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崇龙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与无发生患者相比,LVEF值显著降低(p<0.05),BNP显著增高(p<0.05);无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使用胺碘酮患者和使用中药类患者相比,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预后无关,临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且对出院后服用抗心衰药物有重要影响。
作者:欧阳吉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在我国,社区预防保健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社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存在健康的隐患,传统的预防保健机构已无法满足大量老年人群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预防保健机构,这种机构将会成为未来医疗服务的重中之重。新型的预防保健机构很快的会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机构。不过,由于社区人口众多,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因为对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来说,管理这些病人的档案很复杂。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彭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基础医院医士家访在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进行家访患者的20例,对家访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本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本组1例患者随访期间,病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复发率为5%。了解患者的随访效果,本组20例患者中,7例优,占35%,13例良,占65%,中和差均为0例。了解患者对待家访的态度,本组20例患者中,均希望家访,占100%。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家访,有利于提高其对医嘱的执行能力,能够有效控制其病情继续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淑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待产孕妇6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将两组孕妇分娩结束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助产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产房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产房护理中,能够明显缩短总产程所用时间,降低母婴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对确保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连续臂丛麻醉和常规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各类上肢、锁骨等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各类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评价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实验组镇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选取合适方法对患者进行连续臂丛麻醉,不良反应少,综合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彭德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的临床效果,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分娩同时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1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皮内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法进行分层缝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疼痛状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甲级愈合人数为77人、乙级愈合人数为3人、丙级愈合人数为0;对照组甲级愈合人数为68人、乙级愈合人数为11人、丙级愈合人数为1。实验组轻度疼痛人数为74人,占总人数的92.50%、中度疼痛人数为4人,占总人数的5.00%、重度疼痛人数为2人,占总人数的2.50%;对照组轻度疼痛人数为59人,占总人数的73.75%、中度疼痛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15.00%、重度疼痛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的11.25%。实验组患者有两人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有7人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75%。结论: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临床效果良好,临床上推荐使用。
作者:夏同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56例羊水过少的孕妇,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56例孕检正常的孕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孕妇的围生期结局,并观察比较观察组羊水指数(A FI )程度的围生期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羊水III度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 AFI<5孕妇的剖宫产率、羊水III度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 A FI5~8孕妇(P<0.05)。结论:羊水过少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结局有影响,且羊水指数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母儿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因此,加强产检及时发现、提前预防,且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和终止妊娠时机,能大限度地减少羊水过少不良围生期结局发生。
作者:施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合并高血压的妊娠患者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对产妇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入住或曾入住我院妇产科的妊娠且合并高血压的产妇110例。根据护理过这110例产妇的护师是否经过特殊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培训分为两组,分别为特殊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特殊护理组将格外注意患者的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实时监测等情况,之后观察两组产妇生产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经对比发现,特殊护理组生产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且特殊护理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师相对满意率(96.83%)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5.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产妇进行特殊的相关护理对其生产情况改善有明显帮助,值得在深度及广度上进一步探究。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孕产妇预后的影响,观察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期间所发现的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共计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3例患者检出急性肝炎,所占比例为1.36%,217例患者检出急性肝炎,所占比例为98.64%,慢性肝炎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多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孕产妇预后水平低,死亡率高,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孕产妇肝脏受损情况,是改善孕产妇预后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红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与常规治疗方法在治疗混合痔嵌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09-2012.09入住我院外科的120例混合痔嵌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即先进行抗感染,消肿等对症处理,待炎症消除、水肿消退以及痔核回缩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外剥内扎术,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以 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缩短疼痛时间、消炎消肿、时间以及治愈时间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剥内扎手术应用于混合痔嵌顿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临床效果好,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邵建力;罗叔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分娩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10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婴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婴儿体格、智能发育,有无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如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各系统发育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明显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威胁母亲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导致新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做好预防及治疗措施,保障新生儿健康。
作者:许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电脑肛肠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痔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4例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2例。采用电脑肛肠治疗仪治疗组设为研究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组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方式疗效差别。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三天内出现的尿潴留、疼痛、术后出血量等情况均比对照组良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创面水肿情况上,研究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严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治愈率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脑肛肠治疗仪治疗痔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痔病中推广使用。
作者:宋泽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讨论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且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100名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且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患有心血管并发症以及使用呼吸机等都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做好预防和监控工作,从而有效地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世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院特选取2012年至2013年一月入院患者为22人为普通护理组;2013年至2014年1月入院患者为25人为风险护理组。对于新收入的风险护理组进行一下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而普通护理组只选择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风险护理组中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患者有2人,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00%;普通护理组中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患者有5人,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有22.73%。风险护理组中,对护理人员非常满意的有18人,一般满意的人有5人,相对满意率为92.00%;普通护理组中,对护理人员非常满意的有10人,一般满意的人有8人,相对满意率为81.82%。且两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对于减少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十分有效,可以在医院内广泛推广。
作者:侯凯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就诊并且采取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的150例患者进行导尿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患有机械性尿路损伤的患者,共计5例,为男性。患尿路感染的患者,共计10例,7男3女。患有留置尿管期间尿液外渗的患者,共计20例,均是女性。因为球囊破裂,导致患者尿管脱出的,只有1例患者,为女性。讨论:双腔气囊导尿管是普外科临床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有效避免引起其他病症。
作者:石正斌;杨忠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我体检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与运作方法。方法:对体检的人加强培训,养成高素质的品格,实行人性化服务的多元化,将其理念应用于体检流程的每一个过程。结果:较实施前,体检数量与满意度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实施人性化服务应用于体检中心,普遍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健康需求,进而让更多体检者到医院来体检,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王丽虹;吴飞燕;王蔚昕;钟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8月住我院的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指导。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在入组前及入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测评。结果:研究终点时研究组患者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实施能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作者:杨宝钗;王怀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序贯性血液净化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先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贯性血液灌流(HP)与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进行 H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愈率提高(P<0.05),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HP序贯CVVH 治疗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贾维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1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冲洗切口预防感染,观察组给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1% vs71.19%),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 vs28.81%),体温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可有效提高切口愈合率,降低感染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国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药物流产的护理与健康宣教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73例,总结并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73例患者中,胚囊完全排出的患者共69例,不完全流产患者4例,未见流产失败患者。结论:在药物流产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科学护理,能够保证了患者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使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护理。
作者:周承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