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婴儿生长发育调查探析

许丽英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婴儿, 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对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分娩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10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婴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婴儿体格、智能发育,有无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如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各系统发育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0.05)。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明显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威胁母亲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导致新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做好预防及治疗措施,保障新生儿健康。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愈风宁心片治疗高血压伴头痛42例

    目的:观察愈风宁心片治疗高血压伴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愈风宁心片(药物成份为葛根)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1%,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服用愈风宁心片治疗方法对高血压伴头痛患者有显著疗效,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贺采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名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有22名患者治愈,治愈率为73.33%;观察组中有26名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67%,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2d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3%;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4d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永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绝经后妇女取环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00例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总结。结果:绝经后妇女困难取环率19.8%,带环时间和绝经时间越长,取环困难率就越高。结论:绝经之后应该尽早取环,在绝经后一年内为适宜时间。

    作者:岳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中晚期患者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对肿瘤中晚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救治的肿瘤中晚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47.4%),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5% VS76.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中晚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毒性反应,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罗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进行关节镜检查,观察组56例进行核磁共振扫面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表现上,均优于关节镜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骨关节炎的检查,临床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临床特异性高、灵敏性好,检查结果清晰,准确,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俊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玉龙县山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调查玉龙县山区居民慢性行为危险因素的现状,为制定和实施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2012年丽江市卫生机构及疾控机构对玉龙县山区居民慢性危险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慢性病症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在山区局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调查人群中,其中18岁以上成人群中吸烟率、饮酒率、主动锻炼率、居民肥胖率、健康教育率分别为24.23%、7.48%、11.34%、50.34%和31.51%,其中在吸烟率、饮酒率等四项行为指标中,男性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龙县居民普遍存在吸烟、过度饮酒、饮食不当、肥胖超重、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慢性病症行为危险因素,尤其是男性,应加强该县保健知识及慢性疾病知识宣传,这对促进该县山区居住人民身体素质上升,降低慢性病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木云仙;和皋;洪国伟;和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36例血液透析病人动脉内瘘闭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成功的只有两例,主要原因是低血压,穿刺不当引起内瘘血管的损伤,相应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结论: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延长内瘘寿命,对患者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煤矿井下事故致复合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

    总结8例因煤矿井下事故致复合伤伤员的急救护理经验,认为该类伤员抢救护理成功的关键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成抢救小组,开放绿色通道,根据伤情级别严格观察病情,沉着应对确保伤员的有效救治。

    作者:昝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三代创伤负压治疗技术治疗骨髓炎35例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采用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将骨髓炎创面处理后,采用第三代创伤负压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31例治愈,4例好转。结论;该方法治疗骨髓炎疗效确切,和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病人痛苦小,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降低,因此乐于接受。

    作者:邹恩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中医针刺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43例本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共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共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针刺治疗效果良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作者:赵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3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00例患儿中,有58(1.93%)例出现过不良反应情况,其中43(1.43%)例皮肤不良反应,3例(0.1%)肝功能、肾功能损害;12(0.4%)例腹泻、呕吐,其中皮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用药剂量过大、药物的配伍和使用不合理,因此,儿科在临床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合理的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小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差距与均等化探析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本文在解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并提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作者:仇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痔套扎器在县级医院的应用浅谈

    目的:分析简易内痔套扎器在县级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122例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内痔套扎器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122例患者治愈101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18%。结论:针对内痔患者采用简易内痔套扎器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值得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刘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替吉奥胶囊单药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单药联合放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来我院治疗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每组共有40例患者。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对照组患者采用一线治疗方案联合放疗,实验中患者口服替吉奥胶囊单药联合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5%,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7.5%);两组患者治疗后产生的毒副反应主要以血液学毒性、肝功能损害、放射性胰腺炎等为主。实验组3-4级白细胞减少、1-2级转氨酶升高和3-4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中没有出现肾脏毒性。结论:临床上,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单药联合放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够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新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50例符合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观察组切口缝合前给予0.5%甲硝唑液冲洗切口,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 静滴,每天2次;对照组20例切口缝合前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 静滴,每天2次,结果:观察组有28例达到甲级愈合,乙级和丙级愈合各1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4例达到甲级愈合,有3例乙级愈合,3例丙级愈合,感染率为20%,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左氧氟沙星静滴抗感染相比,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联合0.5%甲硝唑液局部冲洗手术切口可明显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可作用一种有效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治疗方案。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分期论治浆细胞性乳腺炎验案举隅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非细菌感染性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因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故中医将其命名为粉刺性乳痈。本病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命名,如乳腺导管扩张症、管周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等[1]。其特点为在非哺乳期及非妊娠期发病,常伴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有粉刺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2]。

    作者:曾叶;刘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助听器在老年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思路漫谈

    目的:对助听器在老年性耳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应用助听器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配戴助听器后,患者的听力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选配正确助听器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耳聋症状,提高老年患者听力,促进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麻醉药品使用管理对策探讨

    麻醉药品是特殊管理药品之一,加强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对杜绝非法流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目前麻醉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作者:王秀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 VSD 负压吸引术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68例分析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这种方法的治疗有效的治疗了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复位比较理想,固定比较牢固,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少,肢体的恢复功能也比较快。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8例小腿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单边的三维骨科外固定结合封闭负压引流 VSD技术进行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先报道如下。

    作者:金素霜;张琳;杨家仙;黄贵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将我院泌尿科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57.6%,痊愈率分别为67.6%和25.0%,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和11.25%,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2=12.43,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副作用小、排石效果好和疼痛少等优点,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时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阳文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