的认识来指导药物的具体应用.如果能在采用针对一些病变环节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的整体调整性治疗,就可以将中西医两者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对PMOP与“肾主骨”理论的研究,有利于通过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高疗效,也能促进我们对中医“肾”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作者:范琳燕;陈劲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哈蟆油中雌二醇的含量研究

    哈蟆油(Oviductus Ranae,OR)系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sis David)雌蛙的输卵管干制品,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1].其别名有田鸡油、哈士蟆油、蛤蟆油等.哈蟆油为我国特产的动物中药材.主产地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尤以吉林省为主.具有补益肾精、润肺养阴之功效.临床上用于阴虚体弱、神疲乏力、咳嗽咳血等症[2].哈蟆油中含甾体激素类、固醇类、脂肪酸及脂类、磷脂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脂溶性维生素类、核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应激性能、镇咳祛痰、抗衰老抗疲劳的药理学作用[3].哈蟆油中另一主要有效成分雌二醇,常用于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骨质增生,对预防紫外线、脂质的代谢都有很好的作用.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测定不同产地哈蟆油中雌二醇含量,为制定哈蟆油功效成分含量测定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坚;易延逵;周林娟;邓虹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体质与证候的关系

    体质,有身体素质、形体质量、个体特质等多种含义.体,指身体、形体、个体;质,指素质、质量、性质.在中医体质学说中,体质的概念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1];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病理概括.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辨证,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的思维过程,即确定属于何证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将周围环境、正气强弱、疾病特点加以综合考虑的诊断方法.以王琦为组长的“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973计划)课题组根据量表设计的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编制出《中医体质量表》,初步形成了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亚量表构成的、六十个条目、以自填为主的标准化量表[2].从此,九种体质及体质学说基本确立.

    作者:文秀华;张亮;文秀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微脑得健对GAP-43影响和对MCAO大鼠脑内神经再生的干预作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并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定量研究表明[1~2],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再生现象以及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然中枢神经生理性再生能力非常有限,通常再生成熟神经元只有凋亡损失细胞的0 2%[3],故需借助外源性力量促进脑缺血后中枢神经再生,从而实现现代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的重要突破.西医学促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的治疗方法有通过注射细胞因子或进行干细胞移植[4]等,均存在使用不方便、不安全(分化不确定、成瘤、排斥)、费用高等缺陷.而大量研究已证明经典补阳还五汤及黄芪具有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理效应[5-9].

    作者:杜可;刘柏炎;曾嵘;易健;蔡光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温阳养血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34例总结

    目的:观察温阳养血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温阳养血活血通络法治疗本病34例(治疗组),并与用西洛他唑片治疗的34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8%,两组比较,P<0.01;同时能提高患者的ABI值和下肢血管彩超的客观参数,改善下肢循环.结论:温阳养血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肯定.

    作者:秦棱;伊娜;戴莲仪;简小兵;王文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糖尿病足患病率也趋向增多.本病患者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性疼痛,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甚至出现足部坏疽而导致截肢致残.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其特点为病程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者需要截肢,给患者身心上带来极大痛苦.近10余年来,我院多科配合,共同开展对本病的诊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龚勇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症的辨证施护体会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辨证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刘勇;刘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味抵当汤治疗糖尿病肾病31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因其病情常呈进行性发展,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合理干预,病情即可很好控制,甚至逆转[1].近年来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拟加味抵当汤治疗DN31例,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的2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谋军;彭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味治疗心力衰竭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味治疗心动过缓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心动过缓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以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味治疗,对照组20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味能显著改善心动过缓型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兴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病变缓慢发展,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疾病[1].一旦发病,患者往往表现出神经高度紧张、焦虑、恐惧、失眠、食欲不振,心理压力增大.为了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情绪状态,调节和控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笔者对在本院住院并诊断为慢性肾炎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了心理干预,并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评价其心理干预对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总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本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而对照组仅为68.75%,两组比较,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作者:彭罡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肺腺癌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各32例,治疗组采用益肺败毒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纽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结果:活疗组有效率(CR+PR)为28.13%、(CR +PR +SD)为90.6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腺癌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四明;谢辉;蒋益兰;李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舒筋通络液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舒筋通络液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舒筋通络液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离子导入治疗,且两组治疗期间均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专项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9%,而对照组仅为83.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筋通络液离子导入结合专项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作者:夏爱民;仇湘中;黄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急性乳蛾11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急性乳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的2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本病行效满意.

    作者:王锦;洪志容;宋锋;刘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西地区335例原发性血脂异常者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并已被列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1-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和心理压力的加大,血脂异常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寻找出安全、可靠、有效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近年来,以王琦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中医体质学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并分析疾病与体质的关系,从而指导疾病的防治[3].因此本课题开展此研究,欲找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个体化防治血脂异常探索新的防治思路提供客观依据,为治未病提供有益的探索.笔者对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广西地区335例原发性血脂异常者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发现广西地区原发性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有密切关联,且与性别年龄相关,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敏英;黄李平;梁莉;张子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慢咽爽颗粒中牛蒡苷的含量

    慢咽爽颗粒是以牛蒡子[1]、三七等为原料制成的具有清咽功能的保健食品.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为慢性感染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粘膜症.多发于成年人,其主要有屡发急性咽炎、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他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身体抵抗力减低等.慢性咽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精尿病、肝硬化及慢性肾炎等.本品采用现代的制药技术加工成型,充分保存了成分的活性,经各项试验证明,本产品食用安全,质量可控,可以达到很好的清咽保健功能.为了更好地控制本品的质量,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2],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现将其实验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杨志珍;彭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冰烧伤油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烧伤是一种平时及战时都很常见的急性损伤性疾病,发病急,变化快.尤其是烧伤发生后创面的存在,若处理不当,轻者则发生创面感染,重者危及生命.近几年来,我院自行研制黄冰烧伤油并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小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儿泻宁汤治疗小儿泄泻100例

    小儿泄泻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如水样,便次增多为主的病证.多由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所致.本病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多见.发病年龄以2岁以内婴幼儿居多,故又称婴幼儿腹泻,其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是造成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自 2009年10月以来采用儿泻宁汤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萍;谭海彦;周健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