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容
目的:观察小儿感冒宁糖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的疗效。方法选取5例儿童上呼吸进感染的患儿,口服小儿感冒宁糖浆,3-4岁儿童1次6-10mL ,5-7岁儿童一次11-15mL ,8至11岁1次16-20mL ,1日3-4次,连用3天。结果:痊愈者4例,无效者1例。服药1剂者1例,2-4剂者3例,5-6剂者1例。结论:小儿感冒宁糖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昭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重建钛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36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采取重建钛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与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每组各有患者18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44%(17/1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67%(12/18),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没有出现断板,内固定未出现松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结论:重建钛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具有满意成效,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预防的方法,提高县级医院对此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工收治14例60岁以上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的患者,以这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病患中治愈12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老年性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多以慢性便秘引起的腹内压或肠内压增高为诱因,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治疗乙状结肠破裂非常关键,临床医生应对此病充分认识,尽早手术。
作者:莫云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接受过院前急救的患者70例,未接受院前急救而是家属送入医院的50例,接受过院前急救的为观察组,未接受院前急救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79%(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57%低于对照组64%(P<0.05)。结论:采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仅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黔峰;曹春玲;邵明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在住院期间的护理特征,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住院期间的临床反应,护理措施,以后后生产结局、身体康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100例高危妊娠产妇中39例自然分娩,61例进行剖宫产。3例产妇出现死胎;11高血压以及糖尿病高危妊娠产妇经过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1例患者出现肾衰,2例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5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产前产后护理工作在患者的病程以及生产结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王赤霞;舒萍;阎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远期稳定性。方法:选取8例在我院牙科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患者,对其矫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追踪观察,探讨其远期稳定性。结果:8例患者中,3例采取单侧上颌第二磨牙拔除,5例采取双侧拔除,治疗结果都较满意,上下牙列较为整齐,磨牙与尖牙建立中性关系,面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追踪观察结果显示,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较为稳定。结论:拔除上颌第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远期稳定性,值得推广。
作者:陈凤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提供准则。方法:于2012年2月至8月在我院的各科室中,随机选取空气365份,医护人员的手40份,物体表面350份,消毒液60份,用统计学方法对合格率进行统计,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的整改。结果:共选取全院各科室的样品815份,其中共有795份合格,总的合格率为97.5%,较整改前合格率提高了20%左右。讨论经整改后的消毒灭菌方法可提高消毒灭菌效果,可大面积推广用于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
作者:袁居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中心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异位妊娠与计划生育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异位妊娠患者,55例病人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所占比例为68.75%,未进行过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所占比例为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生育手术是造成患者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计划生育手术者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邓仁玲;王钢;安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0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2.0±3.5d,疼痛缓解时间1.0±0.5d,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5.0±1.5d,没有复发病例。结论:综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李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待产孕妇6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将两组孕妇分娩结束后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助产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产房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产房护理中,能够明显缩短总产程所用时间,降低母婴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对确保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咳嗽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较大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相结合方法能够有效治疗呼吸内科的慢性咳嗽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顺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背景: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是治疗颞叶癫痫的常用手术,但是两者在癫痫控制率上存在争议。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 ,纳入比较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随机临床试验。数据分析采用Revman软件进行。结果:终纳入7篇研究。7个研究均报告了癫痫发作控制率,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I2=0%,P=0.92),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癫痫发作控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OR 0.99,95% CI 0.683.74,P=0.94)。结论:根据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癫痫发作控制率相当,但是本研究纳入研究质量相对较低,样本量较小,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大规模、严格实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50例符合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观察组切口缝合前给予0.5%甲硝唑液冲洗切口,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 静滴,每天2次;对照组20例切口缝合前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 静滴,每天2次,结果:观察组有28例达到甲级愈合,乙级和丙级愈合各1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4例达到甲级愈合,有3例乙级愈合,3例丙级愈合,感染率为20%,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左氧氟沙星静滴抗感染相比,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联合0.5%甲硝唑液局部冲洗手术切口可明显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可作用一种有效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治疗方案。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就进行药物流产时即使施行清宫术的临床意义进行简单探究。方法:将接受了药物流产后伴有阴道异常出血经由B 超检测结果显示存在有宫内残留的患者分为 A、B两个小组,A 组采取药物治疗手段,B组则采取清宫术治疗方法。观察两个小组的治疗结果。结果:A 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时间以及受感染的人数等都要高于B组,并且 A 组患者终有82%仍需要进行清宫手术。结论:若患者在经药物流产后出现宫内残留的情况,应及时接受清宫术治疗,以减轻和缩短阴道异常出血的症状及时间,并且能有效预防宫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敏;吕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产房助产士的护理风险因素,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总结本院产房助产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据此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应用于产房助产士护理实践中,对应用防范措施前后护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助产士风险及防范意识显著加强,而对职业损伤的担忧、心理与人际关系则显著降低,P<0.05。通过实施护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后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防范措施可为产房助产士的日常工作提供指导,有效防范护理风险,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张菊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三型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4例患第三型腹膜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不同的治疗,将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实验组中治疗无效患者例数为2例(11.8%),治疗有效患者例数为9例(52.9%),治疗显效患者例数为6例(35.3%),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中治疗无效患者例数为4例(23.5%),治疗有效患者例数为8例(47.1%),治疗显效患者例数为5例(29.4%),有效率为76.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能显著治疗第三型腹膜炎,效果比单纯西医治疗要好。
作者:李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辩证治疗研究,按门诊序号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中医治疗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对比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8.3%,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性(9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多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常见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治疗患者前血糖高出现脑梗塞率越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多为多发性脑梗死,而脑梗死以腔隙梗死和中心梗死为主;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病患者治疗不仅要维持血糖平衡,还需提升脑供血量,避免出现多发性脑梗死。
作者:范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进行关节镜检查,观察组56例进行核磁共振扫面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表现上,均优于关节镜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骨关节炎的检查,临床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临床特异性高、灵敏性好,检查结果清晰,准确,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俊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在传染病防治教育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认为预防传染病是维护学校及社会稳定的需要,并提出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建议。中职学校应当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机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陈粤虹;潘灵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吸氧、解痉、平喘及控制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氨溴索注射液1次15~30mg ,1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1周。比较两组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安全有效,是一种理想药物,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竹;杨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