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丽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单纯的使用呋塞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2%,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8%,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的利尿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体液潴留的情况,防止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突出。
作者:苏渊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1例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菌病患者,诊断方法为绕宫颈一周分泌物涂片和阴道壁分泌物涂片做真菌培养,治疗方法为口服抗真菌药物并配伍阴道内外用药进行药物加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在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假丝酵母菌涂片转阴率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都比较简单,且临床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利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生长抑素辅助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辅助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效果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在总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给予止血治疗时,可采取辅助使用生长抑素的条件下,给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止血起效快,且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的消毒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912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侵性操作的频率和医院感染率进行总结和分析,由此来制定有效的消毒和护理对策。结果:本院急诊科的入侵性操作比较多,因此,导致了103例患者有了感染的情况,感染率超过了10%,因此,本院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消毒护理对策,大大降低了感染的概率。结论:危重患者在接受高频率的入侵性操作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必须要做好相关的消毒护理工作。
作者:孟先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甲功检测在诊断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43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检查未见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病历资料作综合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SH、F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T4、FT4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 TSH 差异作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孕妇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入院行甲功检测,该诊断结果的特异性较为明显,能够为患者的预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韩俊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和丹参酮磺酸钠综合治疗方案在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快速的缩小患者心肌缺血的面积,而且降低了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保护了患者的心肌,且复发率不高,费用较低,效果良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凡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注射和雾化吸入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及毛细支气管炎病例311例,根据不同疾病分别予干扰素肌肉注射及雾化吸入,观察症状消退情况。结果: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疗效存在差异,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及毛细支气管炎无明显差异。结论:干扰素在呼吸道抗病毒治疗中,不同用药途径的疗效存在差异,宜谨慎选择用法及剂量。
作者: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麻醉药品是特殊管理药品之一,加强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对杜绝非法流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目前麻醉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作者:王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 VS7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为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液净化中心作为医院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也为急性药物中毒、器官衰竭以及其他部分疾病的提供了临床抢救的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血液透析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但是随着透析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人数的剧增与血液技术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也给众多的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将对当前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相关的介绍和分析,并就相关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徐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胃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450例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丙泊酚组;丙泊酚+咪达唑仑组;丙泊酚+利多卡因组。结果: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组患者诱导时间、诱导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效果分级、都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可增强丙泊酚镇痛效果、消除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更方便门诊麻醉镇痛药物管理。
作者:冉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耳鼻喉异物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诊治的81例耳鼻咽喉异物的患者,对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异物的种类、存留的部位,同时总结临床上误诊耳鼻咽喉异物的原因。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81例耳鼻喉异物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咽喉部异物比例大,共41例,占50.62%,鼻腔异物的为27例,占33.33%,耳部异物为13例,占16.05%。通过对上述数值进行分析,在耳鼻喉异物中,发生率高的为咽喉部异物,之后依次为鼻腔异物,耳部异物。结论:对于耳鼻咽喉异物的患者,临床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应认真细心检查,详细询问病史,这是预防漏诊和误诊的关键方法。
作者:王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研究将大剂量甲氨蝶呤(HD -MTX)应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的实际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从2008年12月到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同程度急性白血病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病例,根据患儿病情情况分为标危组与中高危组,并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在不同时间内的血药浓度和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标危组患儿在用药后44h时血药浓度为(1.13±0.35)μmol/L ,68h时血药浓度为(0.42±0.19)μmol/L ,中高组这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为(0.83±0.29)μmol/L和(0.22±0.18)μmol/L。两组患儿68h时血药浓度明显低于44h时血药浓度(p<0.05);此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以及排泄延迟的发生情况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 HD -MTX应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程度。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及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结果:实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且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人数有明显增多,干预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明显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这对提升患者疾病预防意识,增加护理配合度,保证降糖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肝胆管结石的手术疗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所有患者均接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总结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150例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死亡,手术总优良率为81.33%(122/15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67%(28/150),结石残留率为21.33%(32/150),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胆、胆道出血。结论:根据肝胆管结石患者具体病情及周身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在大程度上保障治疗方式的合理化,规则性的结石肝叶段组织切除术是彻底清除病灶及降低复发率的关键。不失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胡玲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36例血液透析病人动脉内瘘闭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成功的只有两例,主要原因是低血压,穿刺不当引起内瘘血管的损伤,相应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延长内瘘寿命,对患者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疗法在手术切口二期愈合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切口二期愈合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50例)两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方法换药,观察组运用湿性愈合疗法进行伤口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换药次数及治疗时间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同时,观察组在换药次数与治疗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切口二期愈合患者实施湿性愈合疗法,较常规换药方法总有效率高,可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龙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中心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异位妊娠与计划生育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异位妊娠患者,55例病人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所占比例为68.75%,未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所占比例为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生育手术是造成患者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计划生育手术者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邓仁玲;王钢;安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中医方法对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寻找治疗该疾病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4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5%,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法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可达到良好的协同作用,缓解临床病症,对临床上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谢仙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性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并发生护理投诉的24例患者,归纳相关风险因素,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者采取一定防范措施观察防范效果。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后之后,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上一年(p<0.05)。结论:采取适宜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降低投诉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毛恩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