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奎;李中典;庞惠勇;张振宇;董秋良;徐亚东;孙和平;臧照芳
作者采用鼠夹法,结合朝阳市各县(区)卫生防疫站鼠类监测及鼠类调查资料,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啮齿动物隶属4科22种,名录及分布如下:
作者:孟凡信;王晓莉;许晓东;郭瑞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0年11月我们在若羌县城郊进行啮齿动物种类组成调查时,对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进行了收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强;蒋卫;陈伟;华学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涪陵市区的蝇类种群组成调查以往从未开展过,为除害防病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1 材料和方法采用笼诱法.诱蝇笼为圆形塑料纱窗制成,规格20 cm×20 cm×40 cm,网眼大小1.5 mm×1.5 mm,笼底为凹入笼内的倒置漏斗形.
作者:蒋明洲;刘洪;曾祥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西安地区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老疫区,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高,严重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HFRS疫区型别研究,是HFRS流行病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将为制定防制策略,改进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证实,1990年前陕西属姬鼠型疫区[1-2].随着时间的推移,疫区型别似有所演变,对此虽有报道[3-5],但均未进行系统研究.为此,我们对户县HFRS疫区型别进行了研究.
作者:魏战臻;屈智胡;杨务学;石萍;贺党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杀它仗(Stratgen)是香豆素类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1997年全国爱卫会除四害专家委员会评为推荐使用产品.为评价其在我省的应用价值,我们于2002年3月27日至4月30日作了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作者:李寿芹;李江宝;苏铁宁;张敏;李吉瑞;李海宝;尹锡全;苏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必克幼和生物蛙灭蚊幼效果,探讨灭蚊幼效果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调查2种方法.结果:从现场试验来看,必克幼在5 ml/m2的剂量下,第3 d蚊幼密度下降达97.5%,蚊蛹密度下降率达92.7%.另外从5、7、15 d观察结果看,蚊幼密度下降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生物蛙在10 ml/m2的剂量下,第3 d蚊幼密度出现96%的下降率,而蛹的下降率较低,仅为20%.但5~15 d后的结果逐渐接近了必克幼.从实验室结果看,与现场试验结果相吻合.结论:2种制剂对蚊幼均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前者效果好于后者.
作者:彭渤;季江海;赵岩;白丹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0年7月2日至2001年1月25日,新洲区第七建筑公司共有46名民工进入非洲赤道几内亚工作,并于2001年3月30日前全部返乡.在国外短期劳务输出期间,46名民工中44人感染了恶性疟疾,发病率为95.65%.由于在国外期间民工长期暴露于恶性疟疾传染环境,缺乏有效根治措施,造成输入性恶性疟疾在我区暴发流行.
作者:周寿松;罗绪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了解变化后的蚊虫滋生情况,对其防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济宁市中区利用陶土缸盛装不同水质的水,放置不同高度楼层模拟滋生地,观察自然界蚊虫产卵滋生幼虫情况.
作者:孙传红;王怀位;刘仑华;史保全;魏庆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多年来为了减轻和消除鼠害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在灭鼠防病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科技进步和灭鼠实践充实了灭鼠方法,丰富了灭鼠经验.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灭鼠工作科学、严密,能够在局部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使鼠害减轻以至基本消除.近年来城市大规模灭鼠活动和灭鼠防病工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舒恩俊;赵岩;彭渤;尹强;高娃;白丹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粪蝇科粪蝇属(Scathophaga Meigen,1803) 1新种:短毛粪蝇Scathophaga curtipilata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作者:冯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研究中国带纹库蠓亚属的种类分布和分类.方法:采用帐诱、灯诱和挥网采集蠓.结果:记述了中国带纹库蠓亚属已知32种及其在国内的分布.编制了这个亚属雌虫和雄虫的分种检索表.结论:对我国带纹库蠓亚属的区系分布和分类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郝宝善;刘国平;虞以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进一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坚持对完成全程狂犬疫苗接种者进行流行病学的观察,并对在该门诊部接种的人群于15~20 d左右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现将2001年就诊的2 121例被动物致伤者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小霜;黄桂花;梁彩云;何艳冰;闻书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表达B.t.i cryIVD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蚊幼虫的毒效.方法:细菌的诱导表达及蚊虫毒效测试.结果:加入工程菌48 h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均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LC50分别为2.38×106、1.6×107个/ml细胞,其中对淡色库蚊的杀灭作用要好于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结论:单独表达B.t.i cryIVD基因具有杀蚊作用.
