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干预亚健康的研究进展

梁慧;李卓荣;刘本立

关键词:亚健康, 中医病机, 辨证分型, 针灸疗法, 综述, 学术性
摘要: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主要症状包括:乏力疲劳、困倦、易感冒、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头昏、头痛、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情绪低落及烦躁焦虑等[1].据WHO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约占人口总数的60%~70%[2].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消痤胶囊提取工艺研究

    消痤胶囊是由黄芩、连翘、丹参、虎杖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痰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痤疮,效果良好.本文以黄芩苷含量和水提取得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其佳提取工艺,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秀珍;刘志辉;钱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胶囊治疗冠心病8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补肾活血胶囊,对照组口服地奥心血康,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6.35%,而对照组仅为77.25%,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3.43%,而对照组仅为40.21%,两组比较,P<0.05.结论:补肾活血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

    作者:白厚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头痛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为主的常见病.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头痛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全顺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疑难杂症临床运用举隅

    1急性阑尾炎王某某,男,21岁,学生,于1992年10月15日就诊.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4h.患者无明显诱因,于4h前自觉上腹部不适,伴恶心.

    作者:谢文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01例

    笔者于1994~2003年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01例,疗效较好,并与同期用石膏外固定治疗的10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剑英;赵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总结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弥可保500ug/d和维生素B<,1>10mg/d,肌注,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壮腰健肾丸.结果:治疗组证候、体征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献敏;梁建华;宋群利;黄丽华;王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综合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

    目的:了解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探索糖尿病饮食干预的措施.方法: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采用自体对照法分干预前、干预后2个阶段,干预前阶段患者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干预阶段患者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还接受为期3个月的综合饮食干预,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饮食干预后患者膳食结构及三餐热量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均得到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实施综合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寇丽霞;乐丽珍;邓洁;谢洁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高脂血症7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2例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35例予吉非罗齐和普拉固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在GPT升高、恶心、头痛、皮疹等方面也较对照组低.结论: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满意.

    作者:祝石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仅为88%,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满意.

    作者:陈浩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五倍子汤坐浴治疗痔术后73例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我院肚肠科于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五倍子汤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73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治疗的70例进行对照分析,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坐浴后伤口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了饮食习惯方面的指导,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卉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疾病.笔者于2004~200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述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析《傅青主女科·调经》辨证论治特色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 中医妇科杰出的临床学家.其行医,精诣歧黄,通晓各科,尤精于妇科调经种子,产后诸症的诊治.<傅青主科>(下称<女科>)为其代表作,是妇科医学必读之 .<傅青主女科>是一部理法方药备至的妇科专 .

    作者:刘奇英;尤昭玲;匡继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微肿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膝骨性关节炎(KOA)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笔者自2007年8月~2008年2月采用超微肿痛贴治疗小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分别与传统散剂肿痛贴治疗的30例(对照1组)和狗皮王膏治疗的30例(对照2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红艳;蔡光先;刘柏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粘膜纤维性变30例总结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粘膜纤维性变(OS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7.2%,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作者:李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分析和探索

    中医学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中惟一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仍以自身独特的体系继续发展的学科,有很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随着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与概念的引入,中医临床研究的科学性有了一定提高,注意了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其研究结果难以被国际公认.

    作者:招远祺;文龙龙;黄燕;蔡业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5例总结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RR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血清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作者:王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真武汤加味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肾病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采用强的松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真武汤加味,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疗程后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血清胆固醇和尿β<,2>微球蛋白明显下降(P<0.05).结论:真武汤加味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董扬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模式在放射性皮炎护理中的应用

    鼻咽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头颈部肿瘤的70%以上.

    作者:陈嘉;谢啸平;陈红敏;赵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72例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临床治疗方法较多,笔者于2001年1月~2007年3月采用Ender钉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骨折72例,经临床观察,具有同定可靠、操作灵活、患者痛苦少、可早期下床活动、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普济方》方剂群体中疼痛病证的用药规律分析

    <普济方>由明代朱橚所著,是我国古代规模大的方剂大全,载方61739首,对方剂学的发展以及方剂的临床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病证在临床较为多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梁藏新,黄会生.<普剂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国家版权局,1998),考察古代方剂群体中疼痛病证的用药规律,旨在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文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