作者:刘相萍;张昕;阎歌;甄天民;孙传红;王新国;黄炳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西安铁路分局管内的西安地区各单位及家属住宅、医院、学校等均设置在西安市的市郊,并且较多单位和家属生活住宅区与近郊的农村、农田相邻.为了摸清管内鼠类种群,优势种及地区分布,掌握管内鼠情,探讨对鼠类的防制对策,我们于2001年1~12月进行了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
作者:蒋成量;穆克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对3种不同基因型淡色库蚊的相对适合度.方法:培养选育3种不同基因型淡色库蚊,测定它们的产卵力、幼虫孵化率、蛹羽化率、成虫寿命、体重和性比,计算其种群参数.结果:抗性品系(RR)的产卵力、幼虫化蛹率和世代存活率均明显低于敏感品系(SS);杂合子(RS)的产卵力、幼虫化蛹率和世代存活率也高于RR,与SS接近.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均以SS长,RS次之,RR短.三品系性比差异无显著性,成虫体重RR和RS高于SS.种群参数中,SS的净增殖率R0是RR的2.1倍,SS的内禀增长力rm高于RS,RS高于RR.结论: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后,相对适合度下降,与繁殖不利有关.
作者:孙立新;朱昌亮;高晓红;叶炳辉;韩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地区灭鼠效果的措施,为制定HFRS地区灭鼠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实验和对照,同步观察不同灭鼠时间、不同灭鼠方式、不同人员投毒灭鼠的效果和成本.结果:(1)在HFRS地区于5、9、12月3次全方位投毒灭鼠后,年平均鼠密度夹日法为1.22%;常规一年3、10月两次灭鼠后,年平均鼠密度则为2.22%,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χ2=31.58,P<0.01);(2)在HFRS地区的发病村采取每户用鼠夹捕杀辅以投放新鲜毒饵进行常年灭鼠后,年平均鼠密度控制在2.36%(粉迹法),群众满意度为85%;而常规一年两次突击灭鼠后,年平均鼠密度粉迹法为5.07%,两组差异亦具有非常显著性(χ2=14.42,P<0.01);(3)在突击灭鼠中,专业人员投毒后的灭鼠效果优于非专业人员(χ2=5.24,P<0.05).结论:采用常规的一年两次突击灭鼠已无法使HFRS地区的鼠密度常年控制在低水平.我们的研究认为HFRS地区的灭鼠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环境条件以及媒介鼠数量动态,选择佳的灭鼠时间和次数,应用多种方式,以专业人员为主,才能提高灭鼠效果.
作者:徐仁权;丁成伟;孙红专;费胜军;王士珍;徐劲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1年全省103个县(市)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动物细菌学检验63 849只,检出鼠疫菌131株,其中鼠类检出129株(黄胸鼠117株、褐家鼠10株、小家鼠1株、大足鼠1株);昆虫细菌检验16 895组,分离到鼠疫菌51株,均分离自印鼠客蚤;鼠疫间接血凝检验动物血清18 351份,检出鼠疫抗体8份.
作者:李天元;高子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了解新型捕鼠器捕鼠效果,张家界市卫生防疫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
作者:王家柏;林麒;朱吉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毒鼠强是目前鼠药检验中经常遇到的,由于送检样本中含量往往很低,干扰物质多,化学法干扰较大,仪器分析是鉴定毒鼠强的主要手段[1].方亚群等[2-5]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毒样品中毒鼠强和氟乙酰胺,吴邦华等[6]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了市售鼠药和中毒检材中的毒鼠强,而用离子阱气相色谱/质谱/质谱(GC/MS/MS)二级质谱鉴定中毒样中毒鼠强则未见报道.作者应用GC/MS/MS离子阱技术,有选择性的消除了复杂基体产生的干扰,净化了背景,提高了灵敏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刘桂明;梁志坚;刘艳和;荣国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四害密度监测数据管理及数据上报系统.方法:编制四害密度监测数据库及其数据处理、管理程序,以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及其数据接口实现监测点与监测数据处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传输.结果:形成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的四害密度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以及具备数据上报功能的监测点的管理系统.结论:系统的建立解决了因常规邮件造成的迟报、漏报现象,提高了监测数据管理水平.同时表明,使用电子邮件附件方式足以解决监测点与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的监测数据交换问题,且便于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严子锵